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18 页
- 大小:64.39K
为您推荐
- 2023-09-19 16:52:49 区直机关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手册
- 2023-09-11 10:11:50 党课讲稿:三大规律与XX领导思想
- 2023-09-29 10:13:56 在全市基层党委(党工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的点评参考意见
- 2023-09-16 18:39:29 党课讲稿:上好党史必修课,赓续百年好作风
- 2023-09-24 02:18:44 学校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 2023-09-21 14:17:14 村支部书记在全县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 2023-09-15 10:39:13 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党委书记马国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__为打造_品质铁建_引航定向
- 2023-09-22 18:24:12 党史学习教育党课:在学习百年法治建设历史中坚定信仰、树牢思维、深化实践
- 2023-09-23 09:46:39 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主持词
- 2023-10-01 21:48:13 20xx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提升机关党建质量
- 2023-09-10 20:32:27 万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为民办事能力
- 2023-09-24 01:14:33 微党课:不忘初心,永葆自我革命精神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盛会专题党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特征本质和面临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的使命任务”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xx月xx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AXXX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一)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体现为各国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发展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认为,现代化既是一种世界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也是一个发展目标。可以说,把握现代化概念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世界发展前沿水平。发达国家要保持世界前沿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追赶世界前沿水平。形象地说,现代化犹如一场人类发展的国际马拉松比赛,跑在前面的成为发达国家,跑在后面的成为发展中国家。这场比赛中,发达国家可以掉下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赶上去, 位置转换有一定规律性。研究发现,在20世纪后50年xx月xx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中国式 的四个现代化”。他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 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在随 后的中共中央政z*局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党内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指出:“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 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xx月xx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A主席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时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A主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 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独特的客观条件 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制度和治国理政的理念决定的,也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长 期实践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决定的。”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但每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不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模式也 各不相同。因此,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切合中国实 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 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战略出发点。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有14亿多人口,规模超过现 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人口数量超过西欧的3倍和美国的4倍。如此庞大的人 口规模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其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也必将深刻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正如A主席在20xx年xx月xx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所指出的:“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中国人口规模在2035年xx月xx日,A主席在亚太经合组 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指出,“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效率和公平 相统一,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打造橄榄型分配结构”,“使中等收入 群体在未来15年xx月xx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所指出的, “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 立”。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人的一贯追求。近代中国不仅陷入物质上的“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弱”。由于经济落后、物质生活贫困,长期受到封建制度的压迫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近代中国人不仅在政z*上处于被动地位,在精神上也处于依附地位。于民族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成就、政z*上的翻身,更是实现了精神的独立和解放,从此中华民族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迟到国”,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未来,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力问题、经济增
长问题,还涉及一些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底色,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注重公众参与,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同体式的文明状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 要求。必须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 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突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战略 定位上,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制度配套和 行动实践上,确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等纲领。国际层面上,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框架协议和行动,履行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 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国家行动上升到全球化意识和行动。
人类的现代化始于18世纪中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只有不到30 个国家约10亿人口实现现代化,不到全球人口1/7。欧美少数国家的现代化,尽管客观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但同时也带来困境。而这一困境早在50 年前就被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所认识。20xx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一书给出了震惊世界的结论:人类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已经大于生态系统的消纳能力,若继续维持当时的资源消耗速度和人口增长率,人类经济与人口增长只需百年或更短时间就将达到极限。通俗地讲,就是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当时,有人认为这一观点杞人忧天。然而50余年过去了,地球状况却并不乐观。20xx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的报告《与自然和谐相处》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三重危机,其中气候变化危机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这对我们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警示。中国不能再走西方那样依靠大量消耗地球资源、大规模污染生态环境的现代化之路,而是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自觉的现代化,是突破人类困境的现代化。过去 的现代化是科技和市场驱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关经济、政z*、社会、 文化、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尤其是关于生态文明的现代化特征, 是在总结人类现代化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对人类现代化模式的自觉探索。中国生 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守住 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致力于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共融共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着实践基础和制度优势。无论是应对气候危机,还是消除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单靠市场行为不能矫正问题,而这方面中国政府的战略规划性、行动有力性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过去10年,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据美国媒体报道,20xx年到20xx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当于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实施以来30多年的改善幅度。也就是说,中国是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些成绩也说明中国在改进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行动是有效的。
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将为人类走出自身困境提供非常宝贵的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鲜明的时代背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拥有占世界近20%人口的大国阔步迈向现代化,不仅将极大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也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奏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西方现代化是以对外扩张掠夺为手段的现代化。而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 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过去数十年,中国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如 AXXX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 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国家,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中国式现代 化道路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更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利好世界的正道。怎么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一种大国担当,一种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彻底颠覆西方“零和博弈”思维和 “国强必霸”逻辑,以巨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发挥人口大国在维护和平及促进 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发展促进和平,以和平营造发展,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世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是唯一未发动侵略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崛起的大国, 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历史规律,开启了“多元现代化”的人类历史新篇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发展赤字和治理难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绘就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同心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
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英国政z*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表示,中国正开展“和平、可持续、公正的”现代化,这是对人类集体认识的宝贵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领 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 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既是一个理论课 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其实质与核心,就是人们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考方式、行为方式转化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及未来智能社 会人类所共享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来。
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也就是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个双重脱节。第一重脱节,就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与其真实的现代化历程脱节。西方现代化理论,既是对西方现代化实践的总结,也是对这段真实历史的粉饰和伪装。其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掩盖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剥削、压迫和环境污染问题,其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非西方世界陷入对西方的依附。第二重脱
节,就是国内学术界一部分人的观念与中国实践脱节。比如,有的学者盲目跟着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跑,导致学术研究陷入无效的寻章摘句,完全无法反映中国的实践。这两重脱节对我们认识和探索现代化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我们也为此付出过不少代价。没有一种基于中国实践且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现代化理论,不仅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而且不利于全世界正确地理解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回应了这两重脱节,而且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认识。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上,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对他国剥削、压迫和殖民的基础上,而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推动自身发展来实现,同时帮助他国发展;西方现代化是少数国家、少数人享有的,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享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带来的是阶级分化和贫富分化,中国式现代化则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西方现代化重物轻人,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西方现代化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方现代化与战争相伴,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明晰的愿景,要想提出恰切的愿景,就需要在文明传承、历史纵深和世界格局中准确把握本国定位。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一种文明自信。永续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多彩的文明,人类的现代化应当兼容多样的道路,各国都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建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 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世界变局的中国方略。中国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同时也愿意与各国开展互利互惠合作,为中国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
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 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 的老路,中国是不会选择的。应当看到,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充满疑虑甚至敌意,一些西方人士渲染“中国威胁论”, 诬称“中国有称霸全球的战略意图”。他们大肆挑动意识形态对抗,对中国的
内政和外交政策进行污名化。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危机和挑战并存。 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逆全球化思潮来势汹汹。美国等国采取“脱
钩”“断链”“筑墙”做法。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在地缘冲突、高通胀、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世界经济衰退隐患加剧,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债务问题等挑战日趋明显,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或更加严峻复杂。
二是大国竞争和地缘政z*冲突更为激烈,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趋于严峻。A主席指出,“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近年来,国际安全热点问题余烬复燃,地缘政z*重新抬头,世界和平难言稳固,军备竞赛和大国冲突的阴霾笼罩人类社会。
三是亚太地区秩序受到新的冲击,我国维护和塑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压力增大。特别是美国通过所谓“印太战略”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并在乌 克兰危机发生后恶意制造渲染亚太地区国家对所谓“中国威胁”的认知。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在对华政策上也出现消极变化。
四是国际多边合作面临挑战,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难度加大。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受到严重挑战,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的动力不足,未来一个时期主要大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较量将会更加复杂激烈。
(二)内部发展
第一,面临高质量发展。面对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未来的发展 必须牢牢坚持战略自主、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党的 二十大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也提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路径。比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AXXX在起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过程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不能 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总的来说,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 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 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二,面临“三期叠加”状况。面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况,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
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奇迹。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低端产业产能过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产业要加快发展;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驱动力创新。此外,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低成本劳动力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传统模式难以为继,亟待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 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 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容忽视, 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这些既有长期想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也有工 作中重视不够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既有许多中长期的困难和问题,也有不少迫 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第四,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发展起来以后,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 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我们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 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特别是要看到,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 显,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如果发 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可能迟滞或被迫中断。
第五,面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发展成果的分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邓小平同志曾经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他还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特别是两极分化的风险依然存在。共同富裕成为本来就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的人民群众的期盼。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应该看到,一个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的发展中大 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因此,
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新征程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有道不改、志不变的决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现代化既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基本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和工业化,已经初步摆脱了欠发达国家的面貌。未来的30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迈入以第二次现代化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不可阻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 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