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验总结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常识
下载文档
/ 10
全屏查看
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常识
还有 1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0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常识



第一,办文见功底,需要“吹尽狂沙始见金”的厚积薄发


有位高级领导曾做过三项调查,一项是从基层调到高级机关的机关干部中,重要条件都是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再一项是到地方的转业干部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那些会写东西的“笔杆子”;还有一项调查显示,那些有发展潜力、进步快的机关干部,绝大多数是单位的“材料高手”。这个调查不仅仅限于政z*机关,在其他部门也是一样。这些年xx月xx日程安排、经费预算、组织领导等拿出意见,提交领导讨论审定后,即作为筹办会议的依据。2.拿出会务工作实施计划。对本次会议所需的各项难备工作,按内容或承办部门归归类,按时间顺序排排队,开列出共有多少项工作,以及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完成的时限等。3.组织召开协调会议,这个会议很重要,是对会务准备工作的全面部署。比如,这次保障上级的集训,我们就召开了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大家会上讲措施、提建议,会后分工抓落实,确保了整个会务准备工作顺利展开。4.发会议通知。会议通知一般包括“八要素”:即会名、主要内容、参加人员、开始时间、开会地点、会期、着装、注意事项。5.安排好生活保障。对与会人员的住室、床位和就餐桌位,固定到人,并贴好门签、摆放好餐桌座签。6.设置会场。主要包括悬挂会标、摆放背景、排定座次、架设并试用话筒,主席台座次一般按照“中为主、左为上”的惯例排定。7.进行会务检查。发现漏办事项或办得不理想的事项,要责成专人、限定时间立即补办或完善。二是会间服务要周到。主要做好以下7项工作。1.组织好会议报到,这里主要是做好接站计划,明确带车干部、车辆、驾驶员、出发时间等。2.开好预备会议,召集与会的各单位负责人对会议的具体要求进行明确。3.会场组织工作,主要是做好茶水、音响、灯光、多媒体等保障工作。4.撰写会议主持词。5.做好会议记录。 6.回收会议材料。 7.做好与会人员的返程服务工作。三是会后工作要到位。会议结束,会务工作不能同时结束,还要继续做好会议的善后工作。1.整理会议成果,如果需要的话还要下发会议纪要。2.做好财务结算。3.搞好会务工作总结。4.对会议文件材料合订留存。5.会务用品的归还和整理。6.落实会议精神和会议决定的事项。


(二)要杜绝常见的粗疏错漏。错漏是办会的大忌,很多时候,领导和与会人员对一次会议的评价,往往会集中到一些细节上,小差错往往坏大事,小漏洞常常误大局。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会议本来开得很顺利,但因为有的座次没排好,有个别首长的讲稿缺张少页,带来很大的麻烦和被动。有一年召开党委全体会议,当年获得了一个总部给予的表彰,但办会人员没有找到表彰文件,只在报纸找到了表彰通报,他们就在表彰机关那一栏写成报纸的名字,成了报社对我们进行表彰,一时间成为与会人员饭后的谈资和笑料。还有位领导讲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年召开两会要对《婚姻法》进行修订,我国《婚姻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由于办会人员粗心,印刷排版时把“夫”字误排成了“天”字,校对时也未发现,结果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天一妻制”,幸亏印刷厂的工人发现了错误,及时改了过来,否则,真就闹出了“天”大的笑话。想要杜绝粗疏错漏,一是要加强请示汇报。特别是会议的议程怎么设计,会场的座次怎么安排,有时把握不准,一定要及时请示,千万不能盲目猜测,更不要自以为是,在含含糊糊的情况下去执行。比如去年在石化宾馆组织集训,有一次宴请牵涉到上级首长、地方领导、兄弟单位领导以及我们自己的领导,餐标的摆法就很有学问,摆得不合适就会出问题。这时就不能怕“麻烦”领导了,我让办会的同志去请示领导来定,这样既体现了对领导的尊重,又降低了出问题的风险,对我们的办会人员也是一种保护。二是精心谋划各个环节。办会关键在谋划,要把功夫用在出主意,定计划、抓统筹上。每个阶段、每周、每天,包括每一项具体任务,都要周密思考,把有多少工作、怎样展开、达到什么目的、采取哪些措施等细节问题一个一个想清楚、列出来,按照轻重缓急排一排,然后逐一完成。如果盲人骑瞎马乱碰乱撞,狗熊掰棒子丢三落四,就肯定要出问题。有经验的机关干部,办会时随身都有一个小本子,把会议需要完成的工作一项一项列出来,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哪些已经办了,随时注销;哪些事还没办,抓紧协调。三是及时做好查漏补缺。会议开始之前,还要对会议准备情况最后过一遍。一个是要把每一个环节都预想一遍。比如有表彰发奖环节,奖品、各种音响设备要到位,颁奖人员要明确;如果有投票环节,要考虑票箱放在什么位置,从哪个方向投票,投完从哪个路线返回;如有发言环节,要确定好发言顺序等等,这些都要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脑海中过一过。另一个是要把每一个与会人员都过滤一遍。特别要关注与会领导都通知到了没有,切记需要直接通知领导的不要找二传手。我记得有一次下午开常委会,办会人员上午给常委逐个报告的时候,有一个部门领导的电话没有接通,后来就打电话给该部门的值班员代为通知,结果值班员忘了通知,办会人员也没有核实,导致常委会被迫推迟了半个小时。再一个是要把每一份材料都翻看一遍。我们常把材料里的错别字比作苍蝇,本来很好的一篇材料一旦有几处错误,就会使其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有缺页、倒页的问题就更令人厌恶了。结合以往的经验,材料中易出差错的地方有以下几个:一是正文以外的部分容易出错,如大小标题,落款日期等。二是字形笔画相似的容易出错,如风与凤,已与己等。三是结构层次序号容易出错,常见的是开篇申明要阐述四个问题,结果仅阐述了三个。四是排比句多的地方容易出错。总之吧,大家在写完材料之后,一定要对通篇过过目,实在没把握的地方请老机关把把关,装订之前数数页,防止犯一些低级错误。还有一个是要把每个台标都过目一遍。特别是上级来工作组,一定要把名字核实准确,把名字打错了有些领导尽管不会追究,但在心里就像埋了一根刺,很不舒服。关于台标还有个这样的事例,有次开会一个领导临时无法参加,办会人员就抓紧时间把这位领导的台标撤了,并对其它台标的位置进行了调整,但是台标调整对了,会议文件拿错了,结果主持会议的领导前面放的是讲话提纲,要讲话的领导那放的是主持词,闹出了笑话。最后一个是要把每一个关键点都复核一遍。经常办会的同志大概都知道,会议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电”一个是“响”,就是电路和音响,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很有可能导致会议无法进行。所以,重要会议必须准备好备用电源,音响设备必须在临开会之前再进行最终调试。今年上半年两次会议,一次新老政委的欢迎欢送大会,一次上级电视电话会,都是因为在“电”和“响”上有问题对会议造成了影响。另外,会议中需要播放多媒体时一般不用台式电脑,以前就出现过办会人员踢掉电脑电源导致会议被迫终止的例子。总之,关注细节是会议保障的重中之重,各个环节和部位都一定要仔细查证、反复核对,力求万无一失。


(三)要逐步领悟办会的技巧。一是既要积极主动配合,又要严格按分工办事。做会务工作,往往需要集体协调配合。办会人员要时刻知道三个“干什么”,即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知道别人在干什么,知道下步应干什么。如果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遇到什么抓什么,抓到谁算谁,会务工作非出差错不可。这里特别要注意,一般不要把一个事让多个人共同负责,这样最容易出现都在管,其实没人管,都负责,出了问题找不到人问责等问题。比如,有个单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会前安排领导与获奖人员合影留念,领导让两个干事共同负责会场,由于两人在受领任务后,分工不明确,也没有很好地通气,一个认为自己把表彰人员召集起来就行了,另一个认为自己就负责协调摄影录像,其他不管。结果两人都没把领导名字贴在椅背上,领导到时不知怎么落座。事后这事成为一个反面典型,大会、小会都批,弄得两人在机关很是尴尬。二是既要埋头抓具体,又要抬头观全局。会务工作大都是一些具体实在的事,一定要不厌其小、不厌其碎、不厌其烦,养成“埋头抓具体,办就办到底”的良好作风。在此基础上,还要统揽全局,对会议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事情,力争多了解、多掌握,事事关心,处处留意,对会议的总体安排、具体进程、人员变动、议程更改,都应心中有数,经得起首长和与会人员的询问。比如,有一次召开党委全会,领导随口问会务组的一个机关干部,这次全会一共来了多少人,还有多少没有报到。这名同志回答自己是负责保障会场的,不太清楚,尽管确实是这么分工的,但在领导那里就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三是既要面面俱到,又要善抓关键。上面也讲到了,从事会务工作一定要考虑周全,关照四方。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方方面面的情况和问题,都要设想到,有多套方案,分几手准备。这样在为领导提供决策时,让领导做选择题,不做填空题,避免牵涉领导过多的精力。但同时办会也有一些关键的环节,如筹备阶段的方案、会议须知的拟制、人员接站、会议之中首长的活动、实地参观的途中运输和现场组织、会议结束的返程安排等。这些关键环节、关键部位想细了、抓住了,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整个会务工作提起纲来,平常的吃、住、开会等,一旦顺利运转起来了,一般都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四是既要努力把事办好,又要坚持勤俭节约。会务工作离不开花钱。为了把事办好,该花的钱要舍得花,为了保证效果,不能因计较经济损失而造成大的工作被动。比如,对发现有差错的标语、材料,只要时间允许就坚决重印,不能怕花钱、怕费事而凑合着看。但也不能不计成本地片面追求热情周到,对与会人员的一些不正当要求要委婉拒绝,安排食宿、购买用品,也应精打细算,能省一点算一点,力争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实践证明,办会人员勤俭节约的观念强,“小算盘”拨弄得勤,有很多钱是可以省下的。


第三,办事见态度,需要“山到绝顶我为峰”的敬业姿态


任何机关都是办事机关,办事是机关的重要职能。所以,看一个机关干部的素质高低,一个重要指数就是“会不会办事”。会办事,有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大事要办精,难事要办成,好事要办好,公事要办正,小事要办妥。根据我这些年在机关的实践体会,“办事”有时候比“办会”、“办文”还有挑战性。办文一次不成功,还可以重写或者修改,即使质量不高也不会在面上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办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办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别人补救也来不及,办砸了就没有什么挽回的余地。怎样办好事,有能力的因素,比如说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责任,是态度,是情商。就像习主席前两天讲得那样,做实际工作情商更重要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我们的机关干部在办事能力上确实没有大问题,但在态度上个别时候有些问题。我感觉主要是执行力的问题,党委的决策不出办公楼二楼,不出党委会议室,一些机关干部表面答应得很好,但就是落实不下去。对执行不力进行分析,我觉得有以下四种现象:一是趋势执行。有的机关干部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看来头,凭好恶,为我所用,以利取舍,有利的抢着干,无利的看着办甚至绕道走。二是变通执行。有的把执行当儿戏,贯彻落实领导指示要求,找借口、提困难、讲条件,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打折扣,变形走样。三是机械执行。思想因循守旧,行动固步自封,不善于领会上级意图,不会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而是以本本对本本,盲目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致使实施过程中常常用“关于转发某某通知的通知”、“关于落实某某规定的规定”来代替执行,工作总是在纸上“打转”。四是应付执行。有的在执行上简单化,党委花了好大劲设计安排的工作,到了下面就“缩了水”,本该抓全过程的只抓了几个环节,有的甚至在执行过程中被其他工作“结合没了”。有些基层官兵把上述现象形象地描述为“四不动”:责任心不强—不推不动;照抄照搬—原封不动;坐等靠要—不给不动;实用主义—无利不动。从规律上深入查找原因,我感觉执行不力主要是有“九难”。一是“指标软”的执行比较难。中心组学习、考核等,能用数字指标统计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组织制度落实、作风建设等难以量化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难。二是“见效慢”的执行比较难。重点工作、大项任务,上下强势推进,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需要天天做、年年抓的,如“四个基本”等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三是“条件差”的执行比较难。党委给钱给物又给政策,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只提要求不给钱物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四是“讨人烦”的执行比较难。维护单位和群众利益,给大家能带来实惠,有利于落人缘的事情,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得罪人、伤感情的事情,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五是“标准高”的执行比较难。日常业务性工作、常规性工作执行比较容易;而标准要求高,需要费力劳神、艰辛努力才可能达到的,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六是“督查少”的执行比较难。领导亲自过问、检查督导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领导强调少、检查少,没有常委挂帅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七是“部门多”的执行比较难。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具体人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牵扯多个部门的工作,往往好事争着上、难题相互推,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八是“探索强”的执行比较难。已经掌握套路、抓起来顺手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对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风险和责任比较大的探索性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九是“弹性大”的执行比较难。制度规定得很明确、领导要求得很清楚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制度要求原则笼统、领导交代得含蓄,甚至只是暗示的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以上讲了这么多,归根到底还是那两句话:没有好办的事,只有能把事办好的人;没有办不好的事,只有不好好办的人。关于如何强化执行力,做一个能办事、会办事的机关干部,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急事稳办。机关干部最怕的是有些事来得比较急,催得比较紧,上面等着要,这样的事时常遇到,有时毫无准备,无从下手,更因时间紧迫,有时弄得脑袋里一片空白。急事稳办,就是越在紧急情况下,越要稳住神,不能遇事急躁,处事毛糙,慌了手脚,乱了章法。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上级要来检查组,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连上级检查重点都没沟通好自己就开始大查特查,看似很忙碌,其实没有什么效果。这时反倒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理一理,追求办事的一次成功率。


二是大事细办。越是大事越要往细处想。特别是牵涉到单位整体形象的问题、上级首长关注的问题、群众非常敏感的问题,政z*性非常强的问题,一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办得有根有据,有章有法,有理有节,有始有终。在这里也给大家讲个例子。我们经常有同志把“泌阳”打成“沁阳”,有时感觉还不以为意,但就是这个事在历史上却出过大问题。民国时期,蒋介石和阎锡山酣战中原,就在决定生死存亡的决战时,由于阎锡山的参谋人员粗枝大叶,把沁阳多写了一撇,写成了泌阳,使方位错了200多公里,阎锡山就此落败。由此可见“大事细办”之重要。


三是熟事生办。有一位老首长对机关干部提过这样的要求“写材料要把自己作为最后一关,办事要当作自己第一次办”,就是说写材料要有关口意识,不要总想着还有领导把关,办事要有责任意识,要把熟悉的事情当作不熟悉的事情来办。大家想想自己初到机关的时候,什么事都是第一次办,但什么事都很谨慎,一般出低级错误的机会很少。但机关工作不少都是常识性、程序性的,周而复始,一些工作越熟悉,越容易产生麻痹心理,越容易出纰漏。比如,传夹子。这是机关干部经常做的一件事,大家第一次传夹子的时候大多会把文件看了又看,把里面用到的法规搞得清而又清,但时间长了,有些同志可能自己都没有把文件从头到尾看一遍就敢往领导那里送。我以前见过这样的事,有个机关干部去传夹子,领导问了几句,他没答上来,领导一气之下把夹子扔出去了,他赶紧去接没接住,吓得落荒而逃。还有一句古训“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颠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讲得也是这个道理,警示我们对熟悉的事情千万不要大意,大意就要出问题。


四是有事快办。机关办事效率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同志拖拖拉拉。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领导交待一件事,期限放得比较宽,有些机关干部就是手头没事也不去干,非要等到日期临近了才去办,有时突然间又来了几个事,原来的事不是被忙忘了,就是草草了事。这里面,不排除有些同志有“时间到,任务了”的思想,总怕提前干完了,领导又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又安排其他的工作。我认为,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干工作,肯定不会有大出息,在领导那里也不会有好印象。因为机关干部之所以能力提升快,就是因为离领导近,能力主要也是在与领导反复交流中提升起来的,怕领导提意见,耍小聪明,能力就只能在低层次徘徊。关于办事,政z*部提倡的是“马上办”,就是一些能立刻办的事,说完就办,转身就落实,这样就不会误事忘事。此外,有事快办也是在培养一种好的习惯,许多人在大事上紧张不起来,在关键时刻利索不上去,大多是因为在日常事情上拖拉习惯了,突然进入紧张状态就很难顶上去。所以,一些会办事的机关干部对一些不急的事也是一有时间就抓紧去办。一方面,早办完早见成效;另一方面,早晚都脱不了要办,早办完早解脱出来,把精力转到其他工作或学习上。


五是小事踏踏实实办。作为一级机关,需要大家办的大事毕竟不多,具体到每个机关干部头上,都是些零零碎碎的小事。但有些同志却是“吃大鱼吃不起,吃小鱼怕腥气”,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去干,闲事不想管,杂事不愿问。大家应该看到,小事办好了,可能确实谁也不会注意,但小事办不好就是大事,出了纰漏就会引起领导关注,就有人追究你的责任。接电话是件小事,再普通不过了,但电话那头是看不见的考场,考官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基层群众,考的是你的为人处事,考的是你的随机应变,考的是你的人格品质。有的同志是“见了大官小,见了小官大”,一接到上级机关和领导的电话就紧张,哆哆嗦嗦话都讲不清楚,一直就是“是是是,好好好”,该弄明白的没弄明白,挂了电话也不知道该咋办;但接到基层打来的电话就趾高气扬,说话牛气得很,基层官兵虽然电话里对你很尊重,但内心其实并不买账。总的来说,做好一两件小事不难,做好一两天小事也不难,难的是一直把小事办得精巧得体。


六是凡事都按程序规则办。在机关工作过一段时间大家应该都有体会,机关办事是最讲究程序和规则的。因为,机关干部是操作层,而不是决策层,所谓办事,说到底是遵示办事,也就是按照党委的决定、首长的指示办事。所以,请示汇报是最基本的程序。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敏感问题,一定要慎重从事,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能擅自作主。我们一些股长甚至是机关干部,遇事喜欢“拍板”、拿主意,职责范围内应该果断,但有些确实是你定得了的,一旦出了问题责任你也担不了。关于哪些需要请示,向谁请示,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级请示汇报。即使有些事确实不得不特事特办,但事后也必须抓紧补齐程序。另外,办事过程中有什么最新指示,也必须及时反馈给部门领导和需要牵头负责的首长。


同志们,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是一个大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一堂课很难讲全讲透,更多地需要大家在实践去悟。希望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尽心尽责,不断增长才干,都成长为有能力、有口碑、有前途的优秀机关干部。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