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政军民干部能力素质十谈
阅读:872 下载:6
  • 总页数 16 页
  • 大小:54.61K

为您推荐

下载文档
/ 16
全屏查看
干部能力素质十谈
还有 16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6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干部能力素质十谈


强化“百密而无一疏”的作风


——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①




省党代会闭幕后,最重要的就是以良好的作风狠抓落实,尤须要强化“百密而无一疏”的作风。过去,人们常说:“百密总有一疏。”意思是说,干工作难免有疏忽的时候,老虎也有打盹之时,因此对于这种“一疏”,应该理解和宽容。这种看法恐怕要改一改。对普通人来说也许如此,但对党员干部来说,干工作就是要“有百密而无一疏”,凡事力求做到极致和完美。有这样一道数学题:“5个90%相乘等于多少?”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在一项环环相扣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告诉我们,“百密一疏”并非什么“可以理解”“应当宽容”的事。就拿常态化疫情防控来说,100个密接当中99个都控制住了,只要有一个“漏网之鱼”没控制住,带来的后果就很严重。在今年xx月xx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后来的研究发现,问题就出在一个不起眼的橡胶部件“O型圈”。“百密而一疏”,就这样一次次制造麻烦、酿成灾难。可见,为什么不能“百密而一疏”?就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疏”不起,“疏”了就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疏”了就可能“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酿成严重后果。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进入到“风险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疫情防控、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药监管、交通安全、校园安全……任何一项工作,一旦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一旦没有做到“有百密而无一疏”,就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灾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百密而无一疏”,是对人民极端负责的表现,是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表现,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一点也含糊不得。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情做得平庸。做工作,就要多些“完美主义”,就当强化“百密而无一疏”的作风,追求“零失误”,讲究“零容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百密而无一疏”?办法就在于“讲认真”。xx领导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要以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做到完美,绝不虚与委蛇,绝不马马虎虎,绝不应付苟且。推进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抓很多大事,也要做许多小事。不管做什么事,不管面对什么任务,我们都要强化“百密而无一疏”的作风,多一点“完美主义”,远离“差不多先生”“马大哈作风”,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用扎扎实实的成绩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以“碰硬”求“过硬”


——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②




xx领导同志说:“政z*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干部能力本领,关键在于提高干部动真碰硬、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扛起新使命、奋进新时代,广大干部要做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表率,知艰难而力行、知不足而奋进,以“碰硬”的作风赢取“过硬”的业绩。中华传统文化自古蕴含着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优秀基因。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彰显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风骨。回望历史,我们党也正是凭着“不怕鬼、不信邪”,敢于动真碰硬,善于攻坚克难,才能够“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次次风险挑战。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以“钢少气多”力克敌人“钢多气少”;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扶贫干部 “豁出命来”,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载人航天事业,几代航天人面对难题,接续攻关,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刚刚闭幕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历史大潮滚滚向前、不进则退,惟有不懈奋斗,才有新的突破。当今世界,百年xx月xx日,全省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开班。举办专题研修班,帮助干部提升建设现代化的能力,引导全省上下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锤炼本领之风,非常及时。xx领导同志说过:“政z*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现在,江苏四级党委换届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未来五年要干什么、怎么干都已经明确,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既定的蓝图,开足马力,不舍昼夜,加速奔跑。但是,“奔跑”不能变成“盲跑”,“快干”不能变成“盲干”。磨刀不误砍柴工,“砍柴”之前“磨磨刀”,很有必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作为东部省份,江苏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绝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就能做到的。实际上,前行路上,困难和问题一点也不比过去少,遭遇的风险和挑战可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扛起新使命,不但需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而且需要更加高强的能力和本领。这种能力和本领从哪里来?只能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锤炼中来。管理学上的“彼得原理”指出,一个职工在原有职位上表现优异后,最终将被提升到更高职位,直至到达一个他难以称职的职位。“彼得原理”该怎么看另当别论。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一名干部在原有职位上十分优秀,但到新的领导岗位上如何继续优秀?答案在于学习与实践。今年我省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各级党委都选出了新的领导班子,许多干部走上了新的岗位。要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干出好成绩,吃老本不行,走老路不行,必须以更高的自觉、更大的力度,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加强学习,锤炼本领,提升能力。提升能力本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身为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能力本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自己长出来,也并不会随着岗位变化、职务提升、资历加深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而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能力本领的提升上,“躺赢”是幻想,“顺其自然”的念头要不得,只有加强学习和积累、锻造与历练,在“锤炼中赢”,才是王道。对干部来说,提升能力水平,首先必须强化“锤炼本领”的自觉,抛弃“躺赢”的幻想,强化“锤赢”的努力。同时,还要深入改革发展一线,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办实事,多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解难题,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在改革发展中历练,在攻坚克难中提升本领,有针对性地拉长本领上的短板、弥补经验上的欠缺、克服专业上的不足,全方位锤炼各方面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研修班时间非常有限,只有短短数天,想要在数天之内就学到适应新岗位的所有能力本领,既不现实也无可能。研修班的重要作用,在于既授学员以“鱼”,更授学员以“渔”。数天的学习教给学员的知识与技能是有限的,但由此强化的学习意识、锤炼本领的意识以及学会学习的技巧,会让学员们受益无穷。学到了“锤炼本领”的“渔”,在新岗位上边干边学、干学相长,必定会收获更多的“鱼”,逐渐成长为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领军人才和领导骨干。




多些“擂台”意识


——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⑤




今年,我省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许多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有了新的岗位,干部个人有了更好展示才华与抱负的平台,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干事创业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比以前更大了,这是好事。同时也要看到,岗位是平台、舞台,更是擂台。对领导干部来说,要多些“擂台”意识,珍惜岗位,敬畏岗位,努力在岗位上创造更多业绩。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岗位是为百姓做事的平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是基本的要求。XX领导XXX深刻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多担当干事、不做官享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些“擂台”意识,强化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走上新的岗位,就是走上干事创业的赛场,踏上岗位的一刻,就是发令枪响之时。有了这种意识,工作就能随时“在线”,状态就能一直“满格”,就不会有放松懈怠的情绪。强化“擂台”意识,这个“擂台”首先是区域之间互相比拼的“擂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身在岗位,就是赛场上的运动员,不能“躺平”。这个“擂台”也是时代的“擂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不仅要和同时代的人“打擂台”,还要和前几代的人“比成绩”,前面的人干得很好,我们这代人能不能干得更好?要有这样的志气骨气底气。同时,这个“擂台”也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擂台”。面对党和人民的期待,我们应该在岗位上如何作为,这是每个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多想想这些问题,有利于更加科学客观地掂量肩上的担子,看清前行的方向,迈好脚下的步伐。强化“擂台”意识,也要选择正确的“打擂”方式方法。面对“擂台”,如果心里没“数”、胸中无“竹”、脑中无“策”,心中一团火、脑中一团麻、办事一团糟,做事毫无章法与谋略,这肯定不行;为了赢得“打擂”,循旧路、走老路,搞违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那一套,为了追求数字上的光鲜,不惜牺牲环境质量和长远利益,杀鸡取卵,也不行;不择手段,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那一套,则更加不行。面对“擂台”,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不断提高“打擂台”的本领;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底盘”打牢,把思路理清,把招数谋实,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三大光荣使命”“六个显著提升”“九项重点工作”,每一个都为我们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每一个都是展示干部能力水平的“擂台”,落实好每一项既定的目标和任务,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拿出过硬的担当。多一些“擂台”意识,多一些“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自警,多一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自觉,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能做得好些、更好些。




要“总揽”不要“包揽”


——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⑥




金冲及同志在《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一书中提到,xx领导同志一生指挥过许多战役,也写过许多讲如何打仗的文章。他这样告诫指挥员,“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这段话,值得认真品读。“总揽”与“包揽”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和要求却大相径庭。“总揽”是指领导干部用全局眼光观察问题、用战略思维认识问题、用团队力量解决问题。“包揽”则是指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得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和认识问题,不善于团结和带领一班人科学做决策、高效抓执行,而是习惯于大包大揽,不考虑实际效果和影响。这样做,往往会对工作和事业造成损失,也会损害整个班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揽全局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也是领导干部“领导力”的重要体现。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不是去干过于琐碎的事务,而是要善于总揽全局,定方向、带队伍。“头雁”能不能居高望远、审时度势,直接关系到整个“雁群”的前进方向、祸福安危。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进步越来越迅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提升总揽全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能力并不会随着领导干部职位的变动、升迁而自动具备,只能通过在严肃的党内政z*生活中锻炼、在从事实际领导工作中用心学习和感悟、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分析对照才能获得。要“总揽”不要“包揽”,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能力本领的要求。XX领导XXX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当前,江苏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要求领导干部善于“总揽全局”看问题、做决策、抓落实、解难题,力戒阻碍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包揽一切”。“总揽”而不“包揽”,放手而不甩手,这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领导能力和艺术。




少谈“不行”的千般理由 多想“能行”的万种办法


——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⑦




目标任务确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落实。落实的过程中,有容易完成的任务,也有难啃的“硬骨头”。碰到难题、顽症,是象征性抓一下就绕道而去,还是咬住不放一抓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考验的是干部的能力水平、意志品质和担当精神。身为领导干部,要敢于动真碰硬,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少谈“不行”的千般理由,多想“能行”的万种办法。开展工作特别是创造性的工作,难免会遇到难题。今后五年,是江苏现代化建设夯基垒台、继往开来的五年,也是最考验党员干部耐力和能力的时候。遇到困难想要绕道,总能找到“客观理由”:招引项目打不开局面,可委过于“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产业基础太差”;民生政策落实不到位,可归咎于“权责不匹配、部门沟通不畅”;疫情防控出现漏洞,可解释为“任务重、人手少、人员流动性大”;等等。但解释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抛弃理由和借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困难,强调所谓“客观因素”,有时可以理解,但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消极“避事”、畏缩“避难”、推诿“避责”。“困难”纵有千般理由,难敌一个朴素真理: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前,无论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共同富裕,还是做好“双碳”工作、推进“双减”改革,都要在诸多“两难”“多难”甚至“万难”中克服阻碍、冲出重围。如果遇事习惯“为困难找借口”,难题显然不会“自我破解”,挑战也不会自动变成机遇。多想“能行”的办法,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既要有宽肩膀,也要有硬肩膀。这个“宽”和“硬”,就反映在面对任何问题和困难,都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而要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对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要认真贯彻、坚决落实、创造性执行。对于人民群众的事情,不能轻易说“不能办”“办不成”,而要千方百计想“怎么办”“办得好”。对于难以解决的“顽症痼疾”,更要主动对标找差,把挑战变为机遇,把“拦路石”变成“铺路石”。变“不行”的问题为“能行”的方法,锻造的是能力,提升的是本领。“不行”的理由越多,距离解决问题就越远,问题积重难返,成为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多想“能行”的方法,问题就变成通向成功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变成过河的“桥”与“船”。“能行”的万种方法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基层中来。把基层当作最大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把实践当作最重要的战场,才能源源不断解锁“能行”的实招硬招,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中开创发展新局面。弓劲箭必远。身为领导干部,面对大事要事、急事难事,尤其要强化“事在人为、为在担当”的理念,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带领群众扎扎实实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跟我上”的冲锋胜于“给我上”的命令


——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⑧




我省徐州有座“黄楼”,见证过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洪往事:1077年夏,黄河决口,徐州被困。当时主政徐州的苏轼,发出“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的誓言。他亲自坐镇一线,布衣草履、结庐城上,带领军民奋力抗洪长达70多天,终于战胜洪水。水退民安,徐州人民筑“黄楼”作为纪念。这处著名胜迹,带给后人诸多历史启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顾名思义,“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领”着众人一起“干”事。XX领导XXX深刻指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历史和实践都一再表明,领导干部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跟我上”的冲锋永远比“给我上”的命令更有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有学者提出,领导力有“硬”和“软”之分,前者来自于岗位、职务和基于此形成的权力,后者来自于个人素养、风度和形象产生的人格魅力。领导干部凭借自身的勇毅担当、率先垂范鼓舞干群士气、凝聚众人力量,显然属于软性的领导力,但其影响和效果往往十分过硬。领导干部锤炼以上率下的领导力,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带头真抓实干,带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带头攻坚克难。这是领导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锤炼严实作风的应有之义,也是践行群众路线、远离“四风”的必然要求。是“跟我上”还是“给我上”,尽显领导干部在担当作为上的差距。“跟我上”的冲锋,展现的是硬朗的作风,更是过硬的本领。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是单位和地方的“顶梁柱”、事业发展的“领头雁”,面对大事要事、急事难事,必须要有敢于决断、敢于拍板的魄力,必须要有正视困难、破解难题的巧手,这样才能带头挑起最重的担子、接过最烫手的山芋。有没有“跟我上”的魄力和本领,也是衡量领导干部领导力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尺。而这个魄力和本领,只能来自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忠诚,只能来自于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的担当作为和实践历练。为官避事平生耻,急难险重看担当。回望过去,江苏的发展成就凝聚着广大干群的汗水和心血;展望前程,“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未来有待全省上下共同拼搏和创造。新征程上不可能一直风和日丽、一马平川,必然充满艰难险阻、风险挑战。越是在发展最吃劲的关键时刻,越是在攻坚最艰辛的紧要关头,越是面临矛盾最集中、处置最棘手的复杂局面,越是在反腐倡廉的关键环节、正风肃纪的薄弱之处,越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以身作则,用“跟我上”的过硬表现和实际成果,在广大干部群众心目中树形象、展作风、铸忠诚。




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手高眼低”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⑨




人们常说,做人不能“眼高手低”。意思是,做人不能自视很高、“胃口”很大、追求很多,却学识平平、能力稀松、水平一般。对于“眼高手低”,人们都很警惕,也容易保持清醒。其实,做人做事除了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手高眼低”。什么是“手高眼低”?“手高”是指抓具体事务、抓执行、抓落实能力较强,会办事、能做事、可扛事;“眼低”,就是眼界不高,视野不够开阔,站位与谋划不够高远,往往陷入“事务主义”,不善于跳出局部看局部、站在全局看局部,会做事却不善谋划,有战术而无战略。比如,有的干部能够招引项目,在引进和落实招商项目时也游刃有余,但对一个地方的整体发展缺乏概念、没有思考,对于引进的项目是不是有利于地方长远发展,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最终结果就是陷入“项目主义”,“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再如,有的地方在抓具体的、一个个的科技创新项目时有两把“刷子”,局部的创新搞得有声有色,而对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战略性问题却不怎么关注,缺乏思考,不善于从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等问题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和谋划科技创新问题。诸如此类,都是“手高眼低”的表现。眼界决定格局。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作为;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身为领导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眼界、格局和胸襟断不可太差。井冈山斗争时期,毛xx站在黄洋界哨口问战士,从这里你看到哪儿?战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xx领导说,站在井冈山上,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中国共**人正是胸怀远大理想,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身为领导干部,理应“干”字当头,但仅仅埋头干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视野拓宽一些,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善于把握全局、抓好大事、谋划长远,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乏全局观念,对瞬息万变的大势不敏锐,或者只会埋头做事却不会抬头看天,只会看“脚下的小草”却不会“仰望星空”,是“行动的巨人”却是“思想的矮子”,这样的“手高眼低”,往往会贻误事业的发展。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学什么都要眼高手高。”手高是一种踏实做事的态度,一种勤勉务实的作风。眼高是一种境界、一种标准,体现的是一种认识、思维能力。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有“两个大局”的胸怀,干事创业才有坐标;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才能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利;有“跳出自身看自身”的高度,才能找准自身发展方向,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才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身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深入调研,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眼界、胸襟和格局,力争做到“眼高手高”,把工作干得更好。




涵养事到跟前“指挥若定”的能力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⑩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品读xx领导同志诗词,人们常常为他无论何时都游刃有余、指挥若定、举重若轻的风范所倾倒。身为领导干部,要多些“大将风度”,自觉涵养事到跟前“指挥若定”的能力,每临大事“有静气”。干事创业,不可能时时事事都顺风顺水,多少都会遇到一些“风雨”。面对“泰山崩顶、雷霆万钧”,是“我自岿然不动”,还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考验着干部的能力、胸襟与定力。面对突发疫情,有的干部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头脑里面一片空白;有的干部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个中差距就是能力水平的差距。最近,我省一些地方发生新冠肺炎散发病例,由于反应有力、应对有效,都迅速把疫情扩散风险遏制在了萌芽状态。这反映各地防疫之弦绷得紧、常态化措施做得到位,各级干部在大事急事面前指挥有力、应对得体、处置得当。事到跟前“指挥若定”,而不是“手足无措”,这是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期学习、积累、锻炼。《世说新语》记载这样一个细节:桓温埋伏甲兵,欲诛谢安、王坦之,王坦之知道后汗如雨下,连笏板都拿倒了,而谢安则神色自若,从容不迫。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先天的个性、品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学习、历练。大将风度也好,指挥若定也罢,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积累、在工作实践中历练形成的。“事到跟前”,“事”来之前是不会跟我们“打招呼”的,能到跟前的“事”,往往都是不请自来的“事”。事情可以“不请自来”,但我们不能不早做准备。这种“准备”就是长期的学习与思考。就拿疫情防控来说,疫情形势怎么样、从哪些方面去防、平时怎么去查、出了问题怎么解决、发生疫情怎么扑灭等,都要提前“做功课”,做到心中有数。疫情防控如此,其他工作也是一样。“事前”一分钟,“事后”十年功。事到跟前指挥若定,看起来是几分钟的功夫,但这种功夫的背后往往是幕后艰苦的“备课”“彩排”“练习”,是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不管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还是遇到问题有“大将风度”,装是装不出来的,“装”只能东施效颦、弄巧成拙;“模仿”也是模仿不到位的,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辛的积累,才能习得。XX领导XXX深刻指出:“党员干部要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捧烫手山芋,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身为领导干部,要多捧捧“烫手山芋”,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特别是要多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办实事,多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解难题,时间长了,就能历练出“游刃有余”的能力。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新的征程上,我们有想得到的“硬任务”,也有想不到的“急任务”。在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不请自来”的事情肯定不会少。身为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强学习,自觉锤炼本领,有针对性地拉长本领上的短板、弥补经验上的欠缺、克服专业上的不足,积极涵养事到跟前“指挥若定”的能力,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来源:新华日报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