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56 页
- 大小:201.56K
为您推荐
- 2023-09-10 10:19:34 政府机关党支部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检视剖析材料
- 2023-09-13 17:06:12 100周年倡议书范文社会组织100周年
- 2023-09-09 18:30:11 珍藏-十九大以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理论文章合集_3★★(2)
- 2023-09-19 19:56:18 20xx年轻干部培训班交流材料
- 2023-09-17 19:33:14 X区组织生活会经验材料
- 2023-09-15 08:16:01 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20xx113)
- 2023-09-09 14:44:57 党务工作者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检查分析材料
- 2023-10-08 15:14:17 《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及理论文章精粹(4月30日至5月6日)
- 2023-09-10 03:51:3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读汇编(12篇)
- 2023-09-14 16:56:49 专题党课:党员干部要善沟通
- 2023-09-19 08:53:06 县委副书记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检查分析材料
- 2023-09-19 17:53:21 解读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 (2)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韩非子·喻老》中说:“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杜牧亦有诗言:“睫在眼前犹不见。”这两句话都揭示出这样一个悖论:近在眼前的事,本应很容易看见,往往反而被忽略漠视了。
这样的情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并不鲜见。比如,有的同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关心的都是时政大事,对身边群众的柴米油盐却一问三不知;有的干部热衷于追求“诗与远方”,热心于“翻番”“跨越”之类的显绩,却看不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杂草生长;还有的对他人“马列主义”,对自己“马虎主义”,对别人的错误洞隐烛微,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若不见。
近在眼前的东西不重要吗?以睫毛来说,一个人明眸善睐,同样有睫毛的一份功劳。双眼离开了睫毛,谁来为“心灵的窗户”阻挡灰尘?被忽略的事物,往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人说:“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睫在眼前犹不见,警示我们不要好高骛远,光看到远方却忘记了身旁,光擘画宏图却忽视了细节。不识民间疾苦,时事形势懂得再多,也不过是脱离生活的空中楼阁;不能脚踏实地,提出的目标再好,发展的步伐也难以跟上;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难免会在前进的路上跌跟头。
所谓“行者必先近而后远”,立足当前才能把握未来,筑牢根基才能行稳致远。这是辩证法,也是方法论。一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个人偏好盖过了科学认知,要求他人替代了管好自己,不仅闹出本末倒置的笑话,工作付出也常常是白张罗、空忙活。看清眼前之睫,牵准牛鼻子,抓住扼要处,我们才能像古人所说的,“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睫在眼前犹不见,也与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听不到批评声音有很大关系。人无完人,总有一些自己发现不了的短板和硬伤。这就需要绷紧意识之弦紧盯不放,自己的笤帚清扫不到的地方,不妨借助外力来清洁。对领导干部而言,常做换位思考,常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民情怀,自然不难克服脱离群众的弊病。常以XXX党纪对镜自照,常听听批评的声音,便能消弭许多犯糊涂的风险。
xx领导同志曾经说过,站起来看不见蚂蚁,一蹲下又到处都是蚂蚁。实践告诉我们,想得到较为全面的结果,就必须综合各种不同的视角和方式观察事物。由此而言,洞悉事理离不开三副眼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用来看远,把握大势运筹帷幄;放大镜用来看细,俯察周遭埋头看路;显微镜用来看透,洞悉人性通达事理。用好这三副眼镜,我们就可以“眼大心雄知所以”,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看见眼睛能看见的地方靠视力,看见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靠的是智慧和眼光。看清眼前之睫,意味着看清长远和当下、表象和根本、自我和外在,对为人处世、为政做事定会大有裨益。
在变动不居中宁静自守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哲人有言,“运动和变化在不断地更新着世界,就像不间断的时间总在更新无穷无尽的岁月的持续一样”。的确,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世界不停地改换着模样。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正是在“变”中,“日日新”的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前行的挑战,“又日新”的生活驱使人们不断追求自我提升。但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技术让生活失去了固化模式,排山倒海的讯息搅动了原本流速平缓的传播运河。不少人步履匆匆、竞相追赶,却又终日惶惶、焦灼不安,唯恐被一日千里的世界所淘汰。
日夜兼程的奔忙让人容易疲惫,于是许多人亦步亦趋沉醉于时尚潮流,在仓促陌生的变化中随波逐流、迷失怅惋。也许,我们很难左右生活脉搏跳动的节拍,但不禁要问:如果随意丢弃内心中不变的宁静、无视脑海里长青的信仰,我们还能否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呢?
答案似乎并不难寻找。其中一个定格在魏德友老夫妇身上。在中哈边境的“无人区”,茫茫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上,夫妇二人坚持义务巡防52年xx月xx日复一日摩挲时光、靠工匠精神定格历史,这是不变;科学家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分离试验中历经380多次失败始终永不言弃,这也是不变……无论何种形式,“不变”之中闪耀的德行修养都同样熠熠生辉。正是这一道道光,如同精神的火炬、道德的灯塔,为前路驱尽黑暗,为后人照亮征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辩证看待变与不变,用坚持、恪守、笃定去点燃灵魂的火炬,为信仰、信念、信条标注出不朽的刻度,我们自能在不变的坚守中不惶惑、不疑惧,坐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动机也分内和外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有这样一则寓言:几个小孩每天都在一处院子前嬉闹。院子主人不胜其扰,拿出25元分给这几个孩子,感谢他们让院子充满热闹。第二天院子主人分给孩子们15元,第三天只拿出5元,解释说积蓄花光了,请孩子们免费来玩。孩子们很失望,从此再没来玩耍,院子恢复了安静。
心理学上,“动机是行为的原形”,内部动机遵从的是内心意愿,外部动机则是在外界物质、荣誉等刺激下形成的。一个小小的物质激励,让孩子们“为快乐而玩”的内部动机,转化成“为报酬而玩”的外部动机。孩子们因此忘记了玩耍本身的快乐意义,当获得报酬的动机不能被满足,玩耍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许多时候,外部动机像咖啡因帮助人提神一样,带来的往往只是短期爆发,而且容易被别人左右。
“荣誉应该是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如果把赞许、报酬等作为个体的唯一动机,就难免会像为了奖励而玩耍的孩子一样,只是顺从外界需要,再难听到内心的声音。一些“网红”为追求知名度和曝光率不惜挑战公序良俗,不以低俗为耻反以不雅为荣。有的干部放松了对一条烟、一桌酒的警惕,继而掉入不法商人的围猎网,等回过神来却悔之已晚。这些现象虽然是极端情形,却也提醒我们,被外部动机所左右,往往会适得其反,只有擦亮慧眼、砥砺定力才能驾驭得当。
在很大程度上说,内部动机才是滋润生命之树的清泉。相较报酬、晋升和荣誉,兴趣、意愿与担当更能让人有成就感。所以《礼记》里会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韩愈也讲,“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对人类行为驱动力的研究显示,在人类本能的生物性驱动力和追求奖励、逃避惩罚的第二驱动力之外,还存在着第三种驱动力,那就是主导生活、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深层期望。生命不是拨一下动一下的算盘珠子,点亮兴趣的灯塔,张扬使命的风帆,一个人就可以不待扬鞭自奋蹄。对团队领导者而言,让工作变得“有意义且有意思”,以此激发员工内部动机,显然比“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更利于长远。
这当然不是无视外部动机的积极作用。事实上,一个人成长成才,与父母、老师和亲朋好友们的激励和赞许、支持密不可分。驰骋职场、开拓事业,表彰、奖励和晋升犹如助燃剂,支撑进取心无限续航。积极的人生状态意味着,不仅需要激发“为内心的安宁而努力”“为美好梦想而努力”“为民生情怀而努力”这样的内部动机,同样需要激发“为家人开心而努力”“为同事认可而努力”这样的外部动机。最佳情形莫过于,内外动机相互激发、高度合拍,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是社会认可和鼓励的样子。
“心安即幸福”。我们身边,总能找到许多拥有坚强内心、执着信念的人。他们或是听从内心的选择,放弃原本收入不菲的职位,恬然接受收入低但符合个人意愿的基层工作;或是抱持从容淡泊姿态,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不随波逐流,不患得患失,安静地延展着初心梦想;或是不走寻常路,在创业浪潮中自由搏击,以开放自信笑对世情百态。“人生中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的生命态度,正是疗治浮躁社会心态的良药。
最是情怀出本心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这是一张令人动容的旧照片,最近再次引起注目。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一位来自四川的基层代表告诉XX领导XXX,那个娃娃上幼儿园了,很健康很快乐。
4年xx月xx日 04 版)
一项文化调查显示,“身体健康”已取代改革开放之初的热词“恭喜发财”,荣登近年xx月xx日 04 版)
《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样一段对话。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的确,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认为,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
现在的年xx月xx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20xx年xx月xx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用双脚丈量自己的责任。”前不久参加一个会议,谈到抓落实时,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充满质感的话语,道出一个朴素道理:责任是靠实干来呈现的,越是责重山岳,越需要激发埋头苦干的实功、砥砺滴水穿石的韧劲。
《庄子·逍遥游》中说:“名者,实之宾也。”先有实干,后有名声,如果没有实干、实绩、实效作支撑,名声不过是虚名。功成名就向来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但如果一开始就奔着名誉去,用尽心思却可能“有心栽花花不开”。更重要的是,是实效还是“虚效”,糊弄不了明眼人。做虚功、务虚名,肯定得不到老百姓的由衷掌声。
用双脚丈量责任,方知责任的分量。XX领导XXX谆谆告诫,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做百姓不知百姓难,不做青天不知青天苦。”下几次基层就能发现,只有到了基层一线、百姓中间,才能真正知道身上的责任意味着什么,手中的权力应该用来做什么。看看那些百姓交口称赞的好干部,枝叶关情的公仆情怀、真抓实干的务实姿态,靠装是装不出来的。迈开步子、俯下身子,方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俗话说,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用双脚丈量责任,是为了把落实抓到点上。迈开双脚走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走到靠想象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切身体验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得到启发、汲取营养、获得智慧。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拿出符合上级政策、切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招数,才能使各项工作思路和举措抓到点子上。迈开双脚到广阔天地中打拼,借助群众的慧眼及时发现履职尽责中的不足与短板,保持务实理性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境界。
“头用来梦想,脚用来实践”,对有些人而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天涯到海角,而是从头到脚、从梦想到实践的距离。履职尽责务求实效,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容易,必须过好三道关:第一道是利他关,真正把群众而不是把自己摆在内心中;第二道是恒常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做好长远工作,久久为功,善始善终;第三道是垂范关,落实不能停留在文件里、号召上,而应体现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上,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以身作则促使各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今年xx月xx日 04 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结束后,一位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违心的夸赞,看似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是需要成本的,自己的人品也蒙上了污点;对同志出于公心善意的批评,对方可能脸上挂不住,却是对同志真讲情谊、真负责任,反倒有成就感。”
哲人有言:“做好人容易,做正直的人却难。”逢人只挑好话说,动不动就违心夸赞,在智者眼中从来都是一种拙劣品行。孔子以“乡愿,德之贼也”批判那些老好人。孟子认为这种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表面上看是个对别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实则混淆是非善恶,不抵制坏人坏事。那位干部的“人品成本论”,省悟到违心夸赞付出的品德成本,揭示出好人主义违背党性修养、将党员身份庸俗化的实质。
违心夸赞以人情世故为第一选择,还给党的肌体健康徒增风气成本。做了“好人”,就会丢了“主义”。xx领导同志曾为好人主义画像:“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以当老好人为乐事,把党性原则、立场、制度、纪律、规矩丢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不仅会使党内政z*生活变得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还会掩护和纵容党内不良风气和错误言行,使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促进团结进步的能力大大减弱。
好人主义貌似对人友好,其实误己误人又误党。鲁迅先生在《骂杀与捧杀》文中犀利地写道:“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这底细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时也就相反了。所以现在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不被捧杀,正需要防范好人主义。许多干部刚开始犯错误时,如果有人及时拉拉袖子、扯扯耳朵,继而红红脸、出出汗,就不至于滑入错误深渊。
好人主义,说到底是一种官僚主义。在封建官僚体制下,同朝为官意味着只有保持一团和气,才能结成同进退、共荣辱的利益共同体。好人主义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关键就因为它被许多人视作仕途畅达的不二法门。党内政z*生活不是好人主义的俱乐部,党员彼此之间也不是“你好我好”的同路人。像明哲保身、遇事皆好这样的庸俗哲学、虚伪之风,一方面需要令行禁止,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另一方面也需要营造严肃认真的批评氛围、清爽明朗的同志关系,用健康正派的新风涤荡政z*空气。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XX领导XXX在中央政z*局民主生活会上这样强调。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敢于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使党内政z*生活的规矩严起来、习惯立起来,我们就能培厚良好政z*生态的土壤。
“良性疼痛”与“积极压力”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健身是一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需。健身之于经济健康,有何启示?
打个比方说,中国经济仿佛正在快速成长的青少年xx月xx日 04 版)
“对中国来说,世界给了它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但也给它历史的机遇和动力。”这是不久前国外媒体的一篇评论文章《为什么世界期待中国20xx》中提到的观点。当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而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潮也纷至沓来之际,外界对中国的瞩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把握中国历史方位的新视角。
以开放促改革、谋发展,是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一条重要经验。两会时间,“开放”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以开放力量促进内生动力成长,是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利器’”“日益完善的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红利”“谁的开放程度高,谁就能抓住发展先机、获得发展优势、占据发展制高点”……这样的声音,传递着一个国家矢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心,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确定的元素。
“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一些经济学家观察发现,中国自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春光不老,创新常新。“在全球化竞争中,唯有创新才是制胜的利器”“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我国航空工业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只有大家都有创新创业的热情,这个国家才会成为一个创新的国家”……今年xx月xx日 04 版)
“宛若童话世界,美到无法形容”,去过九寨沟的人,一定都有类似感受。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片人间仙境竟差点被电锯吞没。上世纪60年xx月xx日 04 版)
祈望国泰民安,古今中外皆然。3月10日,XX领导XXX在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为重点,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巩固民族团结。铿锵的话语、殷切的嘱托,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指明了方向。
边疆的稳定发展,和每一个国民都息息相关。一旦稳定出了问题,影响就是全局性的。事实上,历经了那么多风雨之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有稳定才能有发展”等观念,已经成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任何人妄图挑战这个底线,都将不得人心。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对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我们党有着最长情的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举国上下最受瞩目的重大工程之一。3月8日,XX领导XXX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又一次提起心心念念的脱贫攻坚,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z*生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既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指明了努力方向。
当前,把目标指向贫困程度最深的人口和地区,不仅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更是因为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已经走到世界前列。联合国《20xx年xx月xx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曾国藩的家书、家教,广受称颂。但翻开他为家中女眷定下的“功课单”,食事、衣事、细工、粗工,这些对女性日常生活的规勉,在今天看来,也令人深有隔世之感。时代的书页不断翻转,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多样、观念的变迁,极大地开阔了广大中国女性的视野,更为她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中国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角色的变化,远非当年xx月xx日,是意义的呈现,记忆的载体。我们赋予了妇女节平等、进步的内涵,更应在实际生活中层层递进,不断强化这种意蕴。
民生最重是情怀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今年xx月xx日 04 版)
在人民政协历史上,有这样一桩往事。20xx年xx月xx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提到这句诗,还会让人想到同时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两大文人的诗,字面上是登高望远的感触和体会,实际是在告诉人们怎样客观全面地观察、认识事物。苏轼从反面来讲,身在事中,因为视野受限,只能看清事物的局部;王安石则从正面来说,站在高处,便可拨云见日,高瞻远瞩。二者一体两面,饱含深刻的哲理。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为官从政,都能得到启示。
放眼现实,确有领导干部干工作、抓落实时,看不到全局、想不到长远,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的甚至对待上级决策,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实践证明,若缺乏跨越“此山中”、登临“最高层”的意识与胸襟,这些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更进一步讲,身居高位,是不是就一定能够看清事物呢?赵朴初就曾撰文提出过不同看法。他说,“我常坐飞机,向窗外望去,上面晴空蔚蓝,脚下云海茫茫,哪里看得清下面呢?”因此作了这样一首诗:“快然自足飞机上,珠穆昆仑脚底行。但畏浮云遮望眼,应知身在最高层。”没错,有些领导干部,正是由于远离了基层和群众,难以听到真话、看到实情,甚至可能被假象蒙蔽。破解之法无他,就是深入基层、沉到一线,亲耳听、亲眼看。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矛盾吗?实际上,“身在此山中”,未必就一定会迷失。一叶障目与一叶知秋的区别,在于能不能胸有全局、立足现实、了解实情。到基层一线多走走,与基层群众多唠唠,才能更好地掌握第一手情况。可有的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有的想问题、作决策全凭想当然,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愿意征求意见,以致作出一个决定、出台一项措施,群众抵触大,施行难度高,甚至还出现朝令夕改的尴尬。有的即便到下面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地转了转、看了看,效果可想而知。
登高望远和脚踏实地,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两条路径、两种方法。领导干部既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又要善于接地气、察实情,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在“此山中”还是在“最高层”,体现的是站位高度和认知角度,检验的是工作方法和能力水平。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如果说代表委员在本地区本单位是“身在此山中”的话,那么会聚首都、共商国是,便是“身在最高层”。肩负起参政议政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使命,就要既识“庐山真面目”,真正把情况搞清、把问题摸准,又要在看清形势、把握大势的基础上,建好言、献好策,提出真知灼见。
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些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头脑迟钝,不聪明,欠伶俐,谓之愚钝。很多时候,愚钝必多失。但有些时候,愚钝未必不好。面对利益得失时,尤其如此。
哲人有言,“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漫漫人生路,诸如进、退、留、转等涉及切身利益之事,谁都难免碰到。其得其失,称不出准确斤两、量不出具体尺寸,要想把账算精细,实属不易。而且算法不一样,结果也往往不同。其实,得或失可以相互转化,这头失那头得,今日失明日得,因得而失、因失而得,都是常有之事。“小九九”打多了,不仅劳心累人,而且无助无益。
现实中,小聪明、大糊涂的案例并不鲜见。有的人笃信“朝中有人好做官”,于是乎“找”。遇事就想着四处活动、八方打点,拐弯抹角、钻天打洞,不见“贵人”不罢休,不“找一找”就总觉得不踏实、不甘心。有的人认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乎“闹”。遇到一点不称心,便按捺不住、“激动”不已,立马找领导要说法、讨结果,甚至三句话没说完,便拍桌子摔杯子。有的人信奉“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于是乎“告”。揭发坏人坏事、检举违法违纪,是权利也是责任,但有的人却捕风捉影、恶意造谣,四处告状。凡此种种,皆以精致利己为初衷,却往往以害己而告终。
愚钝一些,顺其自然,处之泰然,这样既省心省力又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事实上,正道才是最顺的道,小路、近道常常是弯道险道,很容易滑倒踩空。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缺德之“得”,旁人心里不服,自己心也难安,这样的“得”,不是享受而是难受。遇有不公不正,讨要公道无可非议,但即便如此,也要“有理不在声高”。公平只能是相对的,何况许多情况下,只因自己期望太多。跳出自我,才能够真正看清自我。
小聪明、大糊涂,盖因私心过重。私心重则心眼小,心眼小则糊涂生。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心不在焉地混,不顾岗位责任,只当和尚不撞钟;有些人挖空心思去捞,到处占、要,拿党纪国法当儿戏;有些人心怀鬼胎地“作”,使阴招、下损棋,搞两面三刀,全然不顾基本的道德良知。这些人自以为聪明之至,实际上愚不可及。真正的聪明之人,理应顾大局、想长远,甘愿舍小我,吃得眼前亏。面对利益纠葛,需要用好“聪明”与“糊涂”的辩证法,学会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切忌单纯从个体与局部角度看得失、论成败。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历史上,苏轼以此明志,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鲁一些。今天,很多时候存有一份愚钝,或许也非坏事。
不忘心中的梁家河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20xx年xx月xx日记,记录着“济困扶贫挥雨露,走村串户历山川”的辛勤脚步。
这一条条河流,满载鲜活的故事,寄托着不舍的牵挂。它们不光是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坐标、生命中一段曾经的岁月,更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扎根生长的地方,是为民造福的初心萌芽的地方,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这种“梁家河”情怀也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情感与希冀,是检验党性修养、信仰初心的试金石。“草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xx月xx日 04 版)
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
见惯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误以为天下菊花莫不如是,并不存在落瓣的菊花,无意间便坠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窠臼。好在苏东坡勤于观察、善于自省,最终成就了一段知错辄改的佳话。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整个世界面前,个体的智慧和经验总是很有限的。如果任凭直觉行事、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容易像东坡赏菊那样,被主观臆断的迷雾遮蔽双眼。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由于客观事物十分复杂,主观判断存在局限性,有的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历史上,孔子就曾只见果、未见因,误以为弟子颜回偷食了米饭。正如孔子事后所感慨的,“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现实总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观察就匆忙作出结论,势必容易不理性、不科学,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尽管如此,现实中仍有不少人或多或少沾染着主观、武断的习气。有的父母自诩“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无视孩子的兴趣禀赋,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规划人生;有的人总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愿静心思考,动辄乱贴标签、传播谣言,频频陷入误区;有的年xx月xx日 04 版)
有一位年xx月xx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清代有个叫叶存仁的官员,从政30余年xx月xx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某年xx月xx日 04 版)
“什么人值得让村里的乡亲为他办篝火晚会?”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在草原上采风时如此自问。当得知篝火晚会是专门为自己而办时,他惭愧至极:我忽然问自己,这是哪里?我是谁?我真忘了自己是谁,感到写作跟做一个淳朴的人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人不写作也能活着,而活着值得做的事是清洗自己……作家的反躬自省,引人深思。我们能否时常拾起“棒槌”,敲打敲打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及时省察、时时观心,注重“清洗自己”,不仅是先贤们的处世哲学,也可谓今日的修身之要。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是阔步于坦途还是涉深水、闯险滩,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陷于低谷,都需要停下来喊喊自己的名字,多些自问、多些“敲打”,及时从亢奋的激情或失意的抑郁中跳出来。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往往就能适时调整人生的航向。
自警以正身、自察以思过,更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1948年xx月xx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思想上的危险因子常常处于潜伏状态,一旦稍不留意,便会潜滋暗长。葆有“以恐惧修省”“不敢有一毫自肆”的意识,用好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方能及时扫除思想阴霾,避免让初心蒙尘,不断坚定前行的步伐。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有人说,要时常问问自己,是否还拥有前行的动力,是否还有奋斗的勇气;还要时常告诫自己,永远不要逃避,永远不要放弃。矢志养成自问自省的习惯,勇敢地省察自己、“敲打”自己,我们赢得的必将是更开阔的人生。
逐梦路上呼唤“时间文明”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一个领导干部,在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更有限。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在位的时间,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日重温XX领导XXX关于时间的谈话,再次感受到务实、精细的工作作风,体会到逐梦时代不可或缺的时间文明。
天不言而四时行,时间最初是一个抽象而难以把握的概念。从人类先祖结绳记事开始,定量化的时间才被逐渐认识和掌握,成为文明拓进的一个向度。当然在历史上,古人很早就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间意识,形成了“贱尺璧而重寸阴”的惜时态度,形成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的守时观念。以识时、惜时、守时为内涵的时间文明,提醒我们科学把握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一切梦想的花开,都离不开时间的浇灌,一切文明的进阶,都离不开时间的助力。时间总是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对时间的浪费,不啻对社会文明的怠慢甚至贻误。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尤其在“无限的时间”与“有限的生命”的语境下,更凸显出时间的宝贵、奋斗的意义。所以马克思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当时代的车轮驶入以毫秒、微秒计时的现代社会,时间的筑梦价值更加显现。涵养时间文明,刷新时间观念,我们才能激荡出彩人生、驰骋梦想国度。
“嘀嘀嘀……北京时间×点整。”20xx年xx月xx日,国家授时中心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标准的北京时间。从那时起,这个耳熟能详的报时声成为人们出入起居的时间参照。实现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xx月xx日 04 版)
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一个响彻荆楚大地的名字。在妻子眼中,他“不顾家,只晓得工作”,同事眼中,他“严以用权,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他一生不帮秘书谋位子,不给司机留面子,不为家人开口子。他去世后,家人为他安放了两瓶土,一瓶是从陕西延安取回的“圣土”,一瓶是从老家江苏吴县取回的“故土”。“圣土”承载着红色基因,“故土”承载着乡土情怀,沈因洛留下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深思。
故乡是我们生命成长的摇篮。我们吃那里的粮,喝那里的水,既得到五谷的滋养,又得到人文的哺育。每个人也都有信之如山、仰之弥高的精神原乡,她是我们精神成长的摇篮。我们在那里驻足聆听,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在与先贤先烈的凝视和对话中,铭刻人生信念的方位,增进砥砺前行的动力。
“故土”是根,“圣土”是魂。老红军王直健在时,每年xx月xx日 04 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伊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一次性通过12个改革文件,XX领导XXX提出狠抓改革落实的要求,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求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令各级领导干部心头一震、倍感振奋。
中央部署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可谓紧锣密鼓,好戏连台。仅20xx年xx月xx日益错综复杂,形成改革共识的难度在增大。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需要大家真懂改革,真心改革。南郭先生在改革的大棋局里决不会有自己的位置。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行至中流,每个人都应该全力以赴,尽自己最大的心力,中国这艘大船才能闯过峡谷,驶向辽阔大海。
“简单”的力量
也许,实现梦想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很多时候,只要理想坚定、行动果决,即便行囊简单,也能抵达人生的远方。
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讲述,从西蜀到南海,路途有数千里之遥,久欲买舟而下的富僧终未成行,而贫僧却仅凭“一瓶一钵”实现了往返。简单的力量,首先源自一颗纯粹的心灵。相信自己、重视内因、勇毅笃行,才更可能找到通往成功之路。
有人说,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但怎样才能做到简单?欲望浓稠者做不到简单,被浮华束缚内心者也做不到简单。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然“不改其乐”;爱因斯坦坚信,“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对身心最有裨益”。“简单化”,本质在于摆脱外物纷扰、避免枝蔓纠缠,是追求“用心一也”的过程。把“简单”这种生活智慧付诸实践,往往能激发出不凡的力量。
简单是专注的前提,而专注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据说有人问牛顿,“人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只有你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回答:“因为我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邀参观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原本陪同他的罗丹一看到作品,立即忘记了客人的存在,沉醉到创作之中,好像整个世界已经消失了。“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让牛顿、罗丹攀登上科学、艺术的巅峰。
拿破仑曾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生活的道理与此类似,需要人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进而全力以赴。现实中,处身信息芜杂、诱惑渐增的环境,一些人如同柳宗元笔下背负了过多负担的小虫子那样,患上了一味追求获取的“肥胖症”,逐步丢弃了专注的能力、简单的乐趣。而保持专注的定力、远离见异思迁的陷阱,就必须学会做“减法”和“除法”。
人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置身社会关系网,人们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人或物发生着关联。如何理顺关系,让人际交往清清爽爽、让心绪意志不为外物所役,考验着个人的智慧与心性,也检验着人生的高度与广度。譬如,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寻靠山,自以为能有“金钟罩”“铁布衫”,实则使自己成为提线木偶,很容易在复杂关系网的影响和裹挟下,最终陷入身不由己的境地。说到底,做简单的人,似易实难;但保持简单、涵养定力,人生之路反而更从容。
简单的背后,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是返璞归真的境界。追寻成功与幸福,切不可忽视简单的力量。
用善行为生活祈福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听说中国人在鸡年xx月xx日”。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担,甚或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节日岂能不变味?
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xx月xx日 04 版)
“一生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上世纪末,哈佛大学研究者围绕此题随机对1万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0%的人首选“事业能有所建树”。
对于成功,谁不心向往之?人们总是渴望实现个人价值,找到人生意义。正因如此,现实中一些“成功学”宝典常能跻身畅销书榜单,微信朋友圈里也不乏屡屡刷屏的“心灵鸡汤”。有人说,“任何一门学科,如果能够用数学来描述,那么它才能说是科学的。”不禁想到:成功,是否能用数字来描述呢?
能!不妨来看看以下三个算式。
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是多少?按照概率论公式计算,结果是63%。一件成功率微乎其微的事尝试100次,其成功一次的概率竟飙升至63%,这启示我们,“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永不放弃”。诺贝尔研制炸药,经历了数千次失败;爱迪生发明电灯,验证了上万次不成功。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贝尔发明电话,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取青蒿素……他们无一不是一次次战胜失败的痛苦,最终找寻到胜利的光亮。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一旦认准了目标便百折不回地实干,这种人,想不成功都难。
假如你现在的能力是“1”,以后每天在“1”的基础上多努力1%,坚持一年xx月xx日 04 版)
“小年xx月xx日”去健身,近年xx月xx日本人占领济南后邀其出任教育局长,他起初不太情愿,但当游说者以没收字画相威胁、以赠送玩物为诱饵时,他竟最终答应了。足可谓“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面”。可见,如果一味沉溺于喜好,被其牵着鼻子走,最终只能失去理智、丢掉操守,得不偿失。
清人汪辉祖在《学治续说》中慨叹:“近利以利来,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阴窃其柄。后虽悔悟,已受牵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个人喜好则往往成为被围猎的一个“主攻方向”,被攻陷的一个“关键命门”。很多落马者,最初都是被人从其喜好入手而攻破的,由此一步步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一些投机钻营者“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擅于从领导的喜好中“找突破”,甚或帮助领导“培养喜好”,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正因此,对领导干部而言,一己之喜好看似小事,却很容易被身边“有心人”惦记、利用,万万不可小觑。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喜好是一面镜子,正所谓小节见大义,喜好彰品行。譬如,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喜好萌宠,竟然专门安排保姆照看宠物;当家里养的一只乌龟死后,他居然还手抄经文为其超度。有如此喜好沉迷者,很难大节不亏,反之亦然。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过于恋物,为外物所累,只会劳神伤情,积郁难消。在这个意义上讲,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方能不断接近生活的本真意义,抵达更纯粹的人生境界。
健康的喜好,往往会让我们摆脱羁绊、远离低俗,承载高尚的精神旨趣。陈毅元帅爱好古典诗词,一生创作作品数百首,其高洁的志趣与浪漫的情怀感染了无数人。粟裕将军酷爱收藏地图,他对战场的熟悉程度令侦察员自叹弗如,因此成就了一个个用兵传奇。今天,处身复杂的社会环境,重温“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意涵,领导干部尤需对个人喜好葆有一份清醒与自觉,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还是不幸福,取决于人的自我灵魂。”赏玩喜爱之事物,固然能带来快乐,但真正的幸福感,永远源自内心深处的安宁。存续一份有益的喜好,在喧嚣浮躁中筑造雅趣的人生,我们才能避免本末倒置、心为物役,做心灵真正的主人。
有“觉悟”方知取舍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有个“三辞将衔”的故事,至今仍常被人提起。20xx年xx月xx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宋代《竹坡诗话》记载,一位官员办公时收到一封家书,为查看信件,他专门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了自己的蜡烛。“公烛”“私烛”之别仿佛一个隐喻,照见的是公私分明的精神境界。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的朴素逻辑。然而现实社会五光十色,一些人内心之“小我”难免膨胀,逐渐模糊了公私边界,让私欲悄然流淌。尽管教训一再警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却总有人背弃公义、暗度陈仓,以公帑入私囊;尽管事实一再验证“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可总有人心存侥幸、触碰红线,恣意输送利益。凡此种种皆表明,观念是行为的开关,觉悟则是至关重要的“变量”。
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揭示,一些纪检监察干部之所以锒铛入狱,根源就在于政z*觉悟滑坡。正如金道铭、吴天君等腐败分子在镜头前忏悔的,“主观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恐怕还是致命的”“三观的蜕变,自己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变化,成了我犯罪一切的根源”。“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坚定觉悟、保持清醒,就不难耐住寂寞、稳住心神,自觉做到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反之,则很容易掉进欲望的陷阱,在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死胡同里兜兜转转,最终害人害己。
面对物质诱惑、利益抉择,觉悟堪称看不见的“压舱石”“定盘星”。xx领导同志经常拿起“公与私”的标尺丈量自我,曾为自己定下“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县委书记谷文昌反复叮嘱“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当他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炊事员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从此便禁止孩子到食堂买饭。无数共产党人用觉悟生动诠释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信守。回望来路,共产党人筚路蓝缕、不畏艰险,成功击碎一个个“不可能”,靠的不正是立党为公、不讲私利,让觉悟汇集成一股股“铁流”?
XX领导XXX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当前,制度之网越织越密、执纪刚性愈发增强,对干部的外在约束越来越完备,但只有转化为内心的守约,才能从“不敢”变为“不想”。这个转化的过程,正是觉悟提升的过程。说到底,觉悟看似无影无形,关键时刻却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阻遏私欲的“防火墙”。“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心底无私天地宽。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矢志提升自我觉悟,在面对公与私的选择时就能看得清、想得透,在处理公与私的纠葛时就会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
翻开《中国共**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条要求便是“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补足精神钙质、筑牢思想之魂,争做有大觉悟的人,我们才能在自律自省中明辨公与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始终找到行为的准星。
有“觉悟”能辨是非
《 人民日报 》( 20xx年xx月xx日 04 版)
以“集体决策”之名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实,打着“体恤下属”旗号滥发津贴福利,靠名烟名酒、奢侈接待来“推动工作”……翻看近期通报曝光的违纪案件,这些让一些人内心犯糊涂的“是非题”,答案其实并不模糊。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是非明,则方向清、路子正。XX领导XXX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觉悟为何如此重要?因为明辨是非乃至作出正确抉择,离不开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
1927年xx月xx日 04 版)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意外夺得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后总结说,自己是凭智慧战胜对手的。赛前,他会把赛程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并记下标志,比赛开始后就奋力向第一个标志冲去,再坚持以同样速度冲向第二个标志、第三个标志……如此一直坚持到终点,竟创造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绩。
干事皆须有目标。目标不明确,很容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然而,实现目标却难以一蹴而就。尤其是那些长期的、远景的目标,如果不将其分解成若干具体指标,很可能会因无序而走走停停、精神懈怠,或因无望而悲观消极、轻言放弃。合理分解目标,有利于科学配置资源,保持自我激励、自我加压的态势,把初始阶段的劲头延续到最后。也许,“冠军的智慧”即在于此。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一次次成功不仅验证了“方向对头”,还能助人累积迎难而上的必胜信念、积小胜为大胜的实干精神、扬长避短的科学态度,激发“胜利者心态”。青年xx月xx日 04 版)
近来,在《法律的界碑》一书中读到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脑袋是金子的,但他的脚却是泥的”。话中所指,正是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不少人都知道培根在哲学史上颇负盛名,那句流传至今的“知识就是力量”,更是妇孺皆知。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政坛上的作为:培根曾任掌玺大臣、总检察长、大法官等职务,位高权重却屡屡受贿。
古今中外,有“金子般的脑袋”,却因“泥做的脚”而脱离正轨者,不在少数。就拿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来说,不少人都能力突出、才干卓越,却因守不住廉洁的底线,而葬送了大好前途。一失万无,一旦踏入腐败的深渊,不管能力如何,终究难逃党纪国法的惩罚。
对于党和国家而言,培养一名领导干部不易。看着有“金子般的脑袋”者误入歧途,让人扼腕叹息之余,也引人深思:领导干部靠什么杜绝“泥做的脚”?想来,有这样“三靠”。
杜绝“泥做的脚”,靠的是不断校正信念指针。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里,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坦言,随着职务提升,年xx月xx日 04 版)
今天,我们一说到理想信念,很多人就觉得太“高大上”,与现实不太“搭调”。这委实是一种误会,其实理想信念就在我们身边,时常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与判断,决定着我们的旨趣与行为。
有位革命前辈,36岁从上海赴西藏工作,66岁才回到故乡,与爱人两地分居整整30年xx月xx日 04 版)
中央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时任山西省纪委书记的金道铭,明知当时的政z*环境“暗流涌动”,因为不愿意“得罪人”,选择了同流合污,一步步走上法庭的被告席。
敢于担当与不怕得罪人,二者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对于领导干部包括纪检监察干部来说,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有负于党和人民。反腐败和腐败之间的斗争,从来就是水火不容的,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忠诚、干净、担当,很重要的体现就在敢不敢对腐败分子动手上。一名领导干部,不管其他方面表现多么出色,但对腐败现象漠然置之、对腐败分子态度暧昧,那就会“一失万无”。
得罪腐败分子,不是为了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或名利得失,而是为了大是大非、民心民意和党纪国法。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13亿多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z*账、人心向背账。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改革吏治时,要来“诸路监司名册”,将不合格的干部“一笔勾去”。枢密使富弼对他说:“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意谓尽管革职会带来一家人的痛苦,但如何比得上一个地区老百姓的痛苦?
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和人民把领导干部放在这个位置上,领导干部就要有高度责任感,敢于同破坏党的领导、损害党的肌体的行为作斗争。曾经担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在抓党风上有一条重要经验:“不怕撕破脸皮。”跟随自己转战多年xx月xx日 04 版)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它被引申为一件事情最后的关键性一步。
令人深思的是,在有的地方,无论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市,还是小区建设、生态保护,一些工作年xx月xx日 04 版)
一位友人,大学毕业后面对职业选择,从起初的雄心壮志,演变为浅尝辄止、徘徊不前。不久前,他又开始谋划新的跳槽。掐指算来,他不断择业已6年xx月xx日 04 版)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快要被时间湮没的文物,在“与时间赛跑”的修复师手里重新精美绝伦。时间的流逝不舍昼夜,与时间相“对抗”,无疑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回望20xx年xx月xx日 02 版)
时间的旅途上,元旦这样的节点,就像充满魔力的驿站,引人争分夺秒、一路向前。
回望20xx年,许多贫困地区孩子们上学条件改善了,全面放开二孩带给不少家庭欢声笑语,农民工的“城市梦”正一步步逐渐走近。一年里,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转型升级,3D打印、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网络直播、创新创业风靡了我们的生活。一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个人奋斗、企业奋发、国家奋进,中国的变化非比寻常。
时间中有文明习惯,比如做事准时、学习惜时。时间中有价值沉淀,比如匠心沉潜、实干兴业。一年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在改革攻坚最前沿;清正廉洁成为政z*生态的基本色,政z*责任、改革担当日渐内化于心;一年里,共享的理念在脱贫攻坚、民生保障中掷地有声,也成为市场经济的新风口;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环保理念,改变着企业品质和市场精神,同样形塑着我们的生活。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的时代并不缺少精神资源,熔铸好时代的精气神、自信心,我们就能稳立于中国发展和世界变革的大潮中。
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古老中国,亦有“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的观念。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时间意味着无限可能,时间又总是在做减法。我们无法超越或者改变时间,但我们却可以雕刻自我,乘着时间的翅膀拓展梦想的空间。做一个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做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困难会给我们让路,时间会成为我们光荣与梦想的见证。
XX领导XXX强调,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亿万人民是改革的主角、发展的中心,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所在。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追逐梦想,我们的每一步前进都会成为时代的开拓,我们也才能在日夜流淌的时间里享受逆流而上的激越。人生出彩的个体机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山清水秀的政z*生态,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抵达这些梦想彼岸,需要我们每个人各担其责、各尽其力,让千千万万个小我的梦想努力,汇集成中国梦的绚丽拼图。
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改革发展时不我待,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是“时间文明”的最大正义。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有“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的快慰,也有“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紧迫感。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的理想,是怀揣梦想乘风破浪,绝非在坐等观望中消耗时光。我们应有批评家的问题思维,但也不能缺少实干家的建构能力,还需要砥砺战略家的前进定力。撸起袖子加油干,20xx年,让我们一起从时间中寻找答案、筑梦人生。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