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4 页
- 大小:13.66K
为您推荐
- 2023-09-23 13:09:44 至诚尽性——笔杆子当有这样的修为!
- 2023-09-28 16:32:16 劳务中介市场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 2023-09-21 03:18:06 物业服务可融入城市治理
- 2023-10-01 06:39:56 关于20xx年“清明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 2023-09-14 13:11:35 如何做好秘书工作?
- 2023-09-14 19:50:06 为什么说成也办公室主任,败也办公室主任?
- 2023-09-13 00:36:29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
- 2023-09-20 00:39:31 XX县人民政府工作规范
- 2023-09-27 00:12:11 干事创业杜绝三种作风
- 2023-09-25 07:45:13 三会一课内容参考(20xx年10月)
- 2023-09-20 13:41:42 一篇好的调研报告是怎么写出来的
- 2023-09-16 06:06:29 组织部长点评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材料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如何克服重调轻研?
重“调”轻“研”,指仅罗列情况、现象,而没有进行分析提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办法来解决问题。比如,有篇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通篇谈的是面上情况——发案率、不同年龄段所占比例、有关案例和作案特点等。本来也不错,但接下去,只是呼吁社会给予关注,而没有分析原因,没有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便是典型的重“调”轻“研”,这样的调研报告显然不合格。
不过,出现这种现象应属少数,因为稍有写作常识的人都知道,有“调”必应有“研”,怕的是虽然有“研”但“研”得不准、不深、不透,等于无“研”。比如,轻描淡写,泛泛而谈;空发议论,不切实际;人云亦云,缺乏新意等。这些都是轻“研”的表现。那么,如何克服重“调”轻“研”?
方法一:
刨根究底,把“内核”找出来
所谓本质,即事物本来的品质和特性,通常被事物的表象所掩盖,但又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在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时,眼光不应局限于观察表象、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罗列,而要刨根究底,把表象包含着的“内核”找出来。比如,某县有关部门针对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三乱”行为屡禁不止现象,群众反映强烈,领导派你去搞个调查。
调查中你发现:“三乱”现象的确严重,表现五花八门,但在形成调研材料时,是只把这些现象及带来的后果罗列一下吗?当然不是。你还得分析探讨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在其中作怪。
这时你可能会发现:原来是部门利益驱动作怪。为了部门利益而不顾大局利益、不顾企业死活,是这一现象的本质。
这里所指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还有一层意思是,不能被假象所迷惑。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和颠倒,比表象更带有欺骗性。制造假象,目的就在于掩盖事物的本质,转移别人的注意力,从而更顺当、更堂而皇之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你在查究“三乱”根源时,有些部门可能压根儿不承认这是“三乱”,而是正常的行政执法,是出于加强管理、提供有偿服务,绝不是有意加重企业负担。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你必须进一步深入分析:某项收费和罚款是否有政策法律依据?所谓的“有偿服务”,企业是不是自愿接受?这样深入下去,“马脚”自然就露出来了。
方法二: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走向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典型数据来摆事实、讲道理,是用数量关系揭示事物的根本特征。
这两种分析方法缺一不可,只有定性分析而没有定量分析,就会显得抽象而空泛;反之,只有定量分析而没有定性分析,就会显得烦琐而枯燥。比如,某调研小组就“我县群众生活离小康有多远”这个题目进行调研,其中必然涉及大量数据,包括人均GDP占有量、住房面积、恩格尔系数、受教育程度等,但光有这一大堆数据还不行。如果不是经常跟数字打交道的人,看上去未必能得出清晰的印象,甚至会觉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以。因此,要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运用阐释、归纳、对比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比如规定的小康目标是什么标准、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距以及怎样缩小差距,等等。
把两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说服力,才能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层面上说明问题。当然,也有一些调研文章主要靠摆事实并进行定性分析就可说明问题,那又另当别论。
方法三:
辩证、全面、准确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分析材料要力戒片面性,防止一叶障目。既要看到正的一面,又要看到反的一面;既要看到相矛盾的一面,又要看到相统一的一面;既要看到主流的一面,又要看到非主流的一面。这样,才能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一点,对于以总结新鲜经验、探讨有争议的问题、把握形势和谋划对策等为目的的调研活动尤为重要。比如,某次调查中发现,某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农户通过与客商签订购销合同来确定种什么和种多少,由此减少了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同时还带动了规模种植,这当然是一项值得总结和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
但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有了“订单农业”,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农业生产就没问题了;有的客商不认真履行合同,产品畅销就来调货,产品滞销就不来调货,导致农户利益受损;有的农户不懂技术偏又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结果钱没赚到反而大亏本……
面对这种情况,该调研报告的起草者在总结、肯定发展“订单农业”这一新鲜经验的同时,运用辩证、全面分析的方法,尖锐地指出了几个问题:“订单农业”不等于自发农业,还需基层干部适时加以组织引导;“订单农业”不等于效益农业,还要让农民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订单农业”不等于保险农业,还应教育农民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这样一来,既能让读者从典型身上学到经验、受到启发,又能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制定科学、周密的政策措施,使“订单农业”既快又好地发展起来。设想一下,如果起草者不是全面地分析问题,而是只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不指出存在的问题,不提出应对的办法,撇开文章的质量不说,更要紧的是,它将给读者产生怎样的误导呢?
“研究”就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分析材料,就是正确地认识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研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调研活动的成败,当然也决定着调研文章的优劣。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