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调研报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汇编(8篇)
收藏文档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汇编(8篇)

下载文档
/ 29
全屏查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汇编(8篇)
还有 29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9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汇编(8篇)



目录


1.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3


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 6


3.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2


4.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议 24


5.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1


6.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 33


7.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40


8.以“五大结合”促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融合 44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XX领导XXX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乡村振兴更要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效果真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如何贯彻落实好XX领导XXX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要在顶层设计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互补融合。规划是发展的“导航图”。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就会迷失方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要建立健全两者有机衔接的统筹规划机制,特别是解决好规划“两张皮”的问题、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国家、省、市州、县区均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正在收官阶段。当前,各级各相关部门正在制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的已经出台实施。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之与脱贫攻坚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无缝对接。要结合乡村振兴的长期性、差异性和渐进性,推动脱贫攻坚规划在村级层面与乡村振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村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把推进乡村振兴与解决乡村相对贫困问题作为重点,将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避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形成乡村振兴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解决乡村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减贫战略与乡村振兴工作平稳对接。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的脱贫地区,特别是针对乡村之间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条件、人口素质等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措施,不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作业,不能“齐步走”,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脱贫攻坚模式,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的互补融合,既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又推动乡村振兴向前推进。


二、要在扶持政策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延续深化。在各项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政策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市州、县区分别出台了包括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残疾人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XX领导XXX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了“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为下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保障。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在制订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时,要认真研究继续支持脱贫攻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政策措施,不要因为脱贫攻坚结束了,就把扶贫的支持力度减小了,必须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做到延续、深化、提升。比如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要建立一个在政策上有机衔接的机制,挖掘政策的含金量,扩大政策的覆盖面,提高政策的操作性,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叠加效应和杠杆作用。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当前许多地方的扶贫产业还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产业体系还不健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还不高,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设施还比较滞后,对这方面的支持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不仅难以实现乡村振兴,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返贫”现象发生。


三、要在方法措施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举措接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XX领导XXX就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概况来讲,XX领导XXX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重要论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成为各地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举措。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接续推行这些方法举措。一是把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抓实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当家产业”“支柱产业”,把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与兴旺。二是把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宜居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推进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广大农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三是把教育扶贫、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有机衔接起来。继续加强农村教育,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培育一大批亲农爱农兴农的管理者、职业农民和技术人员;同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不良陋习,加快文化建设,引导农村形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乡风文明”。四是把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基层组织与治理有效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推行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成功经验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提升乡村振兴的领导力、凝聚力、推动力和治理能力。五是把“六个精准”与生活富裕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抓好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工作,确保乡村振兴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带动有生产生活能力的群众富起来、无生产生活能力的人得到兜底保障。


四、要在考核机制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考核同向激励。近年xx月xx日益完善。


实现乡村振兴生活富裕,务必推进成果有效衔接。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一要提高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合理布局生产、加工、包装、品牌,打造完整农村电商产业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整合农村自然资源,盘活农民积蓄资金,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创业兴业;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制度,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民工工资性持续稳定增长。二要补齐脱贫攻坚短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存在短板,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解决特殊贫困群体实际困难,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在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切实改善农村交通运输、医疗机构、教育均衡、电信网络、智能系统、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三要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实施健康乡村战略,推动城乡健康事业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加大对农村人才尤其是返乡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支持力度,全面提高农民干事创业的能力。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时期,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提前谋划乡村振兴路径,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议


问题:XX领导XXX指出,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今年xx月xx日,XX领导XXX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x月xx日至xx日,XX领导XXX在xx视察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所对应的时间段不同、侧重点不同、机制不同,但二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农村农业农民的现代化。如何探索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有效衔接?XX领导XXX在中央政z*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首先要增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推进的意识。”因此,应从“五个振兴”中,寻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和突破口,在实现“五个转变”中探索衔接的具体路径。


一、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转变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基础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长效机制的“牛鼻子”,为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奠定经济基础。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产业扶贫对于带动脱贫、提高收入水平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扶贫产业仍然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因此,要对现有的扶贫产业进行再造和升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实践中,乡村振兴要在扶贫产业的基础上,整合地方资源,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着力建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与贫困群众建立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现实保障,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只有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实现现代农业产业的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从而占有市场,赢得市场。因此,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土地顺利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制度基础;要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把小产品变成大产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产业迅速发展,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农业发展处于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关键时期,应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返乡创业园以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以优质的农产品对接国内外市场,有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培育人才队伍,实现扶贫“尖兵”到人才振兴转变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在于人的振兴、人才的振兴。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培育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都是根本办法。在脱贫攻坚中,把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一方面,我们通过扶志扶智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等,以精神激励人,以智力带动人,贫困群众既有了“我要脱贫”的强烈意愿,又有了“我能脱贫”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培育了一批“扶贫尖兵”,涌现出一大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干部,他们是精准扶贫的“带头人”和“突击队”。这为乡村振兴激活了人的因素,注入了发展的动力。因此,乡村振兴不仅要继续发挥好“扶贫尖兵”的引领示范作用,而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新农民、新企业家、新技术专家。应坚持“内育”和“外引”相结合,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是培育本土人才,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要把本土人才资源当作重要支撑,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一是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整合各种渠道培训资金资源,通过党政主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社会参与等运行机制,实施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各类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民间技艺及社会服务技能,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培养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对农民进行多样化、差异化培养,鼓励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通过明确新型农民的职业定位,促进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二是积极引进人才,鼓励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一是“回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资本的企业家、务工人员或知名人士回村任职或创业。以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为支撑,这一类人可以在村“两委”、农村合作社或其他机构任职,带动其他村民创新创业、谋求发展,通过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搭建更实用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二是鼓励专业人才、党政人才下乡服务的政策,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三是实施高校毕业生乡村成长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岗位参与支农、支教,打通高校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职业发展通道。四是做好引进人才的配套工作,建立覆盖乡村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全方位政策体系,特别是关于人才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关系切身利益的政策保障,同时还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激发乡村人才的创造活力。


三、建设文明乡风,实现从文化扶贫到文化振兴转变


应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文化振兴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两个平台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农民、武装农民。另一方面应整理乡规民约、族谱家训等道德资源,充分发挥村民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村民品德建设。


二是推动文化有机融合,延续乡村文化血脉。文化振兴应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以更好延续乡村文化血脉。一是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传统村落、特色古镇、民族村寨、古建遗存等蕴含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为主,实施好农村优秀戏曲舞蹈、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工程,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二是促进文化与农业、生态、旅游、科技等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乡村文化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推动文化富民、强村,塑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态势,将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中,赋予农业更多文化内涵。


四、培育生态农业,实现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转变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环境衔接在于生态振兴,要立足农村的生态优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生态振兴,正如XX领导XXX视察陕西时所讲到的,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振兴促进宜业、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通过生态振兴,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符合乡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扎实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饮用水卫生、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是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要拓展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空间。保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深入挖掘古村落中的历史遗迹、文化风俗、民间习俗等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优化设计,将自然景观优势转化为旅游观光产业,将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工工业、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健康养生旅游特色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验与旅游观光型的生态农业。


五、完善乡村治理,实现从组织建设到组织振兴转变


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和保障,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走的工作队”,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是乡村振兴的政z*保障和组织保障。因此,要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使他们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中。


一是锻造强有力的村“两委”队伍。组织振兴应抓牢“头雁队伍”这个核心,通过调整充实、轮训培训等多种举措锻造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队伍。大力实施选能人进“两委”计划,采取内选、外引、下派等措施,不拘一格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加强带头人队伍教育培训,培训后备干部,开设村干部职业技能专修班。严格村干部实绩管理,以实绩选干部为导向,建立村干部实绩档案,落实换届期间“晒实绩”制度。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广泛运用协商民主,创新基层融合治理模式。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组织振兴应把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作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化党支部体系建设,发挥组织优势,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良性运转。


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各地探索了很多“党支部+”助推产业脱贫的模式,就是将党组织活力变为脱贫动力,将党建优势变为扶贫动能,促进扶贫和党建工作的双赢。因此,在乡村振兴中,要通过“党支部+”,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紧密联合体,形成支部引领、企业、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良好格局。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工作,更直接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良性运行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XX领导XXX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针对我们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x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xx年实现联合国20xx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全面深入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谋划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目标对接。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刚脱贫出列的农村地区仍处在乡村振兴发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阶段目标应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直接对接,引导合理预期,不应贪大求快。同时,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海量的、可靠的数据,要做好数据对接,整理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工作。


其次是政策对接和产业对接。“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政策和机制,不少都可以被吸纳到常态化的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和机制中去,各地的具体做法,可以与国家和地方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有助于解决因病因灾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从产业的角度,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乡村振兴,还应继续发展乡村产业,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产业项目,结合乡村振兴目标规划,能完善的完善,可扩大的扩大。同时,根据现实条件进行升级再造,继续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乡村百姓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在工作层面,也要做好工作机构对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各级扶贫工作机构不能简单地撤销并转。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工作,更直接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良性运行。因为三产融合、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在农村,巨大的市场腹地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需要强有力的相关机构来指挥和协调。


此外,还应做好工作队伍的对接。多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发现、锻炼、考验了一大批关心农村、奉献农村、与农村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的机关干部。这是宝贵的资源,应该保护好、使用好。要关心培养这些干部,择优重用,建立稳定的保障、激励机制,让他们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要面对全体农村和农民,要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改变乡风村貌,这就不仅要靠外部资源的投入,更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途径,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最重要的对接,是要持续激发乡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


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脱贫之后需要建立一个 长效稳定的机制来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而乡村振兴 战略正是对于脱贫攻坚成果进行有效巩固的一个重要战略。乡 村振兴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脱贫 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涉及工作人群目标衔接、工作任务目 标衔接、治理体系的衔接、经济产业体系的衔接、社会支持体 系衔接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本着问题意识、大局意识认真研 究克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存在的一些现实难 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


(一)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人群的数量更 大、差异也更大


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涉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主要 是要瞄准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特别是贫困户,要精准到 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不到x亿人口,仅涉及农村的一少部分人。从空间区域上看,国家层次的脱贫攻坚


工作集中在中西部xx个省市区,东部没有国家扶贫任务,而脱贫攻坚的难点是 “三区三州”和中西部地区xxx个深度贫困县是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而乡村振兴涉及到所有省份、所 有农村、所有农民、所有农业,所以它的要求人群目标范围是 全局性的整体性的。从东部一些省份来说这些的工作重心其实 就已经是乡村振兴,20xx年前后工作对象的范围变化不大。对中西部地区来讲,脱贫攻坚期间主要聚焦贫困村贫困户,20xx 年以后乡村振兴的工作面会扩大,工作面的扩大肯定会带来工 作中的一些难题(包括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比如脱贫攻坚 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到村到户的精准工作方式能否继续坚持下 去。


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工作目标群 体,也应该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目标群体,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应该是两项工作衔接有效性的基础部分。脱贫攻坚期间对老病 残群体的帮助都比较具体到位,市场经济下“弱”的群体问题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会成为突出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家庭和个人 的风险具有脆弱性和不确定性,难免会出现有些脱贫户返贫、 乃至产生新的绝对贫困的现象。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群体设定 中,如何解决好“面”与“点”的平衡是一个现实问题。“贫 困边缘人群”是另外一个脱贫攻坚后期提出的目标群体,这一 群体收入状况略高于建档立卡群体,但得到的支持很少,而且 确实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成为重要的目标群体。


(二)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目标在区域 之间有更大的不平衡


乡村振兴是一个中长期的全国性的宏大战略,其任务目标 包括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 多方面。脱贫攻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战略任务,其核心任务是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等民生方面的目标。尽管脱贫攻坚也 包括贫困地区区域性发展的一些任务,脱贫攻坚过程中也提出 扶志扶智的要求,应该看到脱贫攻坚任务总体上是对贫困户贫 困村为的生计改善和支持。在时间的节点上,脱贫攻坚的要求 很明确,就是 20xx 年必须坚决完成。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地尽管实现了脱贫攻坚,但脱贫攻坚以后的现实状况是不一样 的,这种现实状况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距离也不一样。


乡村振兴包含了文化、生态、治理等多方面任务,脱贫攻 坚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基础部分,但乡村振兴更全面、层次 更高,乡村振兴应该说要伴随整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过程。 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的区域差异更大,或者 说欠发达地区的压力更大。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也存在区域间 差异,但中央反复强调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因而各地的工作目标基本一致。乡村振兴工 作的起点因全国农村的区域差异而存在很大差别,东部地区早 已起步,西部地区刚刚脱贫,如何合理地设立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和实践问题。乡村振兴不 可能像脱贫攻坚一样设立全国统一标准,理想的做法应按照全 国农村的不同类型设立“相对的”乡村振兴任务目标,既能引 领各地工作,又能测度各地的工作进展和成效。


(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同的治理体系之间的转换难题


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得力与全国脱贫攻坚的治理体系的建立。脱贫攻坚首先是成功地建立了社会共识,从任务目标来说, 脱贫攻坚话语体系是与小康社会相联系的,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话语表述容易得到社会共识,脱贫攻坚是一个x-x年时间的短时期内的资源调动,是一场攻坚战,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全国上下建立了一个脱贫攻坚治理的响应体系,包括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五级书记抓扶贫和跨党政军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制度、定点扶贫和东西对口扶贫制度、各个部门形成的行业扶贫计划、财政涉农资金县级整合制度、最后一公里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制度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这一系列的专门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保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流化和顺利实施。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脱贫攻坚中形成治理框架,能否转换成 为或者经过一定的再创新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乡村振 兴不同于脱贫攻坚,其几个中心治理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平行, 部门之间的动员难点较多。农业部改为农业农村部并不能形成类似“大扶贫”格局一样的“大乡村振兴”格局。20xx 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一种扶贫治理方式的平行转移,从这一转移中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完全的平行转移难度还是很大。这些制度安排问题,不仅是涉及乡村振兴一个将来时的问题,也是涉及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完成时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贫困地区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具体的制度安排方面, 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哪些好的脱贫攻坚政策的值得复制、拓展与推广,有哪些好的暂时性政策的需要机制化、制度化,又有哪些好的做法要主流化。


(四)贫困地区脱贫前后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平衡难题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脱贫攻坚的对象本质上具有“贫中之贫”的特征,为了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脱贫攻坚战中采用了一些超常规帮扶举措,如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这些措施在当前的氛围下,包括其他的辅助性手段如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产生了一定的帮扶效果,但长远来看,他们的稳定的高质量的脱贫仍面对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障碍和风险。在讨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话题,短板或者核心的关切还是应该在贫困地区、贫困小农。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的政策向乡村振兴政策的平稳发展,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利用脱贫攻坚形成的坚实基础,形成包容性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促进乡村经济的“质性”转化和发展。


几个现实问题需要尽快出台明确的政策,一是金融扶贫的政策的延续与否、以及拓展与否的问题,脱贫攻坚中投向贫困户的信贷金融支持已经陆续进入还贷期,是延续特惠的扶贫信贷金融支持,还是创新出乡村振兴框架下的普惠信贷金融支持。二是异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确实需要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上持续下功夫,确保后续就业支持、产业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能够跟上。三是如何让产业扶贫的产能持续发挥效益,要在传统的对种养业产业直接支持之外,重点解决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四是光伏扶贫等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在脱贫攻坚以后如何规范管理并产生合理的收益分配效应。乡村产业振兴要妥善解决当前贫困地区面临的几个不平衡问题,一是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之间的关系不平衡问题,聚焦解决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方面的问题;二是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这方面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


(五)社会政策的实施中兼顾不同群体的诉求与需求的现 实难题


脱贫攻坚政策具有显著的福利性特征,重视对贫困群体生 活条件的改善和发展机会的赋予。在脱贫攻坚中为了确保解决 “三保障”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面向建档立卡人口的特惠性政 策,这样的政策设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 社会政策的“福利悬崖”效应。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实践过程中,合理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和需求是 一个现实难题,需要在普惠与特惠之间、在特定瞄准与普遍福 利之间、在不断提高帮扶水平与防止产生福利依赖之间解决好 平衡的问题。


社会政策支持上有几个难点,一是在强化社会救助的同时, 激发被救助对象的内生动力问题。二是当前农村已经实现社会保障主要项目的制度全覆盖,但保障水平仍然不够,因病之贫等威胁始终存在,如何建设一个广覆盖的有效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保护网络、有效预防贫困,是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留下的一个重大挑战;三是在政策选择上,既要考虑瞄准性质的社会救助政策,又要考虑普惠性质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政策;既要考虑短期的“救急难”性质的政策,又要考虑长远的“社会投资”性质的社会发展政策。过去扶贫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以工代赈”和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一些做法比如“公益性岗位”应该考虑如何从公共财政角度形成长效机制。


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应对策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性应该体现为:一方面,脱贫攻坚从全国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讲要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既包括各种投入和基础建设,也包括治理的经验),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优先任务;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防贫反贫长效机制方面要发挥持续性的作用。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但首先需要解决的理念和认识问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首先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工作理念和态度一以贯之 地予以重视。无论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还 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的执政理念是一致的、也 是现实的,反映了民生问题和“三农问题”等仍然是小康社会 建设和国家现代化的短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 质上就是要解决我们国家存在城乡、区域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 个发展大局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理念,把在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精气神和各种好的做法 切入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


(二)尽快考虑村社治理的结构创新问题,形成长效机制


在脱贫攻坚中,各类扶贫政策、资源、项目下达以及第一 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帮扶干部的下派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职能 工作,带来了政府工作中心和重心下移的态势,更加贴近受众 并能够及时回应和了解农民的切实需求,但在积极发挥第一书 记(驻村队长)、帮扶干部对村干部的作用的同时,要始终注 重把村两委主要领导作为脱贫攻坚中主要的领导者和践行者, 充分培养、调动村集体领导班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乡村干部 的能力建设和乡村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本社区化”的乡村基层治理队伍,提升村社治理水平。同时,在村一级可以设立一 个政府隶属的综合服务办公室,承担村一级的部分基本公共服 务,也能促使有关政府服务部门应把工作重心下移,更加贴近 受众。关于村社治理创新,目前各地已经有一些经验探索,要 加快研究总结。


(三)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补齐幼儿养育和敬(养) 老机构建设的短板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增 速较快,很多地区的养老服务和资源供需失衡,农村老人容易 成为后扶贫时代的易贫群体。建议面向农村老人群体建立经济 困难补贴,鼓励乡镇敬老院向社会人士有偿开放,使老人在家 庭照料客观缺失的情况下有解决晚年基本生活的途径,要重点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改善敬老院的养老服务水平。同时, 还可以鼓励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人员与敬老院合作,探索医养 结合的实践。或者开拓基层老年医疗服务,将农村老人照料缺 失和基层医疗服务对象减少的问题相结合,探索“基层医疗+养 老”模式,既缓解农村老人缺乏照料的困境,也增加基层医疗 服务内容和收入来源。由于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数量较多,留 守儿童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的重点问题,建议将以救助为导向的 教育帮扶政策转变为一项基本的国民人力投资制度,增加学前 教育的保障水平。


(四)积极促进贫困地区中心集镇的建设,作为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节点和载体,发展和完善服务农村产业发展设施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农村中心集镇为枢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设 施支持。由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建立 完善全产业链的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 的各种困难。加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要继续加强贫困地 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和损耗,加强农产品产 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产业的 增加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服务 机构的带动作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加强 对服务主体的监管,保护农民利益。


(五)在类型化和精准化基础上,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 兴政策体系的衔接优化以解决相对贫困和乡村振兴为目标,对脱贫攻坚中的一些政策支持进行优化和制度化。一是合理调整扶贫资金的适用范围,除了财政扶贫资金外,其他渠道的扶贫资金,在脱贫攻坚后期应适度放宽条件考虑支持条件较差的非贫困村和贫困边缘群体;二是及时制定管理办法,延续既有针对贫困地区的金融帮扶政策和资产收益扶贫政策,优化政策扶持对象,适当提升此类政策的经济竞争性,适度覆盖部分有经营能力的贫困边缘群体;三是把指向新型经营主体的乡村振兴政策适度下移拓展, 形成包含普通农户发展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四是推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关口前移,减少医疗报销待遇的群体差异; 五是加大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普惠性的福利保障和社会服 务水平,普遍提升农村人口的获得感。




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XX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 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正处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汇期,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 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学笃用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坚持把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最重的政z*任务、最大的民生实事、最强的发展动力,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农业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聚焦“三个落实”,脱贫攻坚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状态


创新“七看七帮”工作法,实施精准帮扶,确保扶在点上、扶在根上、扶在效上。xxxx 年至 xxxx 年 x 年时间,全区共减贫xxxx 户 xxxxx 人(未脱贫 xx 户 xx 人,均为 xxxx 年新识别),贫困发生率从 x.x下降到 x.xx。一看居住环境,帮家园美化, 深入推动“三清一改”,实现厕所、供水、厨房、圈舍、院坝、 排污排水设施“六个建好”,引导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促户户清洁、村村“清爽”。二看农房质量,帮住房安全,实施农房全面筛查、户户比对,全面推进贫困户 C、D 级危房改造, 同步研究推动解决一般户唯一住房安全隐患,确保农户住上安全房、舒心房。三看就业状况,帮吃穿无忧,打造返乡创业园 x个、扶贫车间 x 个,贫困对象转移就业 xxxx 人,公益性岗位安置 xxxx 名,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施政策兜底,做到应兜尽兜。四看子女入学,帮教育成长,建立教委、公安、镇村、帮扶责任人、学校、家庭六位一体“控辍保学”机制,通过“分段资助”“送教上门”等方式,对 xxxx 名贫困户子女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实现零辍学、零失学。五看健康状况,帮诊疗到位, 探索建立实施“四个百分百”医疗扶贫模式,全区所有贫困户全覆盖享受医疗保障,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误。六看水源水质,帮饮水安全,投入资金 xxxx 万元建成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xx 处,“一户一策”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四达标,让群众喝上干 净水、放心水。七看产业发展,帮收入稳定,统筹资金 xxxx 余万元,落实产业补助政策;选派 xxx 名产业技术员全程指导帮带,培育壮大草蔸萝卜、糯玉米、蜂蜜等 xx 个主导产业;全方位联通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从土地出租、投工投劳、保底分红等方面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长效增 收、稳定脱贫。


(二)聚焦“五大振兴”,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任务落实落地


以“两镇七村”为示范带动,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xx镇xx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乡村振兴重点村。 一是以三产融合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xx区入选辣椒 优势区、早熟梨优势区、生态畜牧功能区、花椒功能区、甜糯 玉米功能区,xx个产油大县之一,赶水草蔸萝卜基地获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x镇成功创建全国中蜂成熟蜜示范基地,农户承包地确权颁证、农村“三变”、“三社”融合等农村改 革不断深化,区农村经营管理站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 体。二是以培训培育为重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累计培育新 型职业农民xxxx人,组织开展各类乡村技能培训xxx期 xxxx人,打造市级充分就业村 x个,建成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x个。三是以宣传发动为手段,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移风易俗为工作切入点,确定x镇x村(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修订完善xxx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登记备案,建立村民议事会xxx个、道德评议会xx个、红白议事会xxx个,全区无事酒大幅下降。四是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坚 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绘好乡村振兴“底色”。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农村生 活垃圾治理、“四好农村路”列入全市分类示范县(区)。五 是以乡村善治为目标,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开展“1+5+N”社会 治理现代化队伍建设,推动“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深 化创新,全覆盖开展村规民约“法律体检”,打造“分钟法律 诊室”xx个,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对标中央部署,对表市委要求,对照群众期盼,我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仍有一些不足,如:基础设施还需完善。xx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xx.x、丘陵占xx.x,有xxx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还需倾斜。在财力十分吃紧的前提下,虽然扶贫资金投入纵比增幅大,但与重点区县相比仍有差距。稳定增收还需长效。扶贫特色主导产业规模不够大、效益仍需提升, 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仍有难度。扶志力度还需加大。个别贫困户仍有“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还需持续激发。


三、几点建议


20xx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等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以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全 区各镇村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助力破解相对贫困,确保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胜利。


(一)做好观念衔接,为乡村振兴奠定思想基础


一是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XX领导XXX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 继承“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二是要加强工作衔接,强化减贫工作与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试点,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 的转变。


(二)做好规划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指导路径


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规划应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编制衔接好区镇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


(三)做好政策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要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 和长效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具体的指 导方案。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梳理现行扶贫政策, 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二是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 普惠性政策的转变。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 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深化完善激活农村 “人、地、钱”要素的政策措施,制定干部配备、要素配置、 资金拷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专项政策,均衡发展农村基 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避免“政策悬崖”问题的出 现。




以“五大结合”促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融合


我县幅员面积xxxx平方公里,辖xx个乡镇,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x万人。20xx 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万元,增长xx,增速排名全省中高收入组第一位。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 资源优势突出、农业基础厚重、产业特色鲜明,加之经过去年成功脱贫摘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我县 20xx 年顺利通过了脱贫摘帽省级考核验收,贫困人口减少至xxxx人,贫困发生率降至x.xx,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必要条件、重要支撑。


一是产业发展提质明显


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 xx 个、家庭农场 xx 个,规模化发展的荔枝、真龙柚、金钗石斛三大特色产业实现综合收入 xx.x 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xxxx 元。搭建“园区+乡镇+贫困户”就业平台,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设 立“扶贫基地”,集中解决 xxxx 余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加快发展旅游业,直接带动 xx 余个乡镇整体脱贫,让旅游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


二是基础保障更加坚实


脱贫攻坚以来,筹集 xx.x 亿元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新建公路 xxx.x 公里、供水管网 xxxx 公里,新改建乡镇中小学xx 所、乡镇卫生院 xx 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 xx 个、村卫生室xxx 个、村文化室 xxx 个、通讯基站 xxx 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质的飞跃。实施贫困户住房安全项目 xxxxx 户、非贫困户住房安全项目 xxxxx 户,重点打造 xx 个聚居点,补齐了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


三是乡风民风积极向上


始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感恩奋进、习惯养成”三大主题教育;创新“农民夜校+” 模式,开展教育培训xxxx余场次、受益群众xx余万人。通过“四好创建”带动法,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xx个、市级“四好村”xx个、县级“四好村”xx个;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 评选,选树县乡村三级星级文明户x.x万户;发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形成“脱贫靠大家”的强大正能量,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脱贫攻坚,我县已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好的基 础条件,但如何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整体联动、协调推进 的系统性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衔接 度、同步度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断链,加强组织保障、加大督查 考核、加快项目推进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二是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操作细则、相关配套政策需进一 步研究细化,“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还未充分发挥, 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


项目规划方面


脱贫攻坚仅仅是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实现广 大贫困村、贫困户基本达标,没有做到脱贫攻坚项目规划与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要素保障方面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但目前我县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缺口较大,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 用制度还不够完善,加上受体制机制壁垒、信息渠道不畅等原 因影响,专业人才引进困难,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块“短板”。 同时,长期居住农村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低、 观念更新慢、致富意识弱、劳动技能差,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 民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文明风尚方面


一是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愿不强,还存在“等、靠、 要”的思想。二是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和封建迷信活动,在部分农村地区仍然盛行。三是个别地区群 众矛盾纠纷还比较突出,部分乡村还存在“乡村恶霸”,甚至 个别地区宗族势力较为庞大,基层治理的有效措施有待进一步 加强。


三、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五大结合”


我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 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正确指示,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 揽,以脱贫摘帽成果为基石,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 融合。


第一,做好组织保障的有机结合


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其余县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两大办”,统筹日常工作,确保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


第二,做好体制机制的有机结合


将推动攻坚、助推摘帽一整套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打包配套”使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月工作清单制、 季度考核制、督查督办制。积极研究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决策议事机制、统筹协调机制、项目推进机制、事项跟踪 办理机制等,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第三,做好战略规划的有机结合


精准编制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编制好县级 攻坚“路线图”“施工图”“任务书”,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 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 坚“同频共振”。


第四,做好项目包装的有机结合


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结合,将脱贫攻坚需提档升 级的工业产业、农业产业、旅游扶贫、生态建设等发展项目, 以及电力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基础建 设项目,打捆编入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与 脱贫攻坚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第五,做好要素保障的有机结合


一是解决好人的问题。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继续深化实施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工作,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政策,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解决好地的问题。推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继续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 具体操作细则,并加大土地规划调整,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三是解决好钱的问题。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节余指标跨省域、市域、县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 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 索建立封闭运行的乡村振兴贷款风险金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 务等方式,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 农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