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13 页
- 大小:52.55K
为您推荐
- 2023-09-30 15:23:33 园区党支部20xx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述责述廉报告
- 2023-09-10 20:58:48 XX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的报告
- 2023-09-10 20:16:13 乡党委书记述责述廉情况报告
- 2023-09-14 08:54:22 坚定信心 埋头苦干 善作善成 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工作提质进位——在全市生态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报告
- 2023-10-03 11:19:42 20xx——20xx年某市XX公司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报告
- 2023-10-02 19:26:53 20xx年主题教育整体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 2023-09-28 17:50:57 XX县卫健委书记在本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全文3808字)
- 2023-09-16 01:41:16 软弱涣散党组织考核验收情况报告范文
- 2024-01-31 00:14:04 20xx年上半年县委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述职述廉报告
- 2023-09-10 03:09:57 20XX年一季度XX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通报稿
- 2023-09-10 19:34:31 宜宾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南溪市城市建设发展调查报告
- 2023-09-26 09:14:11 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个人述职报告任职以来个人工作总结三年个人总结参考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业绩
打造“三个新高地”建设“强富美高”新吴区
——在中国共**无锡市新吴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魏多
(20xx年xx月xx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无锡市新吴区委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无锡市新吴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谋划部署我区未来发展,选举产生我区党的领导机构,立足新起点,开创新业绩,努力谱写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篇章。
一、过去工作的回顾
20xx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无锡高新区成立。20xx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无锡新区成立,与高新区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历经24年的开发建设和几次区划调整,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20xx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以无锡高新区、新区为基础成立新吴区,实行高新区、新吴区“区政合一”管理体制,我区党政体制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揭开了发展历史上的崭新一页。
回顾既往发展历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区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和转型发展引擎,在全省开发区十年位居第二,在全国高新区始终位居前列,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获得了诸多荣誉和国家级品牌,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为全市大局作出了贡献,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一)突出外向带动,奠定了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实力基础。始终紧扣发展开放型经济这根弦不放,截至20xx年累计吸引外资503亿美元,引进各类外商投资企业1500多家,其中52家世界500强投资了109个项目,引进省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9家,打造了“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建设了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外向型经济园区,形成了微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及关键零部件、物联网、新材料和新型显示、生命科技等支柱产业集群,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初现模样,其中微电子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技术全球领先,新能源产业产出规模、技术水平全国开发区第一,高端装备制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品门类齐全、规模国内领先,物联网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生命科技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十强。尤其是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以来,我区坚持“产业强区”,狠抓招商引资,狠抓有效工业投入,狠抓低效土地促收促用,区域经济稳中有进。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9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7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328亿美元、到位外资完成12亿美元,以全市4.8%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15%的地区生产总值、18%的一般预算收入、38%的到位外资和48%的进出口总额。
(二)聚焦创新驱动,激起了创新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发展势头。作为全国首批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我区始终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使命,积极呼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探索构建了以人才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模式,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截至20xx年,累计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0.5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5人。建设创业园、软件园、微纳创新园等各类科技载体248万平方米,建设国家和省级孵化器1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科技园区聚集各类科技企业总数超过1600家,园区销售规模突破300亿元。引进共建东大无锡专用集成电路研究所、中科院和无锡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院)等多家知名产学研合作体,建设和引进各类研发和工程技术中心244家,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79件。创新创业成效不断显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3.5%,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三)加强配套融合,凸现了产城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科技工业新城形态。按照以区域开发引导产业发展、以功能配套完善综合环境的开发建设思路,以城乡规划全覆盖为先导,以空间布局优化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绿色为前提,构建形成了高新园区——重点功能园区——专业科技园区——街道优化发展片区一体化开发建设格局,空港园、太科园片区、吴博园片区、工博园片区以及各类专业园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PARK经济。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沪宁高铁高新区站、京杭大运河以及多条高速公路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国际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的引进与建设增添了城市的国际化品质和元素,梁鸿湿地、吴文化广场、大遗址公园和沿运河、伯渎河慢行步道以及全区域“三横两纵一带”主干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构建了宜居宜游的生态人文环境,一座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绿色宜人的科技工业新城区跃然呈现。
(四)坚持民生优先,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共建共享的发展目的。着眼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持续实施了为民办实事工程,安居、富民、就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安全等事关民生的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至20xx年,累计拆迁各类房屋3286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0xx万平方米,安置人口21万,城镇保障性住房率先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户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9%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区中小学全部创建成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成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化建设被文化部列入示范工程。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区121个社区实现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初步建成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法治系列创建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和幸福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新市民、原住民、外籍人士等各类人群和社会阶层和融共生。
(五)强调改革争先,保持了精简高效的体制机制优势和亲商便民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体制机制优势,探索创造了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管理模式和精简高效的决策运行体制机制,并不断推进行政管理、财税与国资管理、招商引才、科技管理、社会事务与基层社区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各领域的改革,在全国首创动态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首创“百渠工程”和“云海计划”招商引才新模式,首创“互联网+产学研+众创空间”平台,首创科技企业“三期”管理服务模型。为营造亲商便民的发展环境,我区较早获得并不断放大市级管理权限,在企业和重大项目服务方面始终坚持领导和部门挂钩服务,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全省首创“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和“一个头”收费的“三个一”创新服务体系,率先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行行政许可(服务)“三集中、三到位”,率先推行部分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项目技术审查“先批后审制”、项目并联审批、重大项目“容缺预审”、建设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等具体改革举措,彰显了优质、便捷、全方位的营商理念,赢取了加快发展的“高新区速度”。
(六)强化党建引领,铸就了高新区精神品质和党建工作品牌。区党(工)委把党建作为主业主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抓发展以抓党建为引领、为保证,不断强化机关、园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各领域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创新工程,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并以“党群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长江路党建服务联盟、外资企业党群服务联盟,初步探索出外资企业党建工作新路,打造了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品牌。始终坚持思想理论武装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了“开放、创新、务实、担当”的高新区精神和“812”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构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了全社会对机关作风效能的满意度。区党(工)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民主政z*建设,探索了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人大、政协、统战等工作新路子,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有序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了应有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工)委深入学习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聚焦解决“四风”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和遵守中央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等要求,严格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特别是以案为戒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z*生态,党建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真切关心下取得的,是在高新区历任创业者建设者打下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的,是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无锡市新吴区委向全区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开发建设的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向曾经奋斗在高新区热土上的历任创业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24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我区事业继往开来,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牢把握好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为立区之本,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民生为纲统筹各项工作,奋力推进城乡一体、产城互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继承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使改革开放成为我区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发展之源;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高新区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勇于超越,保持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成绩显著,经验弥足珍贵,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发展不够,科技创新成效不够突出,城市功能配套、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执法体系不够健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不够规范,社会管理薄弱,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党的建设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开发区早期创业精神有所衰减,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少数党员干部不接地气、脱离群众,心浮气躁、作风不实,思想守成、锐气消钝,为官不为、庸政懒政,“四风”问题仍时有发生,甚至理想信念动摇、贪污腐化。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建制区组建为契机,在新起点上开启我区发展新征程
成立新吴区,是市委立足新常态,从全市大局出发,着眼于明确我区行政法律主体地位和高新区健康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次经济社会管理模式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原有体系流程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性重构与再生。全区上下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划调整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委对高新区(新吴区)的定位要求上来,有序推进区划调整各项工作,细化了工作任务,建立了工作体系,有序推进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区党政各部门的筹建,公正合理选优配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筹建工作班子,同时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到区划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有力地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换挡减速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民生事业齐头并进。
建制区成立,如何开启我区发展新征程,现实地摆在了各级党员干部和全区人民面前。市委对新吴区发展寄予厚望,全区人民寄予殷切期盼。站在24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是一段艰苦创业的难忘历程,展望未来,将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历史性地交给我们擎笔书写。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区划调整和建制区成立后我们将构建全新的体制机制,行政法律主体地位的确立,社会领域的“补短板”以及必然要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激起我区新一轮的发展动能。我们坚信,今后五年和更长一段时间,是我区创新驱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区体制机制转换、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收获期”。我们要抓住区划调整和建制区组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在新起点上开启我区发展新征程,不断增创改革发展新优势。
我区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以产业强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调存量、优增量,固优势、补短板,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z*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三个新高地”,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吴区。
“三个新高地”,即科技创新新高地、现代产业新高地、对外开放新高地。科技创新新高地,就是科技创新要素汇集,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科技活动与国际融合,科技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科技创新水平及效应与国际同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走在苏南各高新区前列,创造更多发展经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呈现企业集聚、技术集成、产业协同、应用示范效应,在全国全省创出品牌声誉。到20xx年,万人拥有本科以上人才达到3600人,五年新引育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0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00家,五年新增挂牌上市科技企业15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5%。现代产业新高地,就是制造业基础雄厚、生产性服务业发达、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起,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成为核心内涵和鲜明标志,构建起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未来五年工业投入确保年均增长15%以上,并高于全市平均2个百分点以上,累计新增工业投入3500亿元,实现在“十二五”基础上翻番。到20xx年,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关键零部件、生命科技产业等3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对外开放新高地,就是外资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通关高度便利化,国际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疗体系完善,建立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的营商环境和国际化的人居环境。五年新增到位外资60亿美元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到位外资占比70%以上。五年累计新批对外投资企业150家,新增对外投资总额18亿美元。20xx年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量比重达40%,技术出口达5亿美元。
“强富美高”,即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经济强,就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享誉海内外,市场主体充满旺盛活力,整个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到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600亿元,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百姓富,就是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到20xx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3000元和33000元,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9%,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环境美,就是有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到20xx年,全区单位GDP能耗在现有基础上下降1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72%,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70%,林木覆盖率达到23%,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市融入自然,现代风情融入江南传统,城乡大地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诗画美景展现在220平方公里土地上。社会文明程度高,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素质高、社会风尚好、文化软实力强,公平正义得到保障,尊法守法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为风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到20xx年,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达到90%,城乡居民依法自治率达到99%,全区政z*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五大战略”:一是产业强区主导战略。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区道路,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制造强促进工业强、以产业强支撑经济强。二是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围绕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广泛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和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方式,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三是全面开放带动战略。面向日韩、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强化对外经济交流合作,调优外贸产业结构,提升外资规模质量,吸引和聚集全球高端要素,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四是绿色生态融合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绿色化,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产城融合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公共服务、城乡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五是民生共建共享战略。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鼓励创业致富、勤劳致富,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满意度。
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坚持这“五大战略”,让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扩大开放、推进共享的发展氛围更加浓烈,在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全区上下要在新一轮的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立足自身职责,深入研究思考,创新工作举措,确保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厚植现代产业新优势。正确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内资与外资之间的关系,以现有产业为依托,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巩固提升国际先进制造业。坚持“项目为王、产出为王、效益为王”,坚持外资、国资、民资、公众资本“四轮驱动”,拓广外延式增长,深挖内涵式增长,既要“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也要“铺天盖地”的中小项目。瞄准产业“四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工厂总部化”,大力推进微电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及关键零部件等重点支柱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完善现代服务业。引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服务体系完善、品牌效应显著的服务业骨干企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提升发展层次。推进吴博园、梅里古镇等连片深度开发,打造休闲度假、文化旅游新名片,建设中国无锡健康产业先行发展试验区。要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互联网+农业、生物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精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优化创新创业软硬环境,促进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创新驱动在经济增长中的实效。要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引才用才聚才模式。打造创业广场,汇聚各类科技服务业态,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重点产学研合作体的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太科园片区建设,强化科技孵化、研发、人才创业主体功能,把太科园片区打造成独具影响力、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热土”和国际化创新创业中心。推动生命科技园、国家软件园、微纳创新园等专业园区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强化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持,推广“本土企业+高端人才+创新项目”的创新模式。加强协同创新,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要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水平。实施“互联网+科技管理”,实施科技企业“三期”精准扶持政策,完善企业初创阶段股权投资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科技企业挂牌上市。
(三)跨出开放经济新步伐。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广泛参与国内外市场合作与竞争,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要扩大对外开放领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发展。推进中美、中欧多领域合作,实施国际合作园区共建工程,加快建设中韩(无锡)科技金融服务合作区等国际合作园区。提升综合保税区功能,创建国家级自贸试验区。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无锡海峡两岸金融与科技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要拓宽外资利用范围。深入实施招商“百渠工程”、“云海计划”、“金巢工程”,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引进外资研发中心,推进研发本土化。积极引进国际金融机构,发展国际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中心、区域销售(配送)中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和养老、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及国际化社区建设。要调整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产品升级换代,做强一般贸易,鼓励民营企业出口,推进进出口企业业务属地化,推进贸易便利化,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四)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按照集聚、集群、集中、集约发展和推进“多规合一”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协同力度,加快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推进“人、城、产”交融。要深度拓展区域建设发展空间。以区域东部、东北部和南部“生态走廊”以及沪宁高速、京杭运河、锡通高速“交通走廊”构成的“一环”为基础,强化“商贸区综合服务核”和“太科园片区商务研发核”两大核心区建设,打造“长江路发展轴”、“震泽路新华路发展轴”和“伯渎港泰伯大道发展轴”三条城镇发展轴,精心谋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镇域规划。要大力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新安(太科园片区)着力建设全区政务金融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发区、创新创业新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试验区和国际化滨水生态区;硕放(空港园)着力建设临空型高新产业集聚区、现代商务商贸新城镇、苏南立体交通新枢纽、国际快递物流集散地;旺庄着力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先行区、制造与智造融合示范区、产城互动样板区;江溪着力建设服务型经济发展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谐民生及社区建设管理示范街道;梅村着力建设集深厚文化与现代风尚于一体、工业与商业配套发展的产城融合新市镇;鸿山着力建设生态农业湿地保护区、医养文化旅游休闲区、优势产业转移承接地。要优化完善区域基础设施配套。重点规划建设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太科园片区城市轻轨,优化公交线路及场站,推广“智慧新吴”示范应用。
(五)迈上生态文明新台阶。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试点园区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要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优先发展低碳、清洁、资源利用率高的产业。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水利设施建设、有机废气处理提升行动,提升区域防汛排涝、控源截污能力,促进水质和大气质量稳步改善。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优化生态绿化体系,加快美丽城乡建设。要强化资源集约利用。推进闲置土地促收促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强化污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深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实现企业间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和信息共享。要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全面推行环境管理网格化,建立健全环境审计制度、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资源补偿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以及环境信息报告公开制度。
(六)激活深化改革新动能。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取向、民生指向,抓好各项改革的系统谋划、协调推进和落地见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依托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引领需求、激发需求、创造需求。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支持企业重组兼并,优化政府性投入机制,强化社会资本参与。大力推进企业降费减负,降低企业融资费用、物流贸易成本,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行光伏电站建设,推进企业直购电。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区政合一”运行模式,建立“以区为主、区街联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推进依法行政,推进人员分类管理、依规管理。推动动态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深度运用,构建“一中心三平台+N个应用”的智慧政务服务总体运营架构。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构建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及考核评估体系,推广实施中关村“新四条”先行先试政策,落实各项高科技企业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科技资金使用办法,放大科技资金投入产出效应。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机制。要推进政府投融资及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资金使用管理和问责等制度,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收支编制和执行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厘清事权与支出责任,提升区、街财权与事权匹配度。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建立定位明确、业务清晰、主业突出、运转高效、监管科学、保障有力的国资国企格局。
(七)提升民生幸福新水平。加大民生幸福工程投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要增进民众获得感。促进全民创业和就业,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切实增加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推广货币化拆迁安置政策,健全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住房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托底”救助体系。要提升民众幸福感。建立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教育体制,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完善医疗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要强化民众安全感。推动“政社互动”、“三社联动”,构建多方参与、一体联动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立体化现代治安防控体系,构筑全方位公共安全网,健全多元化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消防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社会稳定。
蓝图易绘,创业惟艰。在新的起点上增创改革发展新优势,必须放大“区政合一”管理体制优势叠加效应,既要防止新吴区行政管理职能虚化,更要防止高新区创新优势弱化。区划调整后,管理体制变了,但我区在市区板块格局中体量位次没有变,发展使命没有变,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主阵地和改革开放窗口的地位作用没有变。要继续保持高新区精简、统一、高效的运行模式和决策机制,继续保持高新区优质、便捷、全方位的营商理念,继续保持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服务上的那股“拼劲”,继续保持高新区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勇于争先的“精气神”,继续保持高新区核心竞争优势,对内提高对全市发展的支撑度和贡献度,对外确立国内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定位,比投资强度、比产出效益、比服务水平,实现综合竞争能力在国家高新区中争先进位、力拔头筹。要围绕建制区成立推进经济社会管理各领域的改革,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强化依法行政和合规管理,强化全社会管理调控能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区域产城融合,强化区街上下联动,强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的统筹,特别是强化党的建设。
三、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为我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重大而紧迫的政z*任务,以往我区在干部人事、作风廉政建设、规范管理上发生一些问题和案件,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党的建设不到位,组织覆盖不全、工作力度不够、制度不健全,重业务、轻党建,重灵活变通、轻制度规范,党建工作制度失之于宽、举措失之于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空白点”,甚至在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管理和制度“真空”。在新吴区扬帆起航之际,我们要以更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新高度,强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是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只有把“全面”和“从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才能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要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快打造“三个新高地”、建设“强富美高”新吴区的根本保证。打造“三个新高地”、建设“强富美高”新吴区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事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的伟大工程,只有把发展伟大事业与推进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以伟大工程引领伟大事业,把党建工作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创造新业绩。要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根本动力。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要有新状态。当前,我区正处于负重爬坡、转型换挡的关键时期,能不能克难前行,关键在于能不能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解决好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纪律作风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顽强斗志,才能增强凝聚力、提升执行力。全区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入实施党建创新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实现管理更严格、纪律更严明、干部更清正、政z*更清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一)夯实党员干部思想基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拧紧拧牢思想的“总开关”。要补足精神之“钙”。推动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z*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自觉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成效。强化党(工)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树立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要筑牢党性之魂。全体党员要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始终坚定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宗旨、党的组织,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要严格遵守党内政z*生活准则,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z*生活制度,经常性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政z*生活的政z*性、原则性。要常修为政之德。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重视加强道德养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传统美德、恪守社会公德、遵从职业道德、培育家庭美德、修炼个人品德,做社会的道德楷模。
(二)从严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高的标准、实的措施、严的纪律选好、用好、管好干部,努力打造一支堪当改革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要选好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习XXX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选好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把真正能干事、干成事,干实事、有实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防止“用了一个人、误了一摊事、伤了一批人”。要严密选人程序,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化党(工)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把牢动议提名、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关口”,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买官卖官者得逞,不让脚踏实地的好干部吃亏。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干部梯队。要用好干部。干部用当其时、用当其位,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干部资源的效益。要知人善任、因才而异用好干部,努力做到干部个人与岗位相适合、与班子相契合。有的擅长发展经济,有的擅做群众工作,有的专于具体业务,有的长于通观全局,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都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以事择人,努力地做到人岗相适、才位相当,对那些立场坚定、品德素质好但个性鲜明、优缺点比较明显的干部,要在把握本质和主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管好干部。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以认真的态度从严管理干部,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对干部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严格要求,让其始终感到头上有利剑、心中有戒尺、耳边有警钟。要把对干部的关爱寓于严格管理中,严字当头、情在其中,最大程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抓牢抓强基层组织。适应经济发展、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新变化,毫不放松地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延伸到最基层、最前沿,强化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构筑保障发展、维护稳定的稳固基础。要优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以基层组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选好带头人。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坚持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明确服务职能、完善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制度、创新服务品牌,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的水平。要构建区域大党建格局。坚持组织联建、资源互享,党员联管、活动互促,人才联培、发展互助,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统筹推进辖区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合党群公共资源,强化典型引领、示范推动,合力选树打造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尤其是外企党建工作先进集群,建立区域联动、内涵多元、覆盖有效、特色鲜明的党群“服务圈”。要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把更多政策资源和服务投向基层,常态化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三解三促”活动,扎扎实实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要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基层干部更好地担负起推动基层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任。
(四)强化党的制度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做到建制度、明法度、严约束。要提高制度科学性。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需要,坚持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本着纪严于法的要求,加快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规范制度体系。要增强制度操作性。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加强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既有严管干部、约束行为的办法措施,又有加强监督、追责问责的保障措施,扎密扎牢、扎紧扎严制度“笼子”,有效划清“红线”、明确界限、增强刚性。要强化制度实效性。切实抓好制度执行,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查处违规、变通、规避制度的行为,确保制度执行到人到事。
(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做到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真正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加强党纪党规教育,系紧守纪“扣子”,使严守党纪党规成为全体党员内在的自觉追求。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五个必须、五个绝不允许”要求,自觉抵制关系网、潜规则等歪风邪气的腐蚀,政z*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始终做到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要持之以恒改进作风。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作为改进作风、明纪守规的“硬杠杠”,巩固当前作风向好的态势,紧盯不正之风新动向,深挖细找、坚决查处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做到寸土不让、一抓到底。“小事”、“小节”见态度见作风,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z*敏锐性,转变固有观念,打破陈规陋习、惯性思维和习惯做法,切忌在“小事”、“小节”上犯大错误。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同步,努力营造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党员干部要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做到“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切实增强执行力,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中梗阻”和庸政懒政。特别强调,在对干部从严管理的同时,要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把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区分开来,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对敢负责的干部负责。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围绕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z*生态目标,加强反腐倡廉,党(工)委统一领导、直接主抓、全面落实,把“五张清单”做细做深,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使执纪的“利剑”始终高悬,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干部中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z*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地生根。要聚焦主业主责。准确把握管党治党的总体要求,坚持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严格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把管党治党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面负责、亲自谋划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从严治党工作,真正成为从严治党的书记。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党的建设。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区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党组的领导,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履职尽责,支持群团组织发挥联系群众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各级党(工)委(党组)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细化刚性要求,逐级传导责任,层层压实责任。健全党建工作考核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管党治党思想重视不到位、不认真履职尽责的领导干部,及时跟踪问责、限期纠错整改,对责任不落实、顶风违纪问题突出或接连发生腐败案件的地方和单位,严格实行“一案双查”,以刚性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各位代表,同志们,事业催人奋进,我们鼓励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探、大胆干,勇做创新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大力支持胸襟宽、眼界宽、思路宽的开拓者和创业者,大力支持埋头苦干、身体力行、励精图治的实干家,让在新吴区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外来投资者、科技创业者、一切劳动者在新吴区有激情有梦想、有雄心有抱负,共同演绎个人成功、区域发展、人民幸福的动人篇章,共同绘就跨国公司汇聚、创业活力迸发、生态人文迭现、民生幸福和谐的美丽图景,使全区环境是花园、氛围是校园、生活是家园、创业是乐园,使我区成为“区政合一”的体制范本,成为产城融合的实践典型,成为“强富美高”的现实画卷。
各位代表,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伟大的事业已经起航,省、市委和全区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XX领导同志为XXX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央和省、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不懈奋斗,着力打造“三个新高地”、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吴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