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政军民写公文就是“解函数”
下载文档
/ 7
全屏查看
写公文就是“解函数”
还有 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7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写公文就是“解函数”


笔者不止一次提到,许多公文写作理论并非一概而论的,是相对的,需要视情况而定。写作过程俨然一次求解数学函数(y=f(x))的过程,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如果说因变量y是所写文稿,那y随x变化而变化。


在这场特殊的“解函数”过程中,写作者要准确解出y的“值”,关键在于找准自变量x的“取值”,变量主要有文种、事情、人物、时间、空间。


1、文种变量


文种之于文章,如同人种之于人。“人种”这个概念,自1775年德国生理和解剖学家弗雷德里奇·布鲁门巴赫教授提出以来,加之1785年康德《什么是人种》的哲学化,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推波助澜,被人们普遍接受。目前,理论届将现代人类分为四个种类: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不同人种有不同肤色、眼色、发色、头型、脸型、身高等生物学特征。


人有人种,公文也有文种。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文种分为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十五种。这还不包括领导讲话、信息简报、理论文章、工作总结等非“法定文种”,这些文种都有独特的体例范式、写作要求。面对这么多文种,怎么办?过去,裁缝给客人做衣服,第一件事情就是量一量顾客的身高、三围尺寸等,然后再去裁剪布料,这叫做“量体裁衣”。写公文也要量“体”裁衣,只是这里的“体”,是文体的“体”。


下面,以请示和报告为例来说明如何量“体”裁衣。


先说请示,这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一种文体。写作方法上,一般按“什么工作,有什么实际困难,需上级给予什么支持?”的逻辑来走,并且要求一事一文、只报一个单位,言简意赅,用“当否,请示。”字样收尾。


再看报告,这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一种文体。写作方法上,一般按“什么工作,采取哪些措施,进展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改进?”的逻辑来。与请示不同的是,报告既能同时汇报多件事情,也可向多个单位呈报,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可详可略,结束语是“专此报告”或“特此报告”。这两种文体的写作差异性很大,所以写作方法就要量“体”裁衣、因文而异。


2、事情变量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作观点。在白居易看来,不管文章也好,诗歌也罢,都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现在写公文,尤其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不能忽略事情本身的变化,因为事情是公文的客体,文因事而作,事因文而显,每篇都为解决事情而作,事是文章诞生的缘起,又是承载文章的基础。事之不存,文将焉附?问题是,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每件事情、每项工作都有其个性特征和演化规律,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这就意味着,只要是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工作领域,同样的文体就会有差异性。


比如,党群部门的同志写材料,出于对党建工作自身特点的考虑,写出来的材料自然要体现必要的政z*性,一定会多讲一些道理,谈一些认识,讲清做事情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换成行政业务部门的同志写材料呢,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定会居于对具体业务工作的把握,写出来的材料更具技术性、操作性,通常会用更多笔墨来讲过程,讲操作方法,谈技术要点等。


举个笔者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说。


有一次,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给我们单位发来通知,让我们上报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经验交流材料。按照要求,我们围绕“创新驱动”这个主题,总结了富有单位特色的经验做法。谁曾想,稿子刚写完,就接到变更通知,说会议的主题变成了高质量发展。这让我们感到很突然,费尽“洪荒”之力打造出来的稿子,眼看就用不上了,心里也感到十分可惜,于是就想,能否在现有稿子基础上进行角度的转换,“改造”出一篇新稿子来呢?如果可以,既节约时间,还不枉费之前的心血。思及于此,说干就干,使尽浑身解数对稿子进行“变形”,但事实证明,这样根本行不通,因为这两个主题内涵与外延差异很大,改头换面后总觉得不对劲,缺少了“高质量”该有的“灵魂”。材料报给领导后,毫无悬念地被否了,只得重敲锣鼓另开张,按照领导要求重新来过。


这个事例说明,一切文章都是以事为核心的,“事”首先决定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写。明智的做法是,看菜吃饭、文随“事”变。


3、人物变量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当然,人也是文稿的尺度,因为文章是人写的,也是给人看的,离开了人,写作将不复存在,也变得毫无意义。在影响文稿写作的所有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核心的因子。人既是文章的“生产者”,也是文章的“消费者”,二者都会对文章有塑造作用,尽管“消费者”的塑造作用是间接的、后续的、侧面的。


归结起来,这种变数来自三种人:


一是主笔人。我们常说,握笔能作三分主。主笔人对文稿有一定主导权。虽说公文写作是“规范性写作”“遵命写作”,一般不能带写作者个人色彩,但事实上个性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再客观的稿子,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甚至审美偏向上或多或少都有主笔人的“影子”,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征。一些大型文稿,多为集体创作,变数更大。


二是领导者。一个单位的领导在文稿写作中具有“写作者”和“消费者”双重属性。一方面,对于受众而言,不管谁写的稿子,只要通过领导之手一签发,或通过领导的口在一定场合讲出来,领导就成了法定作者。另一方面,对于实际操刀者来说,领导往往是文稿的第一个“消费者”,毕竟,文稿面世前,首先得报领导阅改,最先“消费”文稿的就是领导。当然,不管哪一种角色,领导都是文稿的主导者、起决定性作用,领导有权对公文写作提出要求,并对文稿进行审核,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在文稿“生产”过程中,领导通常会提前提出写作要求,并在初稿形成后进行必要修改,把好前后两道关,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思维习惯、兴趣爱好和主观意图融入其中,让文稿更符合自己的“胃口”。


三是“消费者”。说白了,就是受众,对公文来说,受众可能是上级,也可能是下级,还可能是不特定的人。从理论上讲,受众对文稿有逆向塑造作用,因为写的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受众说了算。写作的逻辑,不是“表达逻辑”,而是“倾听逻辑”。因此,聪明的写作者应有“用户思维”,善于倾听受众呼声,想受众之所想。比如,xx领导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其实就是“用户思维”的体现。怎么理解“用户思维”?拿讲话稿来说,如果对机关干部讲,语言专业一点、书面化一点没关系,但对群众讲,就要转变一下了,不能讲太多专业术语,最好转变成大白话,若能适当引用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朗朗上口的俗语、谚语,效果会更好。


4、时间变量


时间是万能的催化剂,也是文稿永恒的变量。因为,任何事物都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不管是人对事物的主观认知,还是客观的事物本身,概莫能外。在时间的催化下,写作主体和客体都会发生变化,与此相应,文稿自身也要与时俱“变”。


举个例子来说:


有一年,省领导计划到我单位调研,并让办公厅的同志提前通知我们做好准备,哪知一切准备妥当后,办公厅来电话说,省领导计划有变,调研推后,具体推到什么时候却没说。这是文字工作者的梦魇,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都必须随时处于“紧急状态”,随时做好改稿的准备,因为谁也吃不准哪一天就来了。可这一等就是三个月,这期间,我们可“遭了罪”,因为每到工作有新情况、新数据,单位领导就让我们修改一遍,有时候,领导突然来了灵感,有了新思路,就让我们加进去。就这样,一遍一遍,前后改了十七稿之多,多么痛的领悟啊!不过,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明白了时间在文稿写作中的变数有多大了。


5、场合变量


场合是文稿在空间维度上的变量。任何一篇公文,都是在特定场合运用的。比如请示用在上下级之间请求解决某件事情,新闻稿用在媒体上向大众传播信息,新年贺词用来表示祝贺,等等。场合不同,写作方法差异很大。正因如此,我们才提倡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那么,问题是,到了某座山后,如何才能“唱”出“好声音”来呢?


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把握两种舞台规则。


一种是大规则。也就是舞台本身的总体要求,舞台不同,唱法就不同。比如,同样是总结,用在动员会上,重点写成绩,给大家加油鼓劲,提神振气;用在经验交流会上,重点写做法、经验和体会,把亮点展现给大家。用在总结会上,不仅要写做法、写成绩、写经验,还要写问题、谈不足。


一种是小规则。也就是某种舞台上的细部规则,规定不同,写法也不同。拿会议发言材料来说,一般每场会议都有议程,有多位发言者的,还会规定谁先讲、谁后讲、讲什么、讲多长时间?等等。这些虽是小规则,然而却小觑不得,若不看场合,随着自己的性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么,会上发言不是出现超时,就是与他人讲话“撞车”。这就是场合变量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九变篇)里指出:“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地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这段话的总体意思是,领兵打仗时,将领只有善于灵活地采取应变措施,方能克敌制胜。


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写作者也要善于把握各种变量、随机应变,方能写出好文章。如何才能随机应变?笔者以为,关键要有开放的写作意识,把每次写作放到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有意识地关注各类变量,随时与外界交换信息,保持写作的“柔性”,且不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顾自地写。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