首页报告大全20xx年关于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
收藏文档

20xx年关于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

下载文档
/ 11
全屏查看
20xx年关于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
还有 1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1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报告




xx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合作项目,20xx年启动开发建设,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xx自贸试验区xx片区60.15平方公里),经过29年发展,成为世界看中国、看xx、看xx的重要窗口。在开放创新的格局中,园区逐步构建起“2+3+1”特色产业体系(“2”,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3”,即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即现代服务业)[1]。近年来,园区牢牢把握产业数字化大趋势,发挥高端制造、新兴产业集聚的禀赋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按照开放创新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优质的产业生态,持续推进高端化升级、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和融合化创新,成为“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双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走出一条既符合园区实际又形成示范效应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目前,园区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8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74.8%、5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83%、94%;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均突破2400亿元,三大新兴产业产值超3600亿元,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引进外资项目超5100个,10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66个,已有3家全球灯塔工厂,获评xx省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建成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0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零碳工厂”,万元GDP能耗降至0.16吨标煤,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等系列绿色荣誉。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园区重点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升级


20xx年,园区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到20xx年的制造业发展目标:一是规模不断壮大,制造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40%,年均制造业投资保持在120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突破120xx家,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二是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超过55%、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45万元/人,各级认定智能工厂(车间)超过30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不超过0.035吨标煤/万元,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58万元/亩;三是企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头部企业,产值100亿元、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数量翻番,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突破200家[2]。为实现这些目标,园区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企业库,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升级“先进制造贷”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并重点推行了以下措施:


一是全面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围绕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加快5G基站、数据通道、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协同推进两化融合,以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为引领,以智能制造深度覆盖为主要目标,综合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推进制造工厂、车间实现生产机械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不断增强系统集成能力,提升创新应用能级。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专项行动[3],推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实施“智能制造伙伴计划”,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改造项目3000余个,带动技改投资超2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二是支持总部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做强研发设计、做大采购分销、做精营运管理、做实生产控制、做高决策能级,促进企业组织形式高端化,增强优质资源要素运筹能力。鼓励开展高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创新突破与示范应用,探索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模式。鼓励对标行业先进,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价值高端化攀升。鼓励加快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集约化水平。坚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进“腾笼换鸟”。


三是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制造业企业拓展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及其他服务型制造创新业务。大力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立服务型分支机构,鼓励技术服务溢出,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应用服务提供商,创建一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


四是深入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主要目标,鼓励企业参与零碳工厂、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争创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持续推动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的园区品牌。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区域能评+能效标准”、能源规划等工作,在确保污染物排放强度、能耗强度达标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各类指标。


五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工业用地空间规模,每年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支持土地复合利用、存量用地盘活,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产业载体提质增效,探索“工业上楼”以及其他工业用地灵活供应方式。加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全面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优先扶持评价结果为A级、B级、无失信行为的企业;限制对评价结果为C级、有较重失信行为的企业进行扶持;对评价结果为D级、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原则上不予扶持。鼓励A级、B级企业对同行业的C级、D级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二、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个一”培育机制


近年来,园区通过“选择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了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的增长引擎。


一是选择一个特色产业。立足园区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选择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集聚最优资源、集成最强政策、营造最优生态,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园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外资制造、内资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合作竞争力等单项指标均名列前茅。


二是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分别制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例如,园区20xx年出台《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7项重大工程、推进20条关键举措,到20xx年,实现三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产值总规模、上市企业总数、上市新药总数、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总数实现“五个倍增”,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中国药谷”核心区、世界级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全国领跑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三是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发挥国资国企先行带动示范作用,先后组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各自下属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以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为例,xx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是专注于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园区国资公司,以“产业思维+市场思维”创新产业服务与经营业务,以“打造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圈”为目标,重点开展产业基地建设与服务、产业创新资源引进与合作、产业投资与项目育成、产业平台建设与运作、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和产业宣传与品牌塑造等业务,为推动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产业服务、产业投资。


四是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围绕三大新兴产业,分别投资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纳米城、国际科技园等创新孵化载体。以园区倾力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园”链条式全功能载体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为例,20xx年6月开园,到20xx年底,已建成投用的载体总面积达126公顷,集聚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550余家,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细胞治疗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在人才集聚方面,已集聚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103位、xx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43位、xx市姑苏领军人才249位、园区科技领军人才537位。在产业化成果方面,已有25款药品上市,其中8款为一类新药,13款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累计获得临床批件(许可)472张,12家企业18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在上市融资方面,17家企业上市,自20xx年港交所出台新规以来,大陆赴港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有11家来自BioBAY,占比超30%,园内企业融资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五是引进一家大院大所。在园区已有高校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中科院xx纳米所、中科院xx药物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国家队”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行业地位,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圈。以中科院xx纳米所为例,该所前瞻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功能材料等重点研究领域,建设了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纳米加工平台、测试分析平台、生化平台4个集科研攻关与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技术平台,组建了一支包括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重点人才的科技创新队伍,产出了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仪器设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科研体系,成为纳米科技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20xx年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位列科研院所类第一。


六是设立一支产业基金。大力引进科技金融创新资源、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制定科技金融政策、丰富科技金融创新产品,设立规模100亿元产业基金和15亿元科创投资基金,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支持。此外,园区还建立了资本与科技对接的重要平台——东沙湖基金小镇(占地面积3.96平方公里),截至20xx年底,累计入驻中基协登记管理人120家,设立基金627只,累计基金规模达3297亿元,入驻基金对外累计投资7758笔。


七是成立一个服务机构。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增挂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产业融合创新中心”“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xx片区游戏企业服务中心”6块牌子,通过整合政府及社会化服务资源,创新企业服务机制,提升企业服务效能,搭建汇集“政策服务、融资对接、产研合作、资源赋能、诉求流转”的服务“总入口”,推出“上市苗圃工程”“金鸡湖合伙人计划”“园易融”“园易联”“园知汇”“专精特新腾跃计划”“金鸡湖路演”“政企面对面”等服务品牌,为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八是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深度开展产业研究,结合产业发展图谱,寻找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为产业招商提供支持和建议,针对性补强产业发展短板。重点集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支持企业落户园区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做强产业链价值链关键环节。壮大本地优势企业,对三大新兴产业领域中研发投入大、技术领先、产品前景广阔、具有爆发式增长潜质的创新型企业,建立跟踪服务和专项帮扶机制,推动各类优惠政策量身定制。


九是搭建一批合作平台。密切对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不断变化的共性服务需求,围绕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关键环节,打造核酸药物技术创新平台、MEMS中试平台、国科数据中心(xx超算中心)、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40多个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实现科研设施和技术服务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一系列支撑平台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聚才、育才、留才,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园区瞄准核酸药物、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新材料、智能语音、高端芯片等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在20xx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中,园区有8个项目获最高奖项。


十是打造一个品牌盛会。鼓励专业机构在园区举办高端论坛、学术研讨会和产业博览会,促进产业与资本对接、创新成果与资源对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盛会。近年来,冷泉港亚洲会议、金鸡湖科学家论坛、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中国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等品牌活动落户园区。


20xx年,园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36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园区港交所上市企业数、拥有国家级人才数、获批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现有发酵罐总容量、企业融资总额等五项重点指标连续多年占全国20%以上,获批科技部生物药品制品创新型产业集群。在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领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园区被评为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蝉联“20xx年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榜首,位列“20xx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最具竞争力产业园区”第一名。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园区先后获批首批xx软件名园、xx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xx省信创先导区,园区企业思必驰获评科技部“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同元软控、盛科通信、雄立科技等企业突破“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垄断。与此同时,园区持续加强未来产业前瞻研究,积极布局精准医疗、核酸药物、基因治疗、智能材料、量子科技等融合领域及前沿领域,推动新兴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园区重点打造科学研究和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新型贸易、金融、高端商务、文体旅6个服务业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促进功能区差异化发展。加强各功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分类引导,注重谋差异、促融合、强能级,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工业软件、现代物流服务等产业,打造服务型制造优势;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重点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提升服务业创新和数字化能力供给;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重点布局数字文化、数字贸易、数字医养等产业,突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数字化;金鸡湖商务区重点布局金融、高端商务服务等产业,建设园区现代服务业极核。推动产业园特色化发展。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高端资源、公共平台向各类服务业产业园集聚,构建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高地。依托企业总部基地、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在建重点产业园,布局一批服务业示范项目。推动东沙湖基金小镇、人工智能产业园、2.5产业园、月亮湾商务区、物流中心等服务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围绕法律服务、区块链、检验检测认证、文化、跨境电商等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新建一批特色载体。支持楼宇专业化发展。实施楼宇评级评优,引导楼宇服务业精准招商,鼓励楼宇运营单位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发展方向上打造一批以金融、高端商务、数字经济为特色的楼宇,在功能上打造一批总部楼宇,在产出上打造一批“亿元楼”,实现以楼聚产、以产兴楼。


二是加强服务业主体培育。编制招商图谱,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央企、行业龙头等企业,引进产业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和创新能力强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立园区服务业重点企业库,筛选一批在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服务业领军企业,形成一批省市服务业领军企业、服务业上市企业和瞪羚、独角兽企业。鼓励领军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延伸,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完善总部经济服务体系,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税源型总部、创新型总部、平台型总部,着力提升现有总部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鼓励领军企业在园区新设生产服务、销售管理、决策运营、科技研发等功能性总部。


三是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方向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业务流程重塑,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探索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线上教育等商业模式变革,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和集成创新。优化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环境,推动5G精品网络全覆盖和IPv6在园区的深度优化,建设区块链底层链“金鸡湖链”,以及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智能网联城市级指挥中心。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鼓励技术合作、设施共享、数据开放,兼顾数据安全,探索数据价值化路径,推动xx数据交易所园区特色分节点建设,依托“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和xx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探索搭建跨境贸易等行业大数据平台。丰富服务业应用场景供给。鼓励新技术研发与试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人工智能、5G、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鼓励新产品首购首用,支持商业模式验证,推广平台经济、无人经济等新业态、新服务模式。围绕城市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在制造、科技、贸易、金融、文旅、消费、医疗、教育、社区、建筑、交通、环保、政务等不同领域推行场景开放应用。建立健全场景开放工作机制,探索创新供需对接、采购服务、奖励补贴模式。


四是加强服务业跨界融合。全力推动园区服务业和制造业双向赋能、耦合共生。发展制造服务业,把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鼓励重点领域制造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园区制造业重点企业提供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等制造衍生服务,从产品制造商向产业链服务商、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深入运用“互联网+”“5G+”“金融+”等新理念新手段,推进服务业内部渗透融合,重点推动科技与现代金融、软件信息与新型贸易等领域互通融合发展。突出“文化+”“数字+”新优势,以“江南文化”品牌为抓手,提升商贸、旅游、文体、会展等服务业附加值。


20xx年,园区出台《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4],确立了到20xx年的服务业发展目标: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100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占GDP比重53%左右;新型贸易服务业、金融服务业、高端商务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突破千亿级规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体旅服务业的营收规模较20xx年底翻一番,6大服务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1.2万亿元;累计培育省市区总部企业220家、省市服务业领军企业60家、服务业上市企业25家、营收十亿级企业100家。


四、结论


xx工业园区准确把握产业数字化大趋势,发挥高端制造、新兴产业集聚的禀赋优势,按照开放创新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优质的产业生态,持续推进高端化升级、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和融合化创新,走出一条既符合园区实际又形成示范效应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