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9 页
- 大小:33.5K
为您推荐
- 2023-09-19 05:59:20 写材料要接好四条线
- 2023-09-29 15:54:23 单位超编,年轻干部如何破局?
- 2023-09-26 02:59:52 体制内人际交往的一些经验
- 2023-09-16 20:10:00 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 2023-09-14 18:52:07 xx村最新村规民约
- 2023-09-15 12:46: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2023-09-20 09:28:02 分餐制及公筷公勺使用管理办法
- 2023-10-01 06:38:02 干部想提拔,务必架稳这一条高线
- 2023-09-25 15:05:23 体制内如何当好单位的中层小领导?
- 2023-09-20 21:11:28 想清楚讲话稿的服务对象
- 2023-09-25 14:48:10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剖析:在损友的圈套中滑向深渊
- 2023-09-28 04:40:14 如何写好党建述职报告,这里有干货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领导在全省提升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综合能力培训暨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举办这次研讨班的目的是总结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两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研讨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性。省厅把研讨主题确定为如何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是因为这是XX领导XXX“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在应急管理部门的充分体现,既是应急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突出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次研讨中,厅领导、处室和市县的部分同志作了重点发言,既谈到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研讨很有深度、很有针对性,对大家都有启发和教益。由于时间关系和认识水平,也存在聚焦不够、讲解不透等问题,需在今后研讨中加以改进。借此机会,我就以“把握大势、突出重点,着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为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看法和思考,不一定全面准确,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就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形成好的思路和建议。
在20xx年度全国安全生产省级政府考核中,全国32个省级考核单位中有12个为优秀等次,甘肃位居第七位,获得优秀等次,说明我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安全生产工作不管取得多大成绩,我们都不能有一丁点放松,必须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最近,我省连续发生几起较大事故,从初步调查情况看,存在明显违规违章问题,也有监管水平和能力不足问题,这些事故警示我们,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极其重要、极为紧迫,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一、清醒认识严峻形势
安全生产是一项永无止境,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敢打包票的工作,始终面临着严峻形势。虽然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去年取得优秀等次,但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在一些领域稍一松懈就可能酿成大祸,形势的严峻性不仅难以改变,而是长期严峻的,当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任务艰巨,而且会越来越艰巨。安全生产量大面宽,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量会更大、面会更宽。目前,全国有1.32亿户市场主体、8000万户企业,甘肃有180多万户市场主体,其中有50多万户各类企业,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但全国和甘肃市场主体数量仍呈增长态势,市场主体数量越来越多,监管任务就会越来越重。另一方面,新业态新技术和新经济活动在大幅上升,甘肃过去是传统能源大省,以发展水电、火电为主,近几年大力发展风电和光电,如果不发生民勤县风机倒塌事故,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巨大的风机会倒塌,而且在空旷地方还会砸死人,这是全国范围内风电行业第一起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甘肃现在正在成长为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各地建设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的积极性很高,建成了方特等大型旅游文化项目。随着业态的丰富和人流车流的增加,安全风险也随之升高,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在交通领域,机动车保有量大幅上升、驾驶员素质下降,推高了安全风险,在死亡人群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在交通领域。现在私家轿车已从城市向农村普及,交通安全压力将更大。因此,当前安全监管任务非常艰巨,而且会越来越艰巨,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做好足够的精神和工作准备。
(二)矛盾复杂,而且越来越复杂。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我们在取得令人瞩目经济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许多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出来。
首先,历史积累的问题突出。中国经历了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历史过程,城市规模已很大,全球千万级别人口城市大部分在中国,但中国城市化是在经济基础还比较弱的时期快速推进的,由此积累了大量问题,管网问题、高层建筑消防问题、老旧电梯问题,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八十年代建立的乡镇企业,现在有部分企业已成为对当地税收就业有较大贡献的企业,但当年企业的安全基础、设防标准、环保安全设施标准都很低,有一些还是空白。甘肃是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导产业的省份,能源化工原材料企业占比高,风险大。目前,东南沿海化工产业正在大规模洗牌,向西部进行产业转移势所必然,而甘肃既有承接转移的条件,也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但如果规划失控、盲目引时、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产业转移很可能就会搞成风险转嫁。
其次,经济下行又带来新矛盾。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十分严峻,新冠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许多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短缺、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在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安全设施改造和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投入会随之下降,应用安全新技术积极性不高。新冠肺炎疫情又造成一些企业经营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增大,要素匹配性减弱,加之安全生产现场监管、专业监管投入不足,造成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安全风险有增高之势。
(三)风险升高,而且会越来越高。安全生产领域风险历来较高,特别是煤矿、矿山、危化、交通等重点领域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压力始终存在,企业和安全生产领域自身风险始终很高。更为重要的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形成连锁反应,产生系统性风险。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容忍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信息扩散面和扩散速度明显加大,任何一起事故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扩散面和舆论影响力,两者叠加使安全生产领域风险呈明显升高之势。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还会越来越高,防范安全生产领域风险上升为系统性风险,最根本的是要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尽最大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二、正确把握重大关系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从原国家经贸委内设机构成长为正部级机构,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重特大事故都有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也提高了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意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成立,对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遏制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20xx年以来,全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主体数量都翻了几番,但事故起数从上万多起下降到现在700多起,死亡人数从2600多人下降到700多人,各项数据大幅下降。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因素,有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也有监管体制完善和监管能力提升产生的效能。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制约,也产生了很多定势思维,传统手段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三个关系,处理好这三大关系。
(一)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生产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不安全就生产无异于谋财害命、草菅人命。生产是安全的目的,做好安全防范就是为了生产,为了更有效的生产;不要生产的安全无异于因噎废食、缘木求鱼。安全和生产不是并列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安全是先决条件,生产是最终目的,重心落在生产上。要通过安全监管的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设备的到位、安全文化的普及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形成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生产,进而实现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在处理安全与生产关系上,企业容易发生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麻痹侥幸,忽视生产安全。尤其是一些风险不是很高的行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安全作为生产先决条件,置于先于一切、优于一切的地位,重生产而轻安全,重经济效益而轻安全措施落实,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二是追逐高额利润,舍不得安全投入。保证生产安全是需要投入的,安全投入既包括设施设备的投入,工艺流程的改造,也包括人员的培训。但企业往往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不愿增加安全投入,有些企业甚至完全不投,冒险生产,置员工生命安全于不顾,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完善,安全隐患大量存在,这是安全监管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安全执法重点打击纠正的行为。三是管理粗放,不会管管不好。这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问题,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既有安全生产的主观意愿,也有必要的安全投入,但限于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制约,不会管、管不到点子上,花钱不少效益不高,隐患没解决、事故没防住。特别是在危化、矿山等一些重点领域,从企业管理层到执行层,都不同程度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不会管也管不好的问题。
监管部门容易发生的认识和工作误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只要安全不要生产,把安全当做终极目标,忘记了安全是为了生产,为了安全而安全,使安全本身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是方法简单,安全监管失灵失效。既提高了企业成本,又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一个企业出问题,采取全行业停产的办法,采取不顾生产特点的简单关停措施,非但没有解决隐患,反而使企业为了补回损失而超能力生产,制造了更大隐患,相关要素跟不上、不相匹配酿成了事故。
从监管部门职能定位讲,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要围绕更高效益的生产来抓安全。抓安全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益的生产,生产是安全的目标、方向、价值体现,要通过安全标准和制度规范的制订,通过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清除隐患,提高安全性。通过严格执法彻底打消企业经营者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为企业正常生产、高效率生产夯实基础、创造条件。第二,要用专业化精准性的举措抓安全。就是要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开出合适的“药方”并用在关键点上,而不是用一个“药方”包治百病。第三,要把“叫醒”“打痛”“关掉”三种方法统筹起来抓安全。“叫醒”就是深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和责任落实,让每一家企业、每一个经营者管理者、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安全不仅害人而且害己。要严格落实各自的安全责任,规范安全行为,用制度来叫醒,用案例来叫醒,用执法来叫醒,让大家都警觉起来,真正把安全生产植根于脑海中,落实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之中。“打痛”就是对违法违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特别对达不到安全条件就盲目组织生产的,查到隐患又不整改的就一定要严打,要打得企业痛,痛的企业叫唤,而且让别的企业听到叫唤,达到打痛极少数,叫醒警示一大批的目的。“关掉”就是要坚决关停严重违法非法生产企业,对谋取暴利而不顾员工生命安全非法违法生产的、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又整改无望的,要该关的关、该停的停,下得了狠手,真正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落到实处。监管部门要把“叫醒”“打痛”“关掉”三步曲统筹起来抓好安全生产,既体现抓安全的价值导向,也体现抓安全的方法。
(二)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监管部门和企业不是“猫鼠”关系,而是伙伴关系。企业是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其“伙伴关系”主要表现为“三同”。第一,价值认同。主观上都不想出事故,知道事故结果和责任,有共同的认知。第二,目标相同。都会采取必要措施来提升安全水平,追求不出事故的目标。第三,责任趋同。都有保安全的责任,企业有保安全的责任,监管部门也有保安全的责任,出了事故企业和监管部门都要承担责任。从“三同”意义来看,两者是伙伴关系。
但是监管部门和企业是不同的主体,担负着不同的职能,因此必然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终极目标不同。对监管部门来讲,安全是第一位的,只要做到安全生产,就达到了目的。但对企业来讲,利益最大化是所有企业普遍的价值追求,没有企业能够例外,安全只是方法和手段。正因为如此,企业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有可能在某些环节上忽视安全,为降低成本而减少安全投入,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第二,责任形态不同。企业是主体责任,能不能安全,关键在企业,如果企业把所有安全措施做到位,监管部门责任就会大大减轻。反过来,如果企业主体责任没履行到位,仅靠监管部门的监督来保安全,安全实际上很难有保证。因此,监管部门第一位的责任就是督促企业把主体责体落到实处。第三,方法手段不同。企业保安全依靠管理,企业行为是管理行为、自主行为,监管部门保安全依靠行政手段,许多行为是执法行为。为把监管责任履行到位,必须对企业实施检查,但如果我们不改革检查的理念和方式,那么这种检查效果就很可能南辕北辙。反过来,如果企业自己真正重视起来,自己把检查做的很到位,就会以最小的检查成本发现最多的问题,达到保安全的目的。
要处理好这个关系要做到三点:一是尊重企业。监管部门和企业不是敌对关系,企业不是监管部门的敌人,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的敌人是安全隐患。监管部门要尊重劳动创造,因为企业是社会财富最原始的创造者,是解决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基础,有了企业交的税,公务员才能领到工资。虽然我们的角色是监管者,但监管者也要有对劳动、对创造、对企业的尊重,这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境界,有了这个境界监管职能才能发挥的更好,工作指导做得更有效。二是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监管责任的落实最重要的就是推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不是代替企业去查隐患而是督促企业去查隐患,不能把监管变成代管。监管部门直接查企业的隐患确有必要,但演变成代管或包办,反而舍本逐末。目前需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检查手段能够督促企业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每一次检查首先要查企业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每一次事故调查都要把主体责任不落实问题要查清,并总结规律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只有督促企业把主体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有可靠的保障,监管部门才算真正尽到了责任。三是要把服务与监管结合起来。要树立服务意识,学会用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要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减少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甚至是为了推卸责任的审批,组织专家开展一些会诊和技术指导,对经营管理者以及关键岗位员工开展一些培训,都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消除隐患,夯实安全基础。
(三)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与企业本质安全体系的关系。这不是两张皮的关系,而是一体化的关系。安全生产核心就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企业本质安全体系。隐患排查治理重在当下,重在解决眼前的问题,是治标之策,是本质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本质安全体系着眼于夯实基础、改善设施、创新模式,建立长效化常态化机制,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必然结果和终极目标,是治本之策。如何把两个体系落实到位,关键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在思路上要统筹起来抓。隐患排查治理是为了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必须首先消除隐患,两者相辅相成,是统一整体,构成安全生产从具体问题解决到基础筑牢夯实的完整链条。虽各有侧重,但实质是一体化的,要统筹起来形成合力。在方法上要区分不同行业部门分类来推进。去年以来,我们率先启动危化和矿山领域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这是因为这两个领域危险系数高、安全隐患多,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要看到,生产领域的安全量大面宽,只要有生产、有人类活动就有安全问题,但每个领域的致命因素和表现形式又有很大不同。因此,抓两个领域的本质安全建设,就必须立足行业部门实际,从行业生产规律和特点出发,分类制订方案,分类采取措施,精准抓好落实。
三、全力抓好重点任务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从本质上讲是做减法的,就是要把安全生产事故、死伤人数降下来,但这种减法要通过工作的“加法”才能做出来。安全生产领域广泛,环节很多,工作任务很艰巨,需要全面抓、全力抓,更需要抓关键,牵住“牛鼻子”,从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职能出发,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方面要抓好三件事,概括为“两抓一推”,“两抓”就是抓隐患排查治理、抓安全教育培训;“一推”就是推动安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
(一)抓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的关键是防,防的关键是排查和治理隐患,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键是专业化、常态化、改到位。
首先要提升专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低是制约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升的最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包括提升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也包括建立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要通过人员调整,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全力改进。为提升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今年省厅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做出了重要改革,举办了自然灾害、危化、矿山三个培训时间为两个月左右的长周期班,设置了专业课程模块,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在专家队伍建设方面,要以危化、矿山为引领,省市县三级统筹、行业部门负责,将专家队伍建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并列入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预算,建立覆盖所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各级监管部门要推动。二是健全完善专业化的机制制度。要发挥专业化专家队伍的作用,必须有成龙配套的制度作保障,要从专家选聘条件、职责履行、工作方式、检查考核、薪酬兑现、奖惩等方面明确制度规范,使专家队伍能够建的起来、派的出去、发挥的了作用。三是运用专业化的手段。每个行业都有自己专业化手段,都有标准规范,要对照标准规范,强化监测检测鉴定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以专业化手段保证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要全面提升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对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杜绝人为因素,实现智能化监管的要加大力度推动。
其次要强化常态化机制。一是推动企业建立常态化排查治理机制。企业是隐患排查的第一线、最前沿,必须把常态化机制健全起来,形成员工人人自查、班组天天检查、车间和企业定期检查、安全人员技术人员专项检查,打通全链条覆盖全员的排查制度,并不折不扣落实执行。只要企业真正把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起来了,就能以最小的成本、最精准的方式,发现最多和最易造成事故的隐患,隐患治理才有牢靠的基础。二是抓好常态化排查的载体建设。监管部门要把隐患排查有形化、有效化,关键是要把载体建设好。“三管三必须”是对各行业部门的要求,做到了哪些事就算履行了“管”的责任?干哪些工作就是对隐患的排查?要有具体任务,要有量化指标。要大力推行“安全隐患随手拍”、“人人都是班组长”等好的做法,使之成为隐患排查的有效载体。
第三要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排查是为了治理,如果整改不到位,排查就打了折扣,会制造更大的麻烦。要整改到位就要把“双重督办、双重交办”落实到位,真正实现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双重督办、双重交办”,既给企业交也给监管机构交,既督查企业整改情况,也督查监管机构履职尽责情况。闭环管理就是每一件事情都要有着落,每一个隐患都要消除掉。
(二)抓安全教育培训。人是安全生产最关键的因素,人的行为是最大的变量,人的安全是最底线的目标,这三个“最”是安全生产中“人”的要素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我们抓安全生产,抓监管能力提升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把教育培训抓到位。通过教育培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意识问题,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事事处处想到安全,不抱侥幸心理,更不以身试险;二是解决技能问题,想安全、能安全、会安全,有符合职业要求的基本技能,掌握安全防护和自救救人的本领。抓住了“人”这个核心和人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个关键,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就有了可靠的基础。
现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许多事故的发生根源都在于“人”,而背后都是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完全缺失,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不落实、落不实问题非常突出。一些企业的员工岗前培训、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甚至连起码的培训都不做,招进来就上岗,进了门就干活;一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大而无当,只有一般性、引导性培训,而没有针对性技能培训。最近化工领域发生的两起事故,通过调查企业培训记录,两家出事企业基本没有经过培训,在如此危险的化工领域尚且如此,其他一些行业领域可想而知。二是社会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培训市场秩序混乱。许多培训机构就一间房子一块牌子一个章子,没有设备、师资和专门场所,培训凑人数、走过场或者敷衍了事,做做样子,尤其是实操环节的培训和考核都存在很大漏洞,一些特种作业人员拿到了证,但技能却达不了标,有的甚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一些监管部门用培训机构寻租,形成非常复杂的利益链。也有一些行业培训由于机构太少,形成了垄断,在消防培训方面,全省只有六七家机构和兰州一个考点,但所有场所要求都要有消控室,消控室要有消防相关资质的人员,培训资源与实际需求之间有很大差距,加之新旧政策之间衔接不紧密,导致企业培训难、成本高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全民教育培训严重缺失。安全关系全民,全民人人都有安全要求。因此,要提高安全水平,就必须把安全教育培训覆盖到全民。但实际上,监管部门连企业教育培训都没有完全督促做到位,对专业安全教育培训机构都管不好,更谈不上对全民的培训教育。全民性安全教育既缺乏推动落实机制,也缺乏必要载体,这与安全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内容的求实性存在巨大差距。
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我们要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强弱项补短板的重要任务来抓,更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全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要做实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全员覆盖、精准有效才叫做实。全员覆盖就是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接受培训,不能有例外。精准有效就是不仅要学常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而且要立足岗位工种学技能。需要持证上岗的必须先培训再考试,拿到合格证,学到真本领才能到岗上岗,对无证作业的要视同驾驶员无照驾驶一样进行严厉处罚。第二,要提高社会教育培训的质量。在原来体制下,安全监管部门自己办学校、搞考试中心,而且靠收费养人。改革后,培训考试与部门脱钩了,这个大方向毫无疑问是对的,社会化培训是避免监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有利于形成制约机制,同时解决监管部门没能力全部包揽的问题,强化资源支撑,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监管部门责任是加强对社会培训教育的规范引导和约束,形成健康有序且具有竞争活力的培训秩序。围绕社会培训要做好这几件事:首先打非治乱。打非就是打击假培训、假考试、发假证,甚至倒卖证件等非法行为;治乱就是规范培训秩序,既不能搞垄断,也不能搞恶性竞争。通过有效的打非治乱改变目前培训机构鱼龙混杂,一些机构挂羊头卖狗肉的问题。其次要建管并重。就是加强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以管促建、以建促管、以建带管。以管促建,就是用加强管理的手段把一些机构通过整改提高水平成为合格的培训机构。以建促管,就是建立一些好的培训机构,通过市场竞争手段淘汰一批资质水平比较低的机构。以建带管,就是建设一批示范性培训机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培训机构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年已建立的四个安全生产实操示范基地要成为培训机构的示范,不但投入资金建起来,还要通过优化机制、政策支撑实际运转起来,发挥示范效应。各安全生产实操示范基地所在市州要多方沟通出台支持政策,基础处要和人社厅职业技能培训部门联系,落实《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出台的各项优惠支持政策,把安全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很好衔接起来,丰富培训内容,扩大服务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再次要拓展扩充。应急管理部门要主动对接工信、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支持正规化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从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将企业办的好的机构赋予社会服务职能,通过赋权赋能扩充一批;支持培训机构扩大投资,改造新建提升一批;严厉打击假培训、发假证行为,严查严处关停一批。通过三策并举,放大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第三,要加快全民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全民性安全防灾教育培训既是我省确定的六大体系之一,也是九大工程中有甘肃特色的工程之一,内容十分丰富,任务非常艰巨。今年以来已建成的公共应急频道,有针对性开展的安全防灾教育进学校进机关等“七进”活动、广泛开展的安全防灾应急演练,都是全民安全防灾教育的重要形式,而且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今年“8·13”陇东南暴洪灾害中,由于预警及时,撤离人员迅速,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下一步要在增强“七进”的针对性、实效性,建立包括安全发展城市创建等综合性平台载体,用好网络媒体,在扩大宣传教育受众面、影响力上下功夫,努力在全民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三)推动安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一定是最安全最根本的举措,现在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很大程度上就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的结果。以煤矿为例,从炮采、普采到目前普遍采用的综采,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大大提高安全系数,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和概率,如果大多数煤矿实现了智能化开采,尽量少用人不用人,本质安全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从产业结构来讲,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把从关停退出1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做起,现在基本已经把15万吨以下煤矿进行关闭,一大批设施不达标、人员素质差、管理不规范的小煤矿退出经营,安全生产形势才得到稳定。但要看到安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安全监管部门一家的责任,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各行业部门特别是主管行业部门需要全力推动,安监部门发挥作用的工作。安监部门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一是用安全标准来倒逼。比如危化行业,国家已出台2个导则和1个指南,针对化工园区、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要把这些标准变成刚性约束,用安全标准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国家层面正在修订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条例》等。出台的《关于危化品安全生产的意见》是建国以来,以党中央名义出台的第一个事关某一生产领域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省上正在制订贯彻落实的意见和措施,我们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运用法律法规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大技改力度,转变生产方式,夯实安全根基。三是用政策导向来激励。要关注并积极参与产业政策以及包括土地、金融、税收、招商等政策的制定,不管制定哪个行业政策,都要把安全要素融合进去,形成“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重视安全、保障安全的导向,激励企业增加安全投入,让安全者有收获,让不安全者付出成本代价,使生产活动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迈进。
“两抓一推”是当前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但也并非等量齐观,而是有不同要求,具体来讲,“两抓”要主抓真抓会抓,抓成全国的典范;“主抓”就是要忠实履行安监部门的职责,不仅要抓危化、矿山这两个我们直接监管的行业和企业自主安全隐患排查体系的建设,还要抓其他行业部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的落实。“真抓”是基本态度,是根本要求,就是要下真功夫、下大力气来抓。这“两抓”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挂在嘴上,要写在纸上、落实在行动上。厅机关各处室、各市县都要有侧重,但都必须抓上手。“会抓”是方式方法和能力水平,要真正抓在手上,抓出成效,需要我们学会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和很高的能力水平。通过主抓真抓会抓,把安全教育培训和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抓成全国的典范,走在全国最前列。“一推”要助推力推实推,推出监管部门的作为和阶段性成效。“助推”就是要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应急管理部门要协助行业管理部门推动,提高安全水平,有所作为。“力推”就是要尽力而为,在煤矿智能化建设、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方面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实推”就是要出实招、求实效,结合职能实际,部门和地方产业结构现实状况,采取务实的办法措施,追求实实在在的成效。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