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课党史党课材料: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
收藏文档

党课材料: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

下载文档
/ 7
全屏查看
党课材料: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
还有 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7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党课材料: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xx月xx日)。另一方面,媒介话语霸权所带来的风险。西方国家依靠强大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在话语体系的竞争中往往更有底气,尤其是凭借英语在世界的强势地位,对以汉字来呈现的中国价值观形成包裹和吞噬。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精心策划的议题和讨论,主宰着媒介传播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国际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中牢牢掌控着话语主导的地位,令话语弱势的国家难以招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时常会面临“无言”或“失语”的风险。总之,西方媒介霸权作为当代文化霸权的主要形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对全球文化的宰制,可以预见的是,西方国家通过手中所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会愈加强势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三、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不能秉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模式,而是要构建系统的治理思路和路径,即构建治理格局、完善治理制度、创新治理技术,最终落实到增强治理能力上,以此才能有效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治理。


其一,“布好一盘棋”,构建治理格局。首先,构建媒体融合传播格局。逐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断融合,要处理好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之间的关系,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尤为注重控制资本在网络媒体中的野蛮生长,防止网络媒体因资本的逐利性传递负面能量;另一方面要注重新媒体建设,让新媒体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其次,健全多元主体治理格局。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平台自觉、社会协同、民众自律的多元治理格局,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统筹各主体的治理力量,形成治理合力。注重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力度,推进互联网企业和平台自律,提升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增强广大网民的媒介素养,以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


其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网络治理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方面,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等;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制度基础。今后在网络立法统筹协调、防控机制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坚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具体而言,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推动全党全社会认真学习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其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在网络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着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和政z*认同培育工作。另一方面,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控体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有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动向,为此需要在识别、预警和防控机制上不断完善。具体而言,完善网络审查制度,针对网络信息进行基本的识别和判断,找出网络空间中威胁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所在。在内容识别的基础上,完善网上信息实时监测与跟踪系统,建立等级评估标准,推进预警系统建设,进而谋划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其三,创新治理技术,提高专业水准。网络意识形态是与网络技术相伴相生的,网络技术在网络意识形态的产生、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大力推进网络技术创新,既是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网络霸权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国内网络治理水平和能力的主观需要。一方面,推动网络核心技术创新发展。要大力发展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科技发展绕不开的网络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研究非对称性技术、颠覆性技术,赶超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特别是针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神经网络芯片等关系我国产业长远发展的技术,从国家层面超前谋划布局,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争取掌握未来技术垄断新赛场的规则制定权和主导权。在技术发展创新中,尤为注重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成果性转化,完善转化体制机制,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和规制。利用新媒体技术,尤其是善于利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方式,将算法技术应用于新媒体,占据媒体传播和网络舆情监测的制高点。加强对网络虚拟技术的规制,避免网络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信任衰退危机”效应、算法智能异化产生的“信息茧房”现象,营造和谐信任的网络空间氛围。制定有效的监测、预警、反馈机制,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跟踪和监控,避免因传统技术手段滞后带来的治理不力现象,从而净化网络空间。


其四,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无论是格局构建、制度完善,抑或是技术创新,最终落脚点都体现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上。只有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将制度、格局以及技术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在转化过程中,着重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辨识力、理论创新力、舆情引导力。首先,提高思想辨识能力,这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前提能力。在工作过程中,树立政z*意识,针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要有清醒的鉴别能力,能够精准区分学术问题、政z*问题及思想认识问题。其次,提升理论创新能力,这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发展动力。要在深入学习贯彻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努力提高理论的“供给力”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再次,强化网络舆情引导能力,这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核心能力。一方面,针对日常化的网络生活空间,要有把控网络状态全局的能力,始终把控网络舆论导向和氛围;另一方面,针对突发性的网络舆情事件,要具备大数据思维方式、社会矛盾化解能力,针对应急性网络舆论事件要具有强大的处置能力和高超的处理艺术,及时化解不良舆情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对网络动态的引导能力,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奠定坚实基础。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