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政军民关于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考
阅读:940 下载:48
  • 总页数 6 页
  • 大小:21.93K

为您推荐

收藏文档

关于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考

下载文档
/ 6
全屏查看
关于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考
还有 6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6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的政z*职责。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风险,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一次检验。XX领导XXX指出,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我国严峻复杂的风险态势, 充分发挥中国共**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实做细做好。


一、深刻认识我国严峻而复杂的风险态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只有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 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才能掌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先要正确把握形势、科学认识风险。我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的风险态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中呈现出各种风险复杂多样、连锁联动、极端风险更加凸显三大特点。


(一)各种风险复杂多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今天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同时面临的矛盾、风险也前所未有。20xx年xx月xx日益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我国强大的制度优势,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效能。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z*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XX领导XXX在《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z*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他还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


中国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通过自上而下的强大组织网络,具有非常强的组织动员能力,能够确保“一竿子插到底”,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迅速传达至最基层。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 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形成强有力的“拳头”。为此,要进一步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由各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组织网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XX领导XXX亲自指挥部署,中央政z*局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中共中央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z*保证的通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 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大政策协调和物资调配力度,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汇集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全国一盘棋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有力保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具有急难险重、任务量大、点多面广的特点,经常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领域的协调,因此,必须从全国整体和大局出发,抓紧抓好各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我们形成了具有强大政z*优势和组织优势的中国特色举国动员体制,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重大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都要为赢得这场严峻斗争提供支持。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XX领导XXX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要求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 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力奋战。我们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通过“一省包一市”的政策,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救治工作机制;全国各地调派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建设者日夜奋战,迅速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军队高效投送疫情防控物资,抽调医护人员参加医疗救治;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医疗物资,疫情防控物资全国统一调度。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的,“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三)坚持发挥好两个积极性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xx领导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 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XX领导XXX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 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构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政令统一、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加强中央宏观事务管理,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地区各部门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应急指挥机构, 调动多方力量做好联防联控工作,构筑起“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铜墙铁壁。各地区各部门在开展工作中特别注意抓好统筹,既考虑本地区本领域的疫情防控需要,又考虑对重点地区、对全国防控的影响。特别是党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切实加强防控一线工作。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为组长的中央指导组,春节期间第一时间抵达疫情的“风暴眼”武汉,督导湖北把各项措施布置到位,协助湖北解决物资、医务人员、技术支持等重大事务,督察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的问题,对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协调作用。


(四)坚持群防群控


XX领导XXX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我们保护的主体,也是我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依靠的关键力量。实践证明,群防群控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胜利的关键举措。我们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z*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人民防线。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各地区、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村镇社区都紧急行动起来,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XX领导XXX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


系和能力现代化。”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必须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一)健全应急管理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基础。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有利于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健全应急管理领导体制,要发挥我国的政z*优势和组织优势,构建一个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应急管理组织网络。


做好应急管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应急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加有力高效地组织开展工作。同时,要构建功能型与赋能型相结合的组织架构。功能型机构是“柱”,赋能型机构是“梁”, 两者相互作用,“房屋”才能更牢固。在发挥应急管理的综合优势以及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公安等相关部门专业优势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各级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机构“梁”的牵头抓总作用。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方面,要细化“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地方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主体意识、主体责任、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央在顶层设计、规划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方面的职责,更好地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二)优化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功能基础。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明确应急管理的任务和重点。突发事件是一个包括事前、事发、事中、事后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过程,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是一个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不同环节的全链条管理过程。应急管理要覆盖突发事件全生命周期,做到事前“无急要应”,事中“有急能应”, 事后“应后能进”。


突发事件应对既要全程管理,更要抓住重点;重点抓住了,才能有的放矢。古人云:“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XX领导XXX强调:“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预防是做好应急管理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办法。突发事件往往在那些管理最薄弱、隐患最多又得不到治理的地方爆发,往往使那些最不知情、最无准备的人群遭受最严重的伤害。要坚持关口前移,全面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突发事件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


(三)完善应急管理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系统完备的制度规范,有利于减少应急管理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实现科学有序应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一方面,要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针对应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制度缺失或制度间相互冲突、模糊地带没人管或多头管等问题,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应急预案等不同层次,搭建一套立体化的制度体系,为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提供坚实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徒法不能以自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针对应急管理活动中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制度规范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现象,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评估和监督,让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硬杠杠,切实管用见效。


(四)强化应急管理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后勤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力、物力、财力等应急资源储备充足,才能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XX领导XXX强调:“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当代社会,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应急资源保障,必须适应复杂条件下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时无备”。要构建实物储备、合同储备、能力储备等多样化储备体系,完善应急资源紧急征用和跨区域调度程序,做好应对极端情况下峰值需求的资源准备,做到“备得有、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为应急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科技装备的及时配备和科技手段的大胆运用,大大提高了突发事件应对的水平。要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作用,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和关键技术研发,依靠科技做好风险防范、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等工作,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五)营造应急管理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反映了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状况。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我们保护的主体,也是我们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赖以依靠的力量。要在继续巩固举国救灾制度优势、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开展全民防灾工作,建立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有序参与应急管理的机制,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增强全社会的安全韧性。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大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社会氛围。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媒体记者、志愿者以及广大群众都是社会的一员。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要把应急管理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和教育培训体系,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夯实应急管理的社会基础。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