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7 页
- 大小:30.34K
为您推荐
- 2023-09-17 18:00:04 一份工作交接指南(实用)
- 2023-09-30 04:17:18 态度是职场最核心的竞争力
- 2023-09-14 14:02:20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
- 2023-09-17 23:04:08 党委领导班子20xx年专题民主生活会问题整改清单
- 2023-09-19 04:04:21 我为什么建议笔杆子多读书
- 2023-09-10 02:47:23 疫情防控工作检讨书
- 2023-09-26 22:16:48 学习研讨五个一
- 2023-09-20 00:21:36 市政府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2023-09-27 06:59:56 写作是需要自信的
- 2023-09-18 09:59:41 这六种性格,在体制内比较难上升
- 2023-09-12 05:32:49 公文标题和结尾常用语规范
- 2023-10-01 09:05:55 公文写作新手入门的四字真经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如何打磨稿子标题,这是第四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
今天来讲讲第4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汪曾祺说,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先模仿,再摆脱,最后自成一家。
上面三个步骤,是一个严格的递进过程。一切文字肯定始于模仿,前人学古人,我们学前人,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搞文字,谁也跳不过“模仿”这一环,这是规律与真理。“仿写”为什么能够成为符号锤?因为它有着独特优势:一是母体优势。什么是母体?就是那些约定俗成、深入骨髓的东西,当它出现,不言自明。我们读宋词,如果看到“花落”,那肯定是伤春;见到“折柳”,必是送别;遇到“归燕”,一定是思念。经过时间的沉淀,它们变成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成了所谓的“母体”。“仿写”就是从母体中制造“子体”,因为母子关系,当它一旦出现,你就会感到莫名的亲切、血脉的联系。熊向晖在《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讲过一个故事,20xx年xx月xx日报副总编的梁衡采写了一篇通讯,反映的是陕西通过退耕还林、生态治理,三秦大地的农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稿子完成后,标题迟迟定不下来,他原本想用一句原汁原味的“信天游”,这样更具有陕西味道,但找来找去都不理想。后来,他偶然瞥到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八个字映入眼帘,马上来了灵感。通讯的大标题有了,就叫“绿了黄土,红了三秦”,下面的二级标题分别是:黄土地绿了,绿了山峁峁,绿了沙窝窝——绿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苹果红了,红在田间,红在小院——数百万农民走上致富路;人的观念变了,思路更清晰,底气更足——科学发展构筑“西部桥头堡”。从生态“绿”,到日子“红”,再到观念“变”,层层递进,最后用新时代延安精神升华,这是一篇精品佳作,需要反复学习。今年上海疫情时,学习强国平台上有一篇《致大上海——献给抗疫中的人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其实是一篇十分标准的仿写化用。比如,“侬居长江头,阿拉长江尾,天若有情天亦老,君若有心君会来。”这四句话,前两句化用的是《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第三句则是直引的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又如,“上海话、苏北话、四川话、河南话,话不分南北;本地人、外乡人、东北人、西北人,人不分内外。”这是化用蒋介石的庐山讲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有兴趣的话,可以把这篇文章找来,我觉得与今天这篇推文,很搭!03反借反借,就是我用了你的话,但意思跟你都是相反的,这在文学上也叫“翻案”,也就是反弹琵琶。历史上最有名的翻案反借,应该是神秀与惠能的“菩提公案”了。面对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直接翻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最喜欢翻案的是宋代诗人,谁叫它前面是大唐呢?面对唐诗这座大山,宋代诗人慢慢走上了一条“抬杠”的翻案之路。苏轼就是翻案反借的高手,老杜有诗云:“忽忆往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苏轼就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何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杯”。哎呀,又得提到只有一首诗传世的严恽了,在连续被罗隐和王安石薅了羊毛后,苏轼也不准备放过他。不过,前两位是正面薅,东坡则是在背面薅,你不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吗,那我就“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王安石也喜欢翻案,唐人王籍《入若耶溪》有一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则在《钟山即事》唱起了反调:“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最痴迷于翻案的,还得是黄庭坚,堪称“杠精教主”。比如,针对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他就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讲了这么多诗文,最后还是要落到稿子上。具体到公文写作,我总结了三种反借方法,姑且简称“三反”。一是反常理。常理说,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某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23个职能部门进行工作评议,一记者采写了这一新闻,以《某市人大常委会民主评议政府23个职能部门》为标题报了上去,结果石沉大海。后来经过二次深入采访,并把标题改为《人大揭短亮丑,哪壶不开提哪壶 ;政府闻过则改,提了哪壶哪壶开》,果然一击而中。二是反经典。中学写作文的时候,经常看到诸如“弄斧要到班门前”“开卷未必有益”等题目,其实这就是反经典的一种翻案。比如,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一改之前正统价值观的批判态度,开始关注隋炀帝挖掘大运河为唐代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我们也可以反公文中所谓的“经典”,比如,每到开年上来,各地都喊“开局就要决战,起步就要冲刺”。其实想一想,这根本就不符合事物规律,一年有365天,哪能上来就决战、枪响就冲刺的啊?看看,翻案的对象就是这么来的。三要反热点。当前,数字化大潮滚滚向前,各地铆足了劲,都想在智慧化上大干一场。任何事情,如果连打扫卫生的阿姨都开始谈论了,我们就要警醒了,准备随时站在潮流的反面,冷静思考。有一篇“泼冷水”的文章,标题是这样的:我们要键对键,但也要面对面;我们要数字红利,但也要警醒鸿沟;我们要强化算力,但也要考量财力。我的符号锤系列,都是一个固定套路,先讲心法,再讲技法,最后再嘱咐几句。今天,照例嘱咐三句话:一要多拿多占。分管领导对我讲过一句话,说世界上只有读书可以多拿多占。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仿写”这把符号锤与其他锤子不一样,对知识面的要求非常高。你看到都是二流的,那么最多只能仿到三流,就是这么现实。二要抽丝剥茧。一位清代的文人这样谈写诗,必须“生吞义山(李商隐),活剥李贺,拆洗少陵(杜甫)。”听起来很吓人,其实就是要抽丝剥茧,把经典一层层拆解。只有拆得清楚,才能仿得明白,自己都似懂非懂,还想着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不是痴人说梦么?三要如盐注水。仿写的最高境界是青出于蓝,就像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庾信“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超越。但这个难度系数是地狱级的,我们要做到“如盐注水、不着痕迹”就够了,其实这个已经够难了。这个观点,前文已经交代,不多赘言。袁枚在《续诗品》中说道: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吸新,其庶几乎?这几句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就直接复制粘贴了,这应该算“直引”吧。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