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言讲话20xx年XX校长在学院暑期研讨会上的讲话
收藏文档

20xx年XX校长在学院暑期研讨会上的讲话

下载文档
/ 9
全屏查看
20xx年XX校长在学院暑期研讨会上的讲话
还有 9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9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20xx年XX校长在学院暑期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


这两天的会议开得非常好。大家都很认真,发言也讲得很好。XX学院经历了“十年建设”“十年发展”,现已进入“十年提高”阶段。有人会问,三个十年以后怎么办?30年可视为一个生命周期。一个人、一个生物有生命周期,大学也有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生命周期有死亡有衰退。但是大学跟别的不一样,它可以基因再造。一个生命周期过去以后,经过适当调整,进入第二个生命周期。历史证明,大学既可以哀亡,也可以不断发展。


今天我围绕从特色发展到全面提高的战略转变,谈谈自己的认识。探索战略转变,我们首先要了解:20年建校发展形成的基础;10年提高的目标;学校面临的环境,形势。


初步提出10年提高的总体目标大体为,建成民办强校、稳居国内同类高校第一方阵。讨论中多数同志认同,也有的不同认识。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学校面临的环境、形势,我们在前段的学部主任座谈研讨会上,归纳了四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普及化阶段的新挑战;数字化转型的新生态;规模化发展的新要求。这四条,我认为归纳的是比较好的。20年建校发展的成就、经验,董事长将作详细论述。


战略转变,即从前20年建校发展到后10年全面提高的转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党的XX大,作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我们要努力推进教育数字化。


教育是一门时代学,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特征。现在的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属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知识教育,跟工业化相对应。有人说,现在我们“把机器创造得越来越像人,却把人培养的越来越像机器”。这个话说的有点形象。


现代化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一方面工业化时代教育体系培养的人适应不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数字技术为培养时代新人创造了条件。教育将从知识教育进入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就是跟数字化相对应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是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智慧教育是跟数字化相对应的、相联系的。


智慧教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富有弹性的组织管理。


构建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十分重要。现在董事长下决心,拟投入一个亿,在我们XX发展数字化。首先,构建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数字化教育场景是前提,也是重点。数字化教育不仅仅是把课堂从网下搬到网上,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教育数字化的工具形态、知识形态、社会形态等三个形态。构建相互融通的环境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全面感知的学习场所。


(1)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温度、声音等进行监控监测,自动调节相关设备,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2)借助情境感知技术在自然状态下捕获学习者的各种信息,精准识别学习者特征,全面感知学生的成长状态。现在我们是没有的,我们的教室还没有这个设备,没有这个装置,没办法感知,它需要安装相应的设施,相应的设备,才能感知捕获学生的信息。


(3)利用大数据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提供量身定制的最优学习路径。


在上述两者的基础上,给学生画像,制定知识图谱,开展个性化教育。


2.灵活创新的学校布局。


现在学校的布局是工业化时代的要求,目的是满足统一集体授课的需要。数字化时代,学习空间应随之改变。


(1)创新教室布局,打破“秧苗式”“排排式”的格局,创造可供灵活学习的格局。


(2)扩展学校的公共空间,加强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的利用。


(3)优化校园空间,建立如美国大学的“大学生资源中心”,日本大学的“大学生支援中心”。


3.深度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空间要从课堂教学的延伸走向教育形态的重塑,构建群体个性化的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


(1)开发智能学习助手,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需进行高质量学习。


(2)强化成员间的关系网络,促进深度交互的发生。


(3)提供远程协作、社会网络、同步解答等方面的工具,让亿万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在智慧教育中,还要改变管理观念,拓展管理内涵,完善组织结构。


二.从专业建设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重


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学科、专业的重要性及基本概念。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很重要,其重要性表现在:学科水平决定学校的水平,如清华、北大水平高,因为学科水平高;学科是师生成长的土壤,水涨船高;学科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是相互独立的知识体系,一门一门的知识学科。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专业是由课程组成的,不同课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专业,所以课程是很重要的。


学科与专业的关系表现在: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运用。两者的区别是,(1)构成元素不同,学科的构成元素是知识单元,专业的构成元素是课程;(2)核心不同,学科建设的核心是科研,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教学;(3)发展动力不同,学科发展动力是多元的,可以是社会需要,也可以学者自己为科学而科学,专业建设的动力则是一元的,唯有社会需要才办专业;(4)使用范围不同,在我们国家研究生教育是用学科,本、专科教育则用专业。


关于学科建设的任务,学校和学科点不同:学校层面的学科建设要关注:目标、结构、重点、资源、评估。学科点层面的学科建设要关注:学科方向、队伍、项目、基地。


XX前20年主要是进行专业建设,十年提高阶段要做到两者并重。


我们学校学科层面建设的重要目标是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授予单位”我们才可以申报硕士点,这是我们重要的目标。对照条件,获得授权单位的差距主要在科研。如要求近五年均年科研经费不低于4万元,XX20xx年仅0.94万元。省级以上获奖、项目,论文等偏少。要采取重大、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科研。


1.建立两到三个重大科研基地,每个基地争取年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选学科、项目、人、合作单位,采用非常规措施,这一条是十年重中之重。


2.加大科研投入。


3.调整政策,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激励教师发表论文、争取项目等。


各个学部,确立争取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10年内建立5个以上授权学科。


继续实施6-4-2特色优势学科培养计划。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由“去土留根”到“枝繁叶茂”


经过20年努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从“带土栽培”到“去土留根”。我们进行了专业调整,初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也在着手改革,并涌现了一些好的典型。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离“枝繁叶茂”还有很长距离。从“去土留根”到“枝繁叶茂”的过程中,我认为要关注以下几点:


1.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


在专业调整中,既要关注现实需求,又要关注长远需求;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既要测评专业教学质量,又要关注专业的生源和就业。教务系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


2.以“产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这里的关键是处理学术与技能的关系。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刚好介于这两者之间。既要掌握学术,又要掌握技能,要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这里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岗位、应用型岗位,又有区别。作为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来到应用型岗位之后,能够立即上手,差别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的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又要培养某一个技能,他出去以后就可以上手,而不是出去以后还要进行培训,


现在的突出问题上,学术上“泛”“浅”,又很少关注技能。


3.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


在和同学们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对课程体系意见比较多:课程多而杂;相互之间内容重复;没有培养技能方面的课程;学术与技能的培养完全脱节。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突出,要把课程体系设计好,从总结典型入手,积累经验,探索规律,全面推进。


我跟学生交流的时候,我从学生那里听到英语专业做到比较好,他说他是教育英语方向的,除了英语以外,还有教师技能的培养,备课、上课等等,课程和技能紧密结合这是比较好的典型。


4.校企合作,在融合中生长。


探索、发展产业学院。


四.个性化教育由形成到深化


XX个性化教育是一个由偶然到必然到自由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以“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实施为标志,个性化教育已初步形成。个性化教育取得良好成就。这个效果,我这次跟同学交流中感受很深。每个学生都在做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找自己有什么优势,有什么潜能,国家需要是什么,然后确定自己的志向目标、职业方向,然后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这就很不容易了。


在提高十年,要以系统思维方式、数字化教育方法,深化个性化教育。如何深化,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和完善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


由于教师、学生的流动性,要不断理解三九模式的内涵(如三类学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克服厌烦情绪,放松个性化教育中的某些环节,因此,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


随着环境的变化,要改进完善其中的某些环节。


2.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对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各因素)的理解。


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三个因素为: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相对应个性化教育则抓住潜能、立志、空间。十分符合教育规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教育的本质是充分激发人的天性与潜能。潜能十分重要,但由于不是显露的,冰山一角,因而不易被人们所认识。我们今年与150个学生进行交谈,比过去好一些,但大多数学生仍然停留在长处、优点、兴趣,还没有找到潜能。如何认识潜能,发掘优势潜能,发挥潜能的作用,还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3.运用数字化,系统综合考虑,将个性化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个性化教育起于数字化,成于数字化。这在第一个问题中已经提到,这里不再重复,这一方面要重点深入探索。


五.教师队伍要从大到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董事长亲自抓教师引进,严格把好入口关;各项政策向教师倾斜(工资、住房等);努力加强教师培养。现专任教师折合数881人,其中自有教师60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4.85%。从教师数量上看,基本满足目前教学要求。进入提高阶段,一方面在教师数量上还要增加,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水平,使教师队伍由大到强。这一点十分重要,上述四个方面的战略转变,都要靠大量高水平教师去实现。在由大到强的过程中,特别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在20年的建校发展中,也涌现了一些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如信息学部常务副主任、XX学者俞侃教授就是典型代表。以他20xx年成果为例,20xx年获100万以上横向项目3项,合同经费302万,到账105万;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参与);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入选20xx年度优秀项目案例;入选武汉市网络安全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民办高校唯一)。十年提高中要多种方式培养2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XX学者)。


方法之一,举办中青年带头人培训班,介绍先进经验,逐个研讨学术发展。


方法之二,引进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近几年,引进了几位,情况很好。


方法之三,提升对XX学者的要求,加强支持力度。


2.增加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数量。


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在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点基本条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25%。XX现在自有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仅为11%,差距很大。


主要措施:一是引进;二是鼓励自有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3.继续引进优秀“延聘”教师。


从高校退下来的,在教学或科研上有突出表现的,要继续请进来。这是民办大学始终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4.提高全体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继续发挥一师一优课的作用。结合教育数字化进行培训。每个教师首先要达到基本“规范”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根据董事长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待遇,解决后顾之忧。


5.建立制度和机制,使不合格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


教书育人关系长远;不能误人子弟;要有切实的制度和机制,要有退出的机制。


六.管理的组织结构由科层制走向扁平化


过去我们管理中的组织结构为科层制,即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开展,科层制已不适应,需要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组织的特点:以工作流程为中心而不是部门职能来构建组织结构;纵向管理层次简化,消减中层管理者;资源和权力下放于基层,顾客需求驱动;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实现管理目标。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要将学术项目组作为新的治理单元。因数字化、个性化教育、创新创业等,出现了大量学术项目组,而且我们实行项目潜能导师制。学术项目组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但项目组游离于管理组织体系之外。学术项目组具有自身的特征:学术性、随机性、时间的不确定性;跨学部、跨学科专业;课内课外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因此,是要将学术项目组作为新的治理单元。将学术项目纳入治理单元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将项目组纳入组织结构,有的可以纳入学校,有纳入学部或者纳入机关,并赋予一定的权力;


2.打通项目组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3.创建项目组之间的沟通机制,互相沟通;


4.建立相应的委员会或职能部门,加强对项目组的管理;


5.构建开放协同的组织文化。


以上想法,很不成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


请院校研究办公室根据研讨意见,形成一个初步设想,供党委、行政讨论,董事会决策。


请大家指正批评,谢谢。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