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大全在中国共**苏州市吴中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收藏文档

在中国共**苏州市吴中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下载文档
/ 15
全屏查看
在中国共**苏州市吴中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还有 1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5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


为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城乡协调、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在中国共**苏州市吴中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金洁


20xx年xx月xx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苏州市吴中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了!


这次会议是在吴中区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阔步迈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顾总结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审议确定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苏州市吴中区第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苏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为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城乡协调、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苏州市吴中区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站上更高起点


区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是吴中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围绕“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坚持“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工作导向,大力实施“四轮驱动、四大板块”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政z*、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区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吴中“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先、稳中求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部署,紧密结合吴中区情实际,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602.3亿元增至950亿元,年均增幅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翻番至121.1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305亿元增至159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亿元增至335亿元,年均增幅10.8%。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9.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4倍;进出口总额533.6亿美元,其中出口339.8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2.4倍。国有、集体经济所有者权益分别达496亿元、179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4倍、1.83倍。农村村均稳定收入超1200万元,户均分红5260元,较“十一五”期末全部翻番。第二届中非民间合作论坛、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首届世界语言大会、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央视中秋晚会、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等一批重大会议和活动在我区成功举办,XX领导、XXX、刘云山、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出席,太湖吴中成为国家一张外交名片,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质效引领,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制定实施《吴中区绿色发展纲要》,完成千企升级创新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和“112”工程任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千人计划增至2名,省双创人才19人、市姑苏领军人才37人,万名劳动力高技能人才数达560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清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2万亩,工业用地亩均税收由8.7万元增至15万元,新兴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35%提升至54.9%,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城区获批筹建省级吴中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升级综合保税区。全面完成服务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6+4”旅游服务业提升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3.4%,吴中太湖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落实“四个百万亩”保护发展任务,现代农业“6+1”产业工程和三大农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产业格局更加清晰,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认证各2个。至“十二五”期末,全区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2.8:56.1:41.1优化为2.3:48.7:49。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法治,内生活力呈现新气象。成立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吴中区全面深化改革意见》。全面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出台政府权力“四张清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启动建设,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逐步完善。木渎镇大力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试点,高新区与长桥街道、西山农业园区与金庭镇实行“区政合一”,区卫计局、市场监管局大部制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持续深化国资经济、集体经济改革,成为国家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成立全国首家“农民集团”,建成运行国有资产监管云平台、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法治吴中建设,全面实现“六五”普法目标,获评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区法院被最高院授予“全国模范法院”称号,入选最高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和全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和谐为重,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全面完成“十二五”十大民生事业及每年度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69.2%提升至73.6%。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目标,累计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医院卫生院8家,新增公益性文化设施10.3万平方米,高分通过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获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306个,建成保障性住房43.1万平方米、9779套,实现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累计组织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11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8.9万个,“零就业”和“零转移”贫困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市本级全面并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5.2万元、2.6万元,年均增幅10.2%、12%。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吴中区志》、《吴中文库》出版发行,宝带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10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累计达22项,《春雨江南》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文明城市示范区等称号。扎实推进平安吴中和政法队伍建设,连续5年(20xx~20xx)荣获全省“平安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无邪教示范县(市、区),区国安办连续两年被国安部评为“一级国安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测监管措施不断加强,智慧农村、村民联系卡、出租屋超市、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创新举措深化推广,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速构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统筹一体,城乡环境展现新面貌。吴中太湖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城南、越溪、双湖板块功能形态加快提升,度假区文旅商集聚区、环太湖酒店集群建设有序推进,高新区“十大重点项目”形态初现,各中心镇产业布局、城镇功能、生态环境持续完善。中环吴中段、东西山环岛公路等8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已建、在建轨道交通33.9公里,千吨级航道实现零的突破。数字城管网络架构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每年度十大工程,创新“五位一体”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由65%提升至9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完成湿地生态恢复项目7个,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林地绿地总面积达33.7万亩,获评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统筹推进涵盖950个自然村庄的《吴中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两山一镇”、“两河一江”等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实现国家级生态镇、市级以上生态村全覆盖,获评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首批联系点。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自身建设获得新提升。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扎实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加强区委自身建设,制定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严格要求全区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开展“两个差别化”考核和“实名制”推荐干部等工作,顺利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升、结构明显改善、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四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经济薄弱村扶持、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全面开展“三级联述联评联考”,落实完善“四联双提、三访三促”等机制,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力抓好中央、省市巡视巡查整改落实工作,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开展“清风行动”,“四风”积弊得到有效整治。深入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连续十年开展“思廉树廉讲廉”主题教育活动,暴式昭廉洁文化品牌不断打响,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完善。全面推进民主政z*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实现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统战、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关工委、科协、残联、文联、红十字会以及各垂直管理部门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上下共商大计、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取得的喜人成绩,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吴县、吴县市和吴中区历届班子打下坚实基础上,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吴部队、武警官兵和海内外各界朋友发挥作用、热情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共**苏州市吴中区第三届委员会,向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解放思想是根本法宝,坚持科学发展是根本目标,坚持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坚持执政为民是根本宗旨,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但在回顾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活力不足,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的力度仍然不够;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影响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的隐患因素仍然存在,群众文明程度和社会自治水平有待提高;宣传和思想政z*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战斗堡垒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个别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三大布局、四大红利”描绘美好蓝图


经过五年的奋斗拼搏,吴中区已经站上新的起点。回首往昔,历届历任领导班子和全区干部群众,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谱写了吴中发展的壮丽篇章。今天,新一轮发展的“接力棒”交到当代吴中人手中,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十三五”时期,是吴中推动改革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转型期,也是突破瓶颈约束、增强发展后劲的攻坚期。从宏观形势和自身条件看,今后五年我们仍然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全区上下务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和趋势,准确把握吴中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在新的起点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今后五年,吴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在“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美好蓝图下,以“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为主题导向,全力推进“三大布局、四大红利”战略重点,全面深化重点改革事项,着力彰显城乡一体、文旅融合、绿色生态品牌特色,统筹推进经济、政z*、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城乡协调、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是未来五年引领吴中全局工作的主题导向。历史是路,社会是车,文化是车的动力。对当代吴中人来说,“吴文化”既是物质层面的“山水苏州”,也是精神层面的“人文吴中”。“新吴中”是“强富美高”新江苏新苏州在吴中落地的具体实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吴中探索。


建设“新吴中”,必须根植“吴文化”中风物清嘉的美丽乡土,探索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绿色发展之路。太湖是江南之母,吴中是太湖之心。太湖地区是古吴文化的孕育发源地,以洞庭东西山和光福、木渎等为代表的吴中山水城镇,从来都是天堂苏州、吴地文化重要的物质承载和精神家园。这方风物清嘉的乡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宝贵的一方宝地,是一代代吴中人基于自然财富创造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基础源泉。在当前“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须立足于独特的区域资源禀赋,把青山绿水作为发展底色,以保护生态环境来保护生产力,以改善生态环境来发展生产力,在发展实践中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绿色发展之路。


建设“新吴中”,必须根植“吴文化”中博大隽永的文化遗产,探索以创新融合为引领的特色发展之路。勤劳勇敢的吴地儿女,在吴中大地创造了以园林、古镇、古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以香山帮建筑技艺、昆曲评弹、苏绣缂丝、核雕砖雕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古镇古村、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均列江苏县级之首,这些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吴文化所蕴含的精致完美的工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持之以恒推进创新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吴中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经济的结合点,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方向,着力发展先进制造、精致农业、现代工艺、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展现更多的“吴中特色”。


建设“新吴中”,必须根植“吴文化”中以文化人的先贤传统,探索以城乡一体为引领的文明发展之路。吴中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先贤辈出,形成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以澹台灭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忧乐文化,以蒯祥为代表的工匠文化,以席氏等洞庭商帮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暴式昭为代表的廉洁文化,以太湖游击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等,彰显了崇文重教、爱国爱民、勤劳勇敢、经世致用等文化特质,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代吴中人民。要把这些优秀的先贤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贯通,以“乘数效应”放大传统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以文化人、熏陶民风,全面提升城乡居民自治水平,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凝聚起建设新吴中的强大合力。


——优化一核一轴一带“三大布局”,是未来五年“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美好蓝图的具象目标。“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以主体功能区为划分依据,以生产力要素集成集约、高效利用为目标,是新常态下从条块分割的“行政区经济”向协调联动的“经济区经济”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在苏州建设特大城市征程中展现“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品质内涵的必然选择。中心城市核、先进制造轴、生态文旅带三者互相依存、互补互促,是吴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心城市核以长桥、城南为中心,辐射越溪、郭巷、太湖新城和木渎等片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原则,打造吴中产城融合、紧凑集约、建设精致、产出高效的主阵地,构筑苏州金融商贸、科教文卫、优质地产、高端人才等资源汇聚的新高地,形成引领全区发展能级全面提升的动力源。长桥、城南要加快推进“再城市化”,实施城市修补和更新,全面融入苏州中心城区同城发展。沿人民路中轴,高标准规划建设匹配苏州国际化特大城市门户形象和功能的地标商务区,形成实至名归的“苏州主城南中心”。太湖新城要围绕规划、建设、功能“三位一体”,以智慧、生态为导向,践行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努力成为苏州21世纪城市建设新标杆,带动中心城市核能级提升、形态提质。越溪、郭巷片区要加快补足城市配套功能短板,做实做美“居住吴中”区域特色。木渎要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完善功能内涵,与苏州高新区无缝对接,成为“苏州城西副中心”。


先进制造轴以甪直、胥口为两端,串联开发区吴淞江科技产业园、综合保税区、旺山工业园、东太湖科技金融城和木渎金桥、临湖装备产业园等产业带,纵贯吴中东西,是全区对接《中国制造20xx》、实施“实业兴区”战略的主战场。这条制造业轴的建设水平和转动力度,决定着吴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吴中产业结构的健康程度,决定着吴中各项事业的家底厚度,直接影响吴中在区域竞争中的格局地位。开发区要进一步擦亮国家级金字招牌,以科技产业人才为引领,以高端制造、创新研发为重点,当好全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龙头引擎”,在国家级开发区方阵中不断争先进位。甪直、胥口和木渎金桥要以建设长三角知名工业小镇为目标,着力在模具和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上集聚发力,以点串轴、以轴带面,着力筑就吴中先进制造业发展根基。


生态文旅带以环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为主体,涵盖度假区(香山、金庭、光福)、吴中太湖旅游区(东山、旺山、穹窿山)以及临湖、横泾、藏书等区域,既是全市全区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又是吴中传统文化集聚地、旅游资源密集区,更是吴文化传承、产业结构转型、城乡一体发展的主引擎。要依托香山“文旅商小镇”、金庭“健康生态小镇”、光福“工艺小镇”等特色定位,使度假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进一步擦亮东山“影视小镇”、临湖“原乡园艺镇”、木渎“千年古镇”、穹窿山“清幽智慧第一山”、甪直“神州水乡第一镇”等品牌,推进文化、旅游融合互动,加速形成布局合理、资源统筹、形态优化、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黄金地带”,推动吴中由苏州文旅大区向苏州文旅强区迈进。


——以推进重点改革转化“四大红利”,是未来五年吴中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破题之策。落实到吴中区,就是要紧扣重点改革事项,创新供给,提升质量,加快转化“四大红利”,为吴中未来五年跨越发展积蓄新的动能。


要把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经济红利。结合当前全民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深入挖掘全区生态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态文旅、农旅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山水体验、文化创意、康体养生、休闲农业等中高端休闲度假业态。以文化旅游业为核心促进全区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做大做强,让“山水苏州”成为更加引人入胜的山水,让“人文吴中”孕育融入现代的人文,让生态文化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要把低效存量土地转化为转型空间红利。针对全区建设用地规模偏大、亩均产出偏低、使用效率不高的现实,历史辩证地看待过去粗放开发的实际,针对未来土地供应收紧的现实情况,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严守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严格落实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1+N”等一揽子政策。以“探索工业经济供给侧改革”方式路径,加速推进“再城市化、再工业化”进程,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水平,腾退转优、转型升级,在挖掘存量中为全区发展赢取新的空间。


要把组团经济实力转化为统筹集聚红利。新常态下,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再走“蜂拥而上、一哄而起”的发展道路。要在过去“板块竞争、做大规模”的基础上,打破行政界限,优化区域产业规划,完善板块绩效考核制度,以要素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功能配置最优化为目标,强化“产业跟着定位走、要素跟着产业走”工作导向,更好地发挥政府服务企业职能。按照规划引领,大力推动“板块招商项目统筹发展”、“分类推进国企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在保护激发各地发展积极性的同时,形成对外竞争全区一盘棋的“大拳头”,全面提升经济整体发展能级。


要把大量常住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吴中区现有115万常住人口,是人口大区,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区。必须准确把握人口作为生产要素和治理成本的“双刃”属性,统筹抓好高端紧缺人才引育和劳动力素质提升两项工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优化正向互动,逐步提高全区常住人口人才占比和人均产出,加快把较大人口数量转化为以人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发展红利。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水平,进一步协调平衡好社会自治和政府服务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今后五年,我们要围绕“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主题,实施“三大布局、四大红利”战略,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城乡协调、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具体目标任务是:


——经济稳中求进,保持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xx年翻一番目标。到20xx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左右,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于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40亿元。


——创新引领转型,提升质量效益。质量效益迈向中高端,以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到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2.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高层次人才突破1.3万人。


——生态绿色健康,环境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等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70%,城镇绿地率提升到40.5%。


——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主导产业。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传统文化有效保护传承,文旅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强化。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5%。


——城乡服务均等,社会文明和谐。以标准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6%、9%,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床位45张,每千人执业医生数2.5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5%,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3平方米。法治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均达92%以上,和谐社区达标率98%,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5个。


今后五年,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z*经济学的指引下,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动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人才优先不动摇,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强大合力。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实现绿色发展


更好更快推动绿色发展,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吴中的必然选择。推动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根本动力,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一)以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吴中发展新飞跃


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三大布局、四大红利”的核心就是经济工作,中心城市核与先进制造轴,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硬功夫和着力点,也是打造生态文旅带的基石和支撑,更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托和关键。


一要坚持效益与速度并重,提升产业能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注重高端要素集聚与高端产业发展的“相辅相成”,在做大总量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巩固实体经济基础地位。全面实施吴中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等一揽子“实业兴区”意见,做到加大招商力度与扶持本土企业同步推进,“智造吴中”与“质造吴中”双轮驱动。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环节的质量效益,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到20xx年制造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58%。高水平推进吴淞江科技产业园、东太湖科技金融城、太湖科技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中小企业孵化平台以及工业载体功能提升。积极探索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各类工作。加强企业挂牌上市梯队建设,形成百家登陆资本市场企业规模,打造一批竞争能力处于行业领头位置的龙头型企业、科研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的支柱型企业。推动服务经济跨越发展。提高检验检测、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优势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水平,到20xx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2/3。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放大高端度假酒店集群效应,完善邻里中心模式的社区商业布点,大力倡导养老健康、教育培训、文体旅游等消费模式。坚持科学布局、完善配套,丰富居住地产、工业地产、商业地产等品种供应,优化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形成“居住吴中”品牌效益。注重“三驾马车”战略支撑。今后一段时期,投资、出口、消费仍是拉动经济的有效手段。要继续发挥有效投入的拉动作用,以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为重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为目标,全面实施“十三五”重大项目滚动储备和投资计划。充分发挥股权投资、产业引导基金牵引作用,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引导企业突出创新与开放,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打好外贸稳增长“组合拳”,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全区招商工作机制改革,统筹协调高端项目招商引资,加快推动战略性、旗舰型重大项目落地。


二要坚持改革与创新并重,实现动能转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加快释放改革红利。要敢于自我革命,向体制机制改革要红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创新审批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发挥重点改革事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推向纵深。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挥开发区与高新区两个主阵地作用,全力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区。支持高新区积极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鼓励先行先试、奋力争先进位,推动省级高新区向国家级迈进。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构筑发达的中小企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无缝衔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氛围,实现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的“同频共振”。精心构筑人才高地。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东吴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力度,落实“千人计划”专家引进专项办法,建立“1+N”综合资助扶持体系,优化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着力打造吴中高层次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重视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技能型人才、紧缺型人才引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积极筹建升格吴中技师学院。进一步发挥人才推动发展的“源动力”,到20xx年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120人以上。


三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优化城乡布局。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突出以人为本,努力建设“智慧吴中”,以信息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更加智慧智能、更加科学高效、更加有序便民。构建新型城乡格局。突出“真山真水”特质,与苏州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找准吴中定位与优势。加强规划统筹、顶层设计,以中心城市核为重点,全域推进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生态规划等“多规融合”。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发挥好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将城乡建设统一到共同的载体空间上来。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惠合作、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有共享,加强城乡组团间的有机联系,形成错位互补、一体发展的整体格局。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统筹推进道路交通、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水利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做好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给排水等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有效增强城市承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城市功能现代化水平。在加快形成“八横九纵”快速路主干道格局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窄马路、密路网”体系,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水平。优化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做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的城市修补、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征收拆迁安置工作。提升长效管理水平。按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城市网络化管理,构建责任清晰、履职到位、齐抓共管、管控有力的城市环境治理机制。转变城市治理理念,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形成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管理格局。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满足人民舒适生活需求。


(二)以区域特色品牌锻造核心竞争新动力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理念科学,未来才能行稳致远;特色是优势的沉淀,特色鲜明,发展才能突破重围。要坚持从区情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塑造品牌,锻造出吴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要以公共服务均等为核心,打造城乡一体品牌。公共服务均等是城乡一体的核心内涵、关键所在,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的基础工程、根本保障。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完善“四个百万亩”空间形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做好全区59.1万亩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优化“6+1”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加大农耕文化传承力度,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发展,推动“一村一品”、“一镇多业”,延展完善农业产业链。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构建“大园区、大产业、大生态”的吴中都市农业新格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尊重各类村庄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做好规划、全力推进,保护传统风貌、维系田园乡愁,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因地制宜发展度假养生、生态养老、休闲餐饮、文化禅修、果品采摘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公共产品功能,抓好长效常态管理。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利益表达,注重发挥新乡贤文化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乡风的独特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集体经济质效。激活农村产权要素融资能力,加快集体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深入推进国家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全面开展股权固化,稳步推进政经分开,不断提高合作经济组织分红水平和覆盖广度。发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用,规范运作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平台,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突出精准扶贫、加大反哺力度,增强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到20xx年全区集体经济所有者权益达270亿元,户均分红达7800元。


二要以太湖全域旅游为核心,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吴中太湖是典型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实现太湖全域旅游是吴中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突出顶层设计,增强发展能级。以成功举办第九届省园博会为新起点,把握“全域、乡村、度假”三个关键,深入推进《吴中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实现观光型旅游产业向体验型休闲度假产业转型。按照环太湖生态文旅带的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加快项目落地,实现功能错位、特色发展。大力推动全区旅游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旅委实体化运作的权责与功能,加强全区旅游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探索成立吴中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努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加强遗产保护,提升竞争实力。古镇、古村、古迹是物质形态的历史遗存,与吴地表演艺术、手工技艺、风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元素都是承载文明历史、传承太湖文脉、维系乡情乡愁的重要载体。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坚持综合性一体化保护利用,以“构建古镇古村保护利用机制”为重点,以申遗为目标,深入挖掘历史价值、旅游元素与文化内涵,实现活态保护、有效传承、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吴中文旅产业的竞争实力。引育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发展路径,打造区级专业开发运营平台,吸引有实力、有眼光的市场主体参与,使“最好的资源在最专业的人手中发挥作用”。依托吴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发挥金枫广告产业园、光福工艺文化城、舟山核雕村、香山工坊等载体作用,大力发展动漫影视、工艺美术、网络软件、创新创意等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文化+”新兴业态,实现文化旅游与科技、金融、互联网等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靓吴中文旅特色产业。


三要以红线转化红利为核心,打造绿色生态品牌。生态红线不单是刚性约束,更是倒逼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继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深入研究分析生态红线,着力挖掘内在优势,努力转化发展红利。突出生态项目建设,推进区域功能优化。“清水工程”要以保护太湖水环境为核心,大力实施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扎实推进各类水环境提升工程,到20xx年农村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维持100%,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蓝天工程”要着力完善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抓好七子山等重点区域巡查监管,及时排除学校、居民区等敏感区域污染隐患,切实加大雾霾治理力度。以绿化、彩化、本土化、效益化为导向,持续开展绿化造林,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净土工程”要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监测和生态修复试点,促进土地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突出生态制度建设,明确政策机制导向。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以保护为前提,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进一步强化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和生态红线管理,用制度保护好吴中的“绿水青山”。完善环境监管执法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密防控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统筹要素资源为目标探索完善板块绩效考核制度,突出正向引导和反向约束,完善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各板块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突出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人居生活品质。全面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支持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碳交易和排污权交易,进一步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建筑现代化、工业化步伐,推进太湖新城创建国家级低碳社区和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加强宣传引导,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入心入脑,让每一个社会成员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三)以优秀吴地文化引领社会文明新高度


社会文明程度高,既是建设新吴中的必要条件、重要内容,又为建设新吴中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要全面统筹精神文明、民生福祉、平安稳定等各项工作,全力建设文明和谐美好吴中。


一要根植吴地传统,实现文化传承、社会文明、公民素质同步提升。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沃土、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展示当代吴中人的最美风貌。弘扬吴中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吴中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加快建设博物馆,把公共文化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吴中文化地标,发挥文化在滋养精神、熏陶民风上的独特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对外影响力,唱响“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加强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培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展现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强化公民素质道德教育。紧紧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道德教育教化网络和环境。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慈善文化、志愿文化,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打造“诚信吴中”,让“守信者一路畅行、失信者寸步难行”。


二要改善群众福祉,实现社会服务、公共供给、保障投入统筹并举。改善民生福祉,不仅是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也是以“家家仓廪实衣食足”推动“人人知礼节明荣辱”的关键路径。注重兜好底线,健全社会保障。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推进扶老、救孤、扶贫、优抚、慈善等福利事业发展,逐步扩大社会救助范围,稳步提高城乡救助标准,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立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到20xx年城镇年新增就业1.5万人,吴中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5%以上。注重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服务。全面启动“教育吴中”区域品牌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发展”,加快学校建设,保障“学有所教”,提速“学有优教”。积极实施名校名师计划和师资发展提升计划,适度引入品牌高校资源、名校资源,探索区内名校集团化办学,全力打造优质均衡的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吴中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整合卫生、计生妇幼保健资源,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人才学科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为抓手,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注重提质扩面,完善便民体系。完善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区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加大文体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优质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进一步打造“环太湖体育健身圈”。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要深化依法治区,实现平安稳定、公平公正、和谐有序有机统一。展现社会文明新风貌,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根本保障。坚持以优化社会治理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深化平安吴中建设。牢牢守住公共安全这条底线,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严厉惩治各类恶性犯罪活动,整顿规范社会金融秩序,不断提升市民群众安全感。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体系,切实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氛围,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日常监管执法,切实保障校车校园、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可控。持续深化法治吴中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强化领导干部法治理念,提升政府决策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充实基层执法力量,积极推行综合执法,全力打造“阳光政府”。做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保障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高司法权威性和公信力。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健全立体化、社会化普法格局,着力培养公民法治信仰。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重大群体性、突发性社会事件预警监测处理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进信访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城乡社会治理联合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社会治安“三网合一”,推广创新社会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积极开展“三社联动”,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夯实政z*保障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坚定不移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积极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推动管党治党工作迈上更高台阶,为“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提供坚强政z*保障。


一要强化思想政z*建设,增强听党指挥行动自觉。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XXX、党规和XX领导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增强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确保全区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z*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基层党校阵地建设和基层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积极抓好非公企业、社区、村居群众的思想政z*教育工作。坚持“党校姓党”,大力实施“精准培训”,推广应用“互联网+党建”、“情景式党课”、“微型党课”,深入推进“百人千课下基层”宣讲活动,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专题化、差异化、科学化。要牢牢把握党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全社会宣传弘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构建“党政主导、各方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宣传”格局,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凝聚更多力量。


二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事业发展中坚力量。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真正将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锻造吴中事业发展中坚力量。深化完善“两个差异化”考核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实施“优苗精培”计划,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加强干部交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领导选任制度改革。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干部谈心谈话、函询诫勉、事项报告、档案核查及违规追究责任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有为激励、无为问责”的制度体系。紧扣区情实际,打造吴中特色的“四敬四有”干部队伍,即:敬慕“老人家”,在重温马列经典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心中有党”的好干部;敬爱“老百姓”,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改善民生福祉,做“心中有民”的好干部;敬仰“老天爷”,在尊重自然规律中实现绿色发展,做“心中有责”的好干部;敬重“老祖宗”,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培育核心价值,做“心中有戒”的好干部。


三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有力战斗堡垒。坚持政z*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统一,坚持分类施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着力增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展“百名好书记”专项建设行动,着力在“选、训、帮、管、激”上下功夫,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事、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进一步完善党建考核问责、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严肃党内政z*生活。深入推进富民型农村党建、和谐型社区党建、效能型机关党建、创新型“两新”党建,大力实施“X旗飘红耀吴中”、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和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先锋领航计划”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和先进典型。不断完善“四联双提”制度,推动党代表工作室建设。统筹加强基层法治化、信息化、区域化党建,继续抓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稳妥慎重地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


四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z*生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领导和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执纪、履行职责。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既要挂帅更要出征,推动督促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化“三转”工作,明确职责定位,突出主业主责,切实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格落实中国共**《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探索改进巡察方式,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开展好“三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三色勤廉预警”机制作用,引导教育领导干部遵守XXX、遵规守纪。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国有集体资产监管、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完善财政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各项规定,宣传弘扬、大力践行“团结拼搏、创新超越”的园博精神,健全完善作风效能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干部担当精神。


五要强化民主政z*建设,发挥党委统揽全局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牢牢把握协商民主正确政z*方向,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协商议政、共谋大业。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和群团等工作的领导,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群团工作的政z*性、先进性、群众性,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港澳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努力做好双拥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为吴中发展筑起更加坚强有力的钢铁长城。


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委及常委会自身建设,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与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领导经济发展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z*责任相结合,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加强对各级党组(党委)的领导,强化其政z*领导责任。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同志们,吴中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蓝图催人奋进,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XX领导同志为XXX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为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城乡协调、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不懈奋斗,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使命的光辉业绩!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