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4 页
- 大小:12.02K
为您推荐
- 2023-09-29 06:48:45 关于召开20xx年度民主生活会的请示
- 2023-09-17 14:09:29 关于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法制保障思考
- 2023-09-17 15:47:49 写材料、讲话和评论如何收尾,学学人民日报的文章!
- 2023-09-25 21:31:52 宣传教育讲义
- 2023-09-19 08:03:50 XX领导同志《论中国共**历史》主要篇目介绍
- 2023-09-27 00:01:51 公务员争当五个标杆
- 2023-09-26 00:19:29 词语运用纠错:休憩( xiūqì)
- 2023-09-20 15:41:59 机关做事的五不法则
- 2023-09-26 07:18:14 学习写作要多说多写
- 2023-09-27 07:31:53 为何文笔很好却写不好公文?其实只需要一个改变
- 2023-09-12 11:23:16 “一把手”的样子
- 2023-09-27 03:09:50 招聘信息要求身材好,回应需接待领导端茶倒水:公开文字要好好把关!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苦于写材料没思路?这几种方法让你思如泉涌!
办公室几个同事最近想写点东西,苦于没有目标,不知道写啥,很是茫然。看到这种状况,小涯不由想起了自己开始写稿子的场景,诚然,对于初学者来讲,写作缺乏目的性确实比较普遍。我们常讲,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文章也是如此,产生必然有其特定的根源,小涯觉得,就是“问题”。
或许有人会有疑惑,没有问题就写不了文章吗?这个小涯不敢说,但是从政研类文章来讲,没有问题就很容易陷入无病呻吟、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困境,所以,学会发现问题很重要。
历览前贤大作,很多都是由强烈的问题带来的。比如,屈原所作《天问》,涉猎170余个问题,以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为世人称道;又如,唐朝名臣魏征所作《谏太宗十思疏》,就是着眼太宗“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不听逆耳之言”这一现实隐患提出的十条建议;再如,战争年代毛主席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宗明义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现实问题,为指导革命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公职人员,承担文章任务一般都是着眼工作实际而来,是分析工作矛盾、提出工作建议、理清工作思路的重要载体,从这个层面讲,问题就相当于写作的“靶子”,不可不重视。曾有学者慨叹,我们遭遇了一个“问题的时代”。不论是大都市恼人的雾霾还是田野间空心化的村庄,抑或“蚁族”“蜗居”难圆的梦想、“舌尖上的安全”屡现危机,都是需要思考的方面。那么,具体来讲,问题主要有哪些呢,小涯觉得,至少有七大类:
一是上级要求需要落实的。我们知道,上级指示要求是着眼全局、着眼面上情况制定的,具体到基层来讲,还是显得宽泛、笼统、原则,那么,如何把上级要求加以细化,提出本级落实的措施,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比如,上级出台文件,可以结合本级实际,围绕如何贯彻落实来写。
二是形势变化需要考虑的。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背景特点,由此对工作开展带来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比如,去年召开了党的二十大,这一特殊背景意味着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来考虑和谋划,选择某一个方面加以研究,就是很容易引起关注的问题。
三是本级工作受到制约的。就是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存在的矛盾、受到的制约,比如,新组建单位机制不够规范的问题,行政审批领域流程繁琐需要简化的问题,还有针对扶贫工作,研究如何在政策制度、力量投入方面予以倾斜,均可以认真思考。
四是见怪不怪不合规矩的。对于一些见怪不怪的问题,要跳出惯性思维,敢于突破常规,善于提出质疑。比如,有篇文章《重视“馒头山”和“光头山”治理》,就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司空见惯的荒山环境治理进行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给人以启迪。
五是潜藏易发呈现规律的。就是突出阶段性工作特点,对可能存在的情况进行预判、提醒和建议。比如,有篇文章《暑期旅行,带好“安全君”了吗?》,针对暑期即将到来这个实际,围绕近期频发的旅游安全事件,就如何安全出行提出的思考。
六是群众困扰影响工作的。就是着眼解决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困扰,以回应百姓的期盼。比如,有篇文章《管理学生不应在毕业证上做文章》,紧盯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的私扣毕业证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思考。再如,市政服务领域群众关注的房价高、看病贵、上学难等问题,都值得研究探讨。
七是社会热点舆论关注的。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都是文章写作的主阵地。比如,有篇文章《手游成瘾的“熊孩子”谁来管》,对社会上广泛关注的中小学生玩游戏花掉家里积蓄的现象进行了思考;还有篇文章《推动科技与法律并行不悖》,围绕近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上北京五环这一事件展开,探讨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发展前景。
有的同志可能又感叹,虽然现实问题不少,但自己平常怎么没发现,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能看到“门道”,有的人却觉得“普普通通”“没啥道道”,这就是需要解决的路径问题。小涯觉得,问题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关键得靠作者自己去发掘、去梳理、去思考,概括下,就是走好“五步法”。
第一,到基层转一转。实践是问题最好的源头,这就要求撰稿人到基层一线、到工厂企业、到矿区学校、到田间地头去调查研究,深入末端、走到群众身边发现问题、捕捉问题。这方面,毛主席堪称高手和典范,革命期间他撰写的《寻乌调查》《才溪乡调查》都是深入实际发现问题得来的成果。再有,像央视组织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扶贫日记”都是源自实践的作品。当然,如果不能实地走访,从报刊、杂志、网络了解情况也可以。
第二,与面上比一比。有句笑话叫“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对于缺乏问题意识的同志来讲,注重依靠比较不失为一个弥补的办法。比如,走了两个单位,对他们的制度落实、生产发展、产业概况进行比较,就能得出一些端倪、发现一些苗头。
第三,用法规照一照。法规制度是工作落实的重要准绳、基本标尺。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要注重及时与上级的政策对表,看有没有变形走样的情况、有没有有令不行的情况。如果与法规政策不符合,原因是什么,这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四,往细处看一看。深入实际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能光听汇报、光靠解说,要往深里看、往细处看、往小处看,看容易忽视的地方,习XXX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据报道,他为了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有一次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村民,先后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走到村里,每到一处,都是走庭院进灶台,看最真实的场景、察最困难的住所,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提供了一手资料。
第五,关上门想一想。通过现地察看或其他间接渠道收集的初步素材,还都是感性的、零碎的、表象的、杂乱的,需要静下心来、关上门好好捋一捋、想一想,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以归纳、合并,经过艰苦的思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切实得出反映现实情况的不同层次的问题症状。
当然,写文章提出问题也要注意把握一些原则,首先,紧贴实际,防止偏。不能漫无边际、天马行空、信口开河,还是要紧扣工作实际、紧扣群众需求,否则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成了“问题”。其次,注重梳理,防止杂。问题也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要注重质量,找到最本质、最主要、最能反映情况的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再次,深度挖掘,防止浅。不能简单把表象当问题,要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再往里挖一挖,找到深层次、最根源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最大功效。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