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大全在中国共**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收藏文档

在中国共**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下载文档
/ 14
全屏查看
在中国共**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还有 1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4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


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姜堰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xx年xx月xx日)


李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泰州市姜堰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xx月xx日趋突出,传统产业提升力度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低,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二是面对区域竞争新态势,重大项目支撑作用还不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城乡统筹和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充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富民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四是面对从严治党新要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科学描绘“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宏伟蓝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姜堰80万人民的共同期盼。蓝图激励人心,实干托举梦想,踏上新的征程,姜堰迎来了加速崛起振兴的“黄金五年”。


未来五年,将是姜堰增创优势的战略机遇期。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诸多的困难挑战。但是,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省“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等“七大战略”启动实施,姜堰作为泰州东部新城,对外开放空间更加广阔,区域融合发展更具活力,将会迎来新一轮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好优势,充分利用好机遇,完全可以全面融入苏锡常都市圈,分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溢出红利,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新优势、实现区域发展新跨越。


未来五年,将是姜堰产业转型的全面攻坚期。当前,姜堰承担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态仍然艰巨,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转型升级正迎来大量的利好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xx姜堰行动实施纲要、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三十条措施有力落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日益明晰。只要我们在发展导向上更加注重量质并举,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发展模式上更加注重绿色增长,就能够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发展持久力。


未来五年,将是姜堰崛起振兴的加速推进期。放眼全省,苏南发达县市纷纷提出了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苏中县市也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面对区域竞争态势,姜堰发展正进入大投入、大产出并重的战略拐点,产业转型正进入扩规模、提质效并重的关键时期,城乡格局正进入展形象、优功能并重的崭新阶段,人民群众思富思进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既是新一届区委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崛起振兴的追求谋划发展、审视工作、检验成效,姜堰发展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为主题,以“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为主线,深入实施“项目兴区、环境立区、富民强区”三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z*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姜堰。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必保一个建成、实现两个高于、突出三个创建、做强四个品牌。必保一个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有更广代表性、更多获得感、更高满意度的全面小康。实现两个高于: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泰州平均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50%以上。突出三个创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做强四个品牌:进一步做强生态、旅游、教育、建筑四个品牌,提升姜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做强生态品牌,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保持空气清新、水体清澈、环境清洁、绿意充盈,打造安居乐业福地。做强旅游品牌,坚持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叫响“锦绣姜堰、湿地溱湖”旅游品牌,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做强教育品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放大名校示范效应,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擦亮“教育之乡”金字招牌,打造成长成才基地。做强建筑品牌,发挥“建筑强区”品牌效应,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建筑集团,壮大姜堰建筑大军规模,跻身“中国建筑之乡”行列,打造勤劳致富宝地。


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不断凝聚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朝着“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三、奋力开创姜堰崛起振兴新局面


未来五年,更加需要我们苦干实干、拼搏奋进,紧紧围绕“五个坚持”,推动姜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提质增效并驾齐驱,全面开辟产业转型新路径


紧扣功能提升、产业升级,大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具有姜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1.彰显现代农业特色。主动融入泰州城北现代农业走廊建设,深化农业改革创新,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特色水产、设施果蔬、高效经作、优质稻米等产业布局,突出蔬菜、葡萄、香菇等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各镇5000亩特色园区建设,加大农业“三品”创建力度,培育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规范引导规模经营。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和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家庭农场监测、管理,完善家庭农场准入、淘汰制度,培育一批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稳步发展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强化金融支农创新,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险种,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全省领先。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实施东部干线沿线10万亩高标准农田、桥头万亩家庭农场示范区等项目;深入推进农机装备向新型机械升级、农机作业向全过程延伸,农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加快建设智能农业服务平台,推进自动控制、智慧粮食仓储等“互联网+农业”技术应用,智能农业技术应用覆盖率达50%以上。


2.铸强工业经济支柱。落实中国制造20xx姜堰行动实施纲要,加快“两化”融合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开票销售年均增长10%以上。巩固主导产业地位。以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为方向,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做大体量、拉长链条,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速形成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良好态势。提升传统产业档次。充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纺织服装、金属制品、仪器仪表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转型步伐,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之路。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坚持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体经济是姜堰经济的命脉,必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准的服务,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3.放大旅游品牌效应。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一方面,探索“全域旅游”新模式。围绕打造长三角知名休闲度假养生目的地目标,加快构建“一核三区”旅游格局。“一核”,大溱湖生态旅游发展核极。全面实施古镇改造提升、湿地公园提升等工程,建设溱湖大健康产业园,培育“医、药、养、游”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三区”,城区历史文化旅游区。提升古罗塘旅游文化景区,完善人民公园休闲街区配套,推进万竹园改扩建,加快天目山文化新城建设,丰富历史文化轴线内涵;乡村休闲旅游区。依托溱湖大道、沈马公路沿线,发展精品民宿、农家客栈,拓展休闲体验新空间;宗教禅修旅游区。深度挖掘宗教文化资源,推进观音寺、净业寺等建设,打造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禅修养生度假胜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旅游综合体,建设一批主题酒店、特色餐饮、演艺展示项目,搭建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加大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力度,“十三五”期末,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24亿元。另一方面,激发服务业态新活力。巩固提升步行街、北大街、东大街等传统商圈,统筹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发挥智谷软件园集聚优势,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电商和大数据等新型业态发展。加快公共型保税仓库建设,打造苏中地区内河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鼓励商业银行向镇区拓展业务,探索保险行业支持地方发展新路径。强化房地产政策扶持,规范引导商品房开发,促进全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4.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坚持做大市场、做活机制、做优结构、做强企业,推进建筑产业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备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引导建筑企业注重资质升级,优化经营结构,加快实现从房屋建造向水利、电力、轨道交通等专业领域拓展。鼓励建筑企业抱团发展,抢抓“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机遇,开拓境内外高端市场,新增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创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名优工程。


(二)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全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始终秉承开放理念、创新思维,走出一条开放创新同步推进、相互融合、互动并进的发展新路。


1.项目建设再突破。牢固确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抓招商、始终不渝抓项目,打造更多经济增长新亮点。坚持科学招商引进项目。紧扣产业发展方向,加强项目开发研究,发挥驻外招商平台作用,聚焦北上广深、日韩港台等区域,突出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以企招商,全力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落户。坚持转型发展催生项目。鼓励引导企业立足自身实际,与央企、国企以及世界500强开展技术创新、嫁接合作,加强与国防军工领域合作交流,主动融入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深化对接中催生一批优质项目,在攀高附强中争取一批合作项目,推动企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坚持资本运作培植项目。引导企业以合资合股、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企业资本“裂变式”扩张。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盈利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后备企业,推动企业在合适板块挂牌上市,形成结构合理的企业上市发展梯队,力争“十三五”期末上市企业突破10家。坚持区域合作共建项目。依托昆山高新区姜堰工业园这一平台,深入开展南北合作共建,借助先进园区产业、管理、招商网络优势,主动顺应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腾笼换鸟”节奏,承接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取向、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优质项目,到“十三五”期末,共建园区落户企业20家以上。


2.园区发展再提升。园区是项目集聚的主阵地、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必须集中精力做强载体、做优功能、做实成效。高抬目标定位。开发区与科技园区坚持一体化发展,积极实施开发区三年行动纲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装备园区突出调优结构、转型升级,放大“省级油气装备出口基地”优势,打造起点较高、特色鲜明的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度假区深入实施“湖镇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五区同创”步伐,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农业园区突出“四园一体”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开发区。强化功能提升。坚持“产城融合”理念,推动园区由基础建设向功能开发转变,建立健全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电子商务、融资租赁等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以及投入、用人、激励等机制,推动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向镇街集中、经济发展职能向园区集中。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引导重大特色项目有序落户重点园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区域合作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巩固园区对外开放主体地位,通过建立友好城市、海外委托招商、设立境外招商平台等途径,大力推进境外重点国家和地区招商工作,构建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的外资项目招引机制,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以上。引导出口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和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全区外经外贸工作水平。


3.科技创新再发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省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机构,组建产学研联合体、院士工作站,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高位嫁接、异地孵化,推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突出高端人才引进。深入推进“三水英才”计划,全面实施“堰归来”工程,大力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企业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力争引进“千人计划”专家5人、省“双创”团队4个以上。突出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省级高新区、创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集聚区,推动智谷软件园创成省众创空间、省创业孵化基地。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实现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多重融合。


4.深化改革再攻坚。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突出重点、合力攻坚,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着不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实施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推进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管理,规范社会中介和行业协会行为,实现服务能力、政府权力、市场活力正向叠加。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公共财政收支体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巩固改革试点成果。全面完成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任务,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建设“多规”信息平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提升司法公信力。全力支持张甸镇简政放权试点,探索形成城镇发展新路径。


(三)坚持功能品质齐抓并举,全面丰富城乡融合新内涵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致力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主动推进泰姜深度融合、城乡互动融合,建设生态宜居、精致秀美、富有“三水”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点打造“1+2+N”城镇发展格局。“1”,是中心城区,增强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市规模、功能品质的全面提升,打造活力充沛的泰州东部新城。“2”,是溱潼和蒋垛两个小城市,溱潼镇放大历史文化和生态湿地特色,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型小城市;蒋垛镇立足教育、生态、宗教、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建设成为姜堰南部、有带动力的文化旅游型小城市。“N”,是特色小镇,坚持“产、城、人、文”为一体,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围绕产业创新、健康服务、历史文化等要素,科学制定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打造城镇建设新的亮点。


2.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围绕做优、做特、做精目标,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进一步补短板、提质态、强功能,彰显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规划建设,建成一批充满现代气息的标志性建筑和生态小区。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优化天然气、污水处理等管网布局,建成一批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游园。保持老城肌理风貌,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整治,促进区域有机更新。优化功能配套。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新328国道、353省道、姜高路、红旗大道等道路改造建设,着力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强化城区道路建设和交通组织,优化城镇公交体系,高标准实施城市慢行系统和公共自行车项目,加快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区“绿改停”。加快饮用水深度处理,统筹布局学校、医院、养老、文化等机构,实现规模扩张与功能完善同步推进。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搭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基础网络、应用支撑和智能服务体系。推进城市网格化、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完善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推动行政管理执法向镇村、社区延伸,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突出规划引领和环境打造,努力建设自然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的美好家园。推进一体化发展。坚持以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把集镇作为吸纳人口、集聚产业的重要节点来打造,进一步完善布局规划,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危桥改造,加快天然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注重特色化导向。稳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深入梳理乡村肌理风貌,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保护好历史遗存、传承好传统习俗、展示好风土人情,充分彰显乡村特色和韵味。坚持长效化管护。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持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落实“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加大人力、物力和经费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层各级抓长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村庄环境长治久洁、宜居宜人。


4.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强化环保“红线”意识,坚守生态“底线”思维,使绿色生态成为姜堰的靓丽名片。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城市,实施清洁能源发电上网和集中式供热。实行更加严格的区域环境准入制度,健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建设工业污水处理中心,抓好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开发区化工园区企业外迁,实现“关停并转”目标。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实施“蓝天、绿地、清水”工程,健全大气污染监测和防治体系,注重区域水源保护地以及湿地、林木等资源保护,大力开展城乡绿化造林,有序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加强重要水系水体保护和治理,升级改造新通扬运河等河道,加快整治黑臭河道,恢复河道引排、生态、景观功能。不断深化生态创建。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强化生态修复和保护,注重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补偿,构建城乡生态安全屏障。放大生态综合效益,推进全民生态保护行动,形成低碳、文明、健康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坚持共建共享同向发力,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新高度


以均衡普惠、共建共享为目标,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1.多措并举促进脱贫致富。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共同迈入全面小康。一方面,致力增收富民。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民素质提升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组建一批农村示范专业合作社、扶持一批创业就业典型,推动农民增收向多领域、多层面和多业态发展。大力推进精准扶贫,高度重视低收入家庭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动态监测、联动帮扶、政策托底等工作机制,20xx年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另一方面,致力产业强村。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通过市区两级机关帮扶、帮村筹建标准厂房、盘活闲置资产等措施,拓宽村级经济增收渠道,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20xx年所有村集体年收入达35万元以上。


2.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社保基金风险控制,巩固提升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改革成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合理布局老年人活动场所,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住房保障能力,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拓宽社会救助渠道,积极化解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教育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外拓合作办学空间,推动姜堰教育更高层次优质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健全区、镇、村(社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人口健康信息系统,探索“互联网+全民健身”等新型服务模式,建设游泳馆、体育馆,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3.深入推进文化姜堰建设。以惠民利民为根本,推进文化姜堰建设迈上新台阶。增强先进文化感召力。用好“行走的课堂”、“百姓名嘴”等载体,发挥“激情三水”等平台作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开展“美德善行榜”、“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深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引导市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增强文化事业吸引力。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规划建设姜堰大剧院,扩容城区公共图书馆存量,提升镇区综合文化站质量,增加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量;做实“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品位高、覆盖广的文化服务,争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坚持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融合,依托溱湖旅游度假区和城区文化旅游休闲区、智谷软件园和天目山遗址公园,构建“两区两园”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发挥重点文化企业、重大文化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项目。借助“互联网+文化”,推出一批文化创意项目,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五)坚持民主法治协同并进,全面构建社会治理新秩序


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切实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姜堰、法治姜堰。


1.加快依法治区步伐。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在法治轨道内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加强执法司法公开,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公平公正的突出问题。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健全法治惠民长效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进“七五”普法,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2.完善综合治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协调保障机制,深入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扎实开展社会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形成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多元化解体系。坚持以现代科技为引领、基层基础为支撑,有效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涉黑、涉邪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完善社区自治功能,推进社区减负、政社互动,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联动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公共安全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持全社会平安稳定。


3.加强民主政z*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z*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规范履职、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监督,支持政协推进政z*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强化基层民主建设,丰富民主形式,推进党务、政务、企务、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强化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切实做好统战、对台、民族宗教等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z*局面。


四、切实担当“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z*责任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全区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姜堰“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提供坚强政z*保证。


夯实对党忠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把思想建党作为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理想信念。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把锤炼党性修养作为终身的必修课,尊崇XXX、遵守党规,严肃党内政z*生活,补足精神之“钙”、深扎信仰之“根”,不断增强政z*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站稳政z*立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政z*敏锐性和政z*鉴别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在思想上、政z*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汇聚思想共识。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决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锻造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坚持严格选任与严格管理并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优化干部选任机制。全面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和“四有”干部特质要求,树好“以实绩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人岗相适配好干部,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作用,让能干事、干成事的有更大空间,让有潜力、有才华的有更多历练,让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有更好回报。强化干部能力提升。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充分利用党校、党委(党组)中心组等平台,更大力度提升各级干部组织经济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困难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各级干部运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实践,成为支持改革的促进派、推动发展的实干家。严格干部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责任分明的干部管理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制度,从严规范干部日常行为,加大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把严格管理监督贯穿于干部成长发展全过程、工作生活各领域、思想行为各方面,推动党员干部在严格约束之下奋发作为。


构筑群众信任、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建立常态化党建工作巡查机制,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在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主动适应经济结构、党员流向、群众需求新变化,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力度,把党组织的“根”延伸到“神经末梢”,有效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在配强带头人上下功夫。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考核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从致富带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复退军人等群体中选拔培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拓宽优秀党组织书记提拔使用渠道,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热情;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作用,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基层干部队伍。在提升影响力上下功夫。以“六强六过硬”为抓手,深入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


锤炼真抓实干、勤政为民的优良作风。作风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事业成败,从区委带头、从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大兴亲民爱民之风。始终坚守公仆本分、恪守公仆职责,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感受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尺,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根据群众意愿干工作、办事情,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诉求,关注民情民生,努力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团结群众,用富民惠民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善于把上级部署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善于把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在关键时期尽非常之责、立非凡之功,以过硬作风担负起人民赋予的职责。大兴雷厉风行之风。大力弘扬“马上就办”作风,紧盯各项目标任务,立说立行、紧张快干,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坚决冲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沿阵地,干在环境艰苦复杂的基层一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突破,确保区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保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高压态势。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严格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责任落实到岗、把任务分解到位。党委(党组)书记把第一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既挂帅又出征;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严格落实监督责任,加大“一案双查”、责任倒查追究力度,确保责任落实全覆盖、无缝隙。严肃党风党纪。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纪律执行抓早抓小、纪律监督从严从实、违纪查处严查快办。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纪律约束,树立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切实把好做人做事、为官用权、交友交往、亲情感情的边界。严惩腐败行为。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反对腐败,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对违反制度规定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办一起,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健全预防腐败体系,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可能产生腐败的风险点,狠抓制度完善和刚性执行,压缩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以优良党风政风推动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小康的征程任重道远,崛起振兴的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XX领导同志为XXX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继往开来、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奋勇争先,为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姜堰而不懈奋斗!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