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验总结党政信息文稿写作技巧汇总(第二期)
收藏文档

党政信息文稿写作技巧汇总(第二期)

下载文档
/ 19
全屏查看
党政信息文稿写作技巧汇总(第二期)
还有 19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9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党政信息文稿写作技巧汇总(第二期)




2.导语的写作要求


上承标题、下启主体是导语的基本要求。导语的位置也决定它担负着这一任务。


(1)紧扣事实的主题


信息导语的作用在于反映信息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思想,详细的叙述事实和全面的铺陈材料并不是导语的任务。


任何信息,都有其最重要的内容。信息写作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或叙或议,将这一核心内容写成导语,给信息需求者以提示。


如果只是罗列材料或只写一些格式化、公式化的套话,信息导语就与主体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失去存在价值了。


(2)导语要简明扼要


信息导语是对一则信息的核心内容的简要勾勒。它决不仅是对主体或其某一部分的重复,而是整则信息的提炼与概括。


写作导语要做到就算不看信息主体,读者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即使是只问不答的提问式导语,也要给读者心灵造成撞击,以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而如此重要的任务,都要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来完成,道理很简单——不能把提要式的导语写成了主体或比重过大。


因此,信息写作者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有关情况,熟悉材料,然后下笔;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打好语法、修辞的文字基础,提高概括、归纳能力。


避免冗长繁杂、模糊不清、平淡无味这些导语写作的大忌。


(四)信息背景材料的运用技巧


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熟练地掌握它的运用技巧也会对信息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1.背景材料的种类


背景材料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如,按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现实背景;按材料内容来分,可分为人文背景、地理背景等。


在这里,我们以它的功能为划分标准将背景材料分为以下三种。


(1)对比性材料


对比性材料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比较,来突出信息主题的材料。往往采取多种对比形式,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


或从空间上用彼地和此地对比;或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对比;或以计划和实际对比。


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两种或多种对比形式。通过对比,可以使信息的观点更鲜明、生动。


(2)说明性材料


说明性材料是介绍与信息内容有关的政z*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与事物发展形成有关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


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来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实意义。


(3)注释性材料


它是在信息中,对有关专业知识或不常用知识进行注释性的材料,包括产品性能,专业术语,不常用的缩语等等。


对它们进行注释是读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内容的重要工具。


2.运用背景材料的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背景材料


信息写作中,任何材料都是围绕表达主题这一中心而安排的,不能紧扣主题的材料就是信息中该删除的废话。


背景材料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背景材料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它却是起着说明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信息写作者必须以这一标准来安排背景材料,如果被表面现象蒙蔽,将无关主题的材料也作为信息背景,就失去了运用背景材料的价值。


(2)灵活穿插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与标题、导语不同,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


这就是求信息写作者全面考虑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背景材料放在恰当位置,既发挥其重要作用,又与主体内容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


(3)背景材料用语要简洁明了


背景材料毕竟不同于信息的主要、内容,它对信息只起衬托解释的作用。


如果不认清这一点,把与信息沾得上边的背景全部纳入文章中,势必会喧宾夺主,废话连篇,淹没了信息内容。


因此,要注意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背景材料,如果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


如果是不需要解释的,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背景材料。


同时,在需要运用背景材料时,用语也要以简洁明了为标准。“不惜笔墨”是在“说清楚问题”的前提下对背景材料的要求;


而简明扼要是指在说明问题的基础上,应该尽量节省文字,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


(五)信息稿件的修改


信息的写作技巧不光包括编写信息的技巧,还应包括如何修改信息稿件。


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综合处理的一部分,是信息筛选的继续。选定的信息稿件,其内容已基本符合要求,


但它的文章结构、修辞不一定也符合要求,用这样的信息报送给领导,其利用价值必然不高。


这就需要信息工作者增删或改写,使它既保持有用的内容,又增加可读性,真正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的再创造的过程。


1.稿件中常见的问题


(1)事实基本正确,但表达不清,逻辑混乱,需要在结构上动大手术;


(2)引用事实模糊不清,数字不确切,需要重新核对;


(3)反映问题较深刻,但内容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4)内容较好,辞章结构也通顺,但篇幅过长,需要压缩;


(5)有的稿件整体上看有用性较低,但其中一部分有价值,需要摘录;


(6)修辞、文字功夫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工、锤炼。


修改的目的就在于使难于发挥其价值的信息重放光彩,


文章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修改者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深入实际的经验,才能完成修改任务,取得成功。


2.修改的程序


修改一篇具体的信息稿件,一般要经过看、改、查三个步骤。


(1) 看,即通读。这是修改稿件的第一道工序。它的目的在于认识原稿。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了解原稿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原稿形成初步认识;


二是发现原稿中存在各种问题,为动手修改做好准备。这一步是修改文稿的基础,多花一点时间通读原文,考虑成熟再下笔修改,会使修改工作更加顺利。


忌匆忙动手,边看边改,不能兼顾上下文,结果来回返工,事倍而功半。


(2) 改,即正式修改。就是针对通读时发现的问题实施初步设想的修改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对原稿的内容、文字结构、标题进行修改;


二是对原稿中不准确的内容核实后进行更正;


三是对原稿中残缺的内容经调查了解之后予以补充。在修改中要遵守先改大处、后改局部的步骤。首先撷取内容,删削多余;


其次调整结构,安排段落;


然后修改细处,润饰文字;最后再通观全文,修定标题。


(3) 查,即查读。稿件修改完毕,应从头至尾再审核一遍或多遍。


一是检查改稿是否符合原意;


二是看看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有发现,立即再修改。


3.修改的方法


(1)主题思想的修改方法


信息工作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信息稿件需要有政z*上的正确性和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因此,消除信息在思想政z*上的差错,修正事实,是修改信息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以政策为准绳。这是信息稿件修改中的首要一点。搞信息工作的同志必须注意经常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地区具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以防止违反现行政策或混淆政策界限。  


②防止片面性


修改信息稿件还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如果信息内容带有片面性,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被歪曲,就会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甚至给工作带来损失。


在对信息稿件进行这方面修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形式的片面性。


——强调一点,不及其余。为了强调矛盾的一方,就忽视了矛盾的另一方。


如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思想教育;片面强调民主,忽视集中;片面强调成绩,忽视问题;片面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出真知等等。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这是一种常见的片面性的表现,把个别情况夸大成普遍存在,或把处在萌芽状态的事物说成已经成熟的东西,并过早做出结论。


甚至用个别点上的情况完全代替一般情况,把小说成大,把一说成十,这不仅不利于领导参考决策,还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代表发展趋势的新事物,也不能这样来概括。因为尽管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但它毕竟不等于就是大海了。


——忽略事物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离开了这些限制,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有的稿件在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成绩、经验或问题时不讲清它们的条件,或只讲怎样做,不讲为什么这样做。


一个地区的经验即使再好,也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


很多事物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局部看起来是可行的,也是有好处的,但从全局来看却是不可取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只有讲清了事物存在的条件,信息才有价值。因此在介绍、推广某项经验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要那种“一切地方都要……”之类的提法。


——只报喜不报忧,或只报忧不报喜。有些稿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根据某些特定的需要来报喜或报忧。


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好感,就只报喜不报忧;但到了需要上级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时,则又只报忧不报喜。


总之,在修改稿件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克服这种片面性。


(2)辞章结构的修改方法


信息文稿的修改,同报刊文章的修改不尽相同。它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做到对每篇稿件的文字都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但这并不是说信息稿件就应该粗糙一些,相反,信息文稿结构的调整和辞章的修饰也是修改稿件时很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环节的修改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压缩和改写。


①压缩


信息的服务职能决定了它篇幅短小的特点,因此,将篇幅较长的稿件加以删削和精简就是修改信息稿件的重要任务了。


通常压缩的对象主要有议论过多、引文太长、枝蔓横生、前后重复、用语罗唆等等。压缩掉这类多余的东西,才能使文章精炼简洁,效用更高。


压缩稿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紧扣主题。文章应有明确的主题,材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舍取。信息文稿针对性很强,更需要把握主题。应该对主题分散或主次不分的稿件加以适当修改。


主题分散,即把主题以外的东西作为信息内容,冲淡了要说的主要问题,而且使文章变得臃肿。修改时应本着一文一事的原则,将主题以外的内容删去。


主次不分,即主要问题没讲清楚,而并非一定要交代的内容却写得详细,使文章的主题被淹没。


修改这类稿件,要删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次要部分,突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主要部分。


如果主要部分交待不清,就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第%1、 摘取精华。就是保留信息稿件中的精华部分,而舍弃其余部分。所谓精华部分,就是指含有较大信息价值的信息内容,它可以是稿件中的一段,也可以是全文或段落的梗概。


与此相应的摘取方法也就有局部摘取和概要摘取两种。


局部摘取,是修改有些整体看来价值不大,但其某一部分却很有价值的信息时采用的方法。它将高价值部分抽取出来,单独成篇,而将其余的部分全部删去。


在众多的信息内容中,发现和摘录其中的精华,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概要摘取,是修改那些反映的问题很有意义,但篇幅过长的信息稿件时采用的方法。


它既可以概括全文,略其详情,也可以取其骨架舍其筋骨。前者是总结信息稿件的全文的概要,浓缩成类似新闻导语的短文;


后者是将信息内容中每一要点压缩成一两句话,既保留原意,又精简了文字。


第%1、 精选事例。一篇稿件为了说明其观点,往往要运用一些事例、材料,为了压缩篇幅,对文章中的事例和材料必须进行筛选,能用一个事例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两个。


做到精选必须舍得割爱。因为稿件中举的事例一般都能说明相关观点,似乎并不多余。


但信息稿件的写作又要求事例不但要精炼,还要尽可能的少。


这就要求修改稿件时或者只选取一两个最典型的事例,或者将若干有其同点的事例概括起来,以达到压缩的目的。


第%1、 删节文字。在信息稿件中,时常出现因为文字水平不高,或没有精心锤炼文字、语义含混或语句冗杂、罗唆。


因此修改稿件时也应把这一部分进行适当精炼压缩。


首先是删去词义重复的字,使之达到清晰表述即可。


如“20xx年一年的产量”、“目前的现状”、“目的是为了”、“全部都”、“而且还”等等。在这些词组中,有着重号的文字都可以省去(当然也可以删去另一半,只要词义通顺即可)。


其次是删去罗唆的字句,精炼文字。


比如,“XX店经营的商品品种有100多个”,用字既繁复,读起来又拗口,如果改成“XX店经营商品百余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的时候,仅仅删字不能达到消除繁冗的目的,那就将意思重复、交代过详的句子删去。


最后要删去套话、废话和一切与信息事实无关的话。


比如,有的宣传经验的信息开头总是写上:“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XX党委的正确指导下”……,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对信息内容的阐述没有任何裨益,应该一律删除。


②改写


有的信息文稿反映的事实很有价值,但写得不好,只适于综合或分篇报送,这就需要对原稿进行改写。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1、 改变角度。观察事物有一定的角度,写文章也是如此。同一件事,着笔角度不同,说明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第2、 有时信息稿件的写作角度不足以完全发挥信息事实的价值,这就需要修改稿件时帮它转换一个角度。


改变信息稿件的角度,没有一定之规,而是根据信息内容并结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而定。常见的角度转换有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互换;


从介绍经验角度改为报送成果;从报告工作情况角度改为研究问题;


从某个具体、局部的小角度改为全局的大角度,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角度转换只是在信息事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恰当的表现手法,


它一定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貌,要根据事实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来选择写作的角度,决不能从主观需要出发来强换角度,让事实来凑和这种角度。


如果这样做,将造成信息的失真,信息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了。这一点,特别是在报送成果、经验时要注意,不能制造万能性经验。


第3、 改变结构。有些信息文稿结构紊乱,使人看不出层次,很难理清头绪,遇到这样的稿件也要进行改写,使之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一般来说,改变结构就是使稿件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清晰的关联,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写。


具体改写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对层次不清的稿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即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原文各段落重新进行梳理,该合并的合并,该提前的提前,该移后的移后,使全文各个层次按一定顺序有机地排列起来。


二是,对缺少层次的稿件,要根据原文的基本思想,提炼出若干观点,分出层次,顺理成章。


结构调整好后,还要用一定的文字将各个层次贯通起来,使之互相照应,过渡自然。


第三、综合。


综合就是把几篇稿件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一篇新的稿件。


需要进行综合的稿件有三种:


一是围绕同一主题的各个不同地区、部门的稿件;


二是对某一动态事件的连续报道,由于时间或篇幅关系,不能逐一报道,也可以采取综合的方式;


三是正反对照的稿件也可以综合起来,写成对比的综合情况报道。信息综合处理后,往往会使情况更全面,领导对全局的把握更准确,有利于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第4、 分篇。有的信息稿件写了两个以上的问题,从一定意上讲,这是不可取的。


但也应看到,有时同一事实确实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而且每一个都很重要,这时就需要对这类信息稿件进行分篇,即把一篇稿件分成几篇来报送。


最常见的例子是某一单位、部门的工作总结,就常包含有两个或几个主题,在修改时就可以采取分篇的方法,写成一文一题的新信息。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