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关于二十大学习心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收藏文档

关于二十大学习心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下载文档
/ 7
全屏查看
关于二十大学习心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还有 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7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二十大学习心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党的XX大报告中,XX领导XXX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特殊地位作出了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他还勉励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脚踏实地加油干,扎扎实实往前奔。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最核心、最长远、最可持续的良策就是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壮大特色富农产业。各地需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社会资本,推动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新,完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间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共同致富。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党的XX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立足长远,求真务实,尝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领农民探索致富道路,仍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要素供给不够畅通




城乡要素流动存在困难,农村“失血”问题仍较严重,缺失相应的人才、资本、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覆盖存在空缺,产业发展前景不太明晰,对人才的吸纳承载能力不太强。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工资水平差距,人居环境和工作条件仍有待改善,青年人才对基层工作有较多顾虑,乡村难以吸引急需的创新人才。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也存在一些困难,产业生产经营相对分散的特性增加了技术利用的困难。普遍年龄较大和受教育较少的农户,不易接受能够用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认知不足。从创新创业环境看,人才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较突出,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一些政策措施存在棚架、空转现象;融资难是制约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的最大瓶颈,尽管有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但由于额度较小,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生产基地普遍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问题较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二)从业人员观念有待转变




基层从业人员现代生产知识和经营意识较缺乏。一是缺少现代科学种植管理的知识。对绿色种植、品种选育、合理施肥、农产品的控产提质等知识较缺乏,对新事物、新理念接受能力较弱。二是较少具备品牌和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基本上只管“种好”,缺乏培养产品品牌的意识,对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比较谨慎保守。在销售上,以盼人上门收购的被动式销售为主,主动开拓市场、延长产业链的意识不太强。三是市场风险的承受力较差。在种植品种选择上,多是“随大流”,较少考虑市场波动,易导致“大小年”现象,一旦歉收,往往一蹶不振。




(三)金融服务创新不够充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更是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杠杆、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关键渠道。但是在抵押贷款方面,适用于乡村的抵押物评估体系还不太完善,评估过程较多依赖主观评判,抵押物不便于估值。农地交易不活跃,抵押物处置周期长,变现难度大,风险补偿基金普遍未建立。农业保险在市场中的推广率不高,市场主体参保积极性有待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比例较低,仅弥补物化成本,个别地方实际操作不太规范,甚至是走过场,没有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市场波动等多方面影响,风险源头较多,对应的农业险种复杂多样,客户散布各地,大大增加了农业保险的营销成本。农民风险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造成农业保险资金池偏小,一般的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四)农业科技利用率不太高




我国虽然拥有诸多农业科研机构,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较为滞后,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比例仍然较低,科技支撑作用还没有在乡村特色产业中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快,在农户中推广的低效率阻碍了科技资源的充分运用,影响了产业革新和加工链深化。农业科研机构的地域分布较不均衡,且存在着越是对农业科技需求大的地区文教行业越是落后的现象,供需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断层。农业科研系统对于基础农技知识的科普工作不够重视,相关激励机制和工作计划较为滞后,科研从业人员对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也未得到普遍宣传,行业生产人员对此认识不够深刻,对农业科普、农技培训存在敷衍了事情况。




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一)贯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




一方面,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带动群众就业致富。实施公职人员回乡工程,允许符合要求的退休公务员、教师、医生回乡志愿服务。实施社会人才下乡工程,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家、科技人才等下乡。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回乡下乡创新创业,引导城市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同时也要完善对于基层人才的评价机制。另一方面,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加强规划引导,编制投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引导工商资本有序投资农业农村。从根本上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降低工商企业进入成本。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提高工商资本防范风险能力。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贯彻XX领导XXX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完善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创新城乡基础管护运行模式,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提升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坚持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分级分类投入、财政投入稳定增长、金融有力支持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强力推进平安乡村、智慧乡村建设,完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体系,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的职能下移、服务下沉举措,营造乡村发展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城市要素流向乡村。




(三)拓宽技术培训及研发领域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高质量利用是产业做强做大的必要条件。地方政府可以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积极对接,及时接收行业的最新技术与成果,包括产品生产加工、品牌推广、种子选种育苗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媒介,建立完善可持续的农技指导和推广机制。除组织农户开展集中培训和技术答疑等活动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农户在生产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必要时进行对口技术服务和农技指导。建立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和农业知识科普体系,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资源,让农业技术真正在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




(四)创新农村金融模式




对现有农村金融模式进行创新将是对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大助力。一是鼓励产业资本投资特色农业,通过为乡村提供相应的生产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配套生产与服务更加系统化与科学化,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的多元经营主体区域协同发展。二是扩大抵押担保范围。根据各地实际,结合最新政策法规,总结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完善价值评估、风险防范等配套机制,探索土地经营权参与融资的新型金融模式,最大限度盘活现有资源。巩固和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权能,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丰富有效抵押物品种,提高农村贷款的易得性。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兰考和卢氏经验,健全小农户的信用评估和信用管理制度,尝试发放更少条件限制的小额信贷,发展灵活多样的普惠金融。引导和鼓励中原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自主审批权限较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效率。




(五)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




政府部门引导工商资本,以农村基层社区合作社为投资对象进行特色农业项目开发,保障农户在与外部资本投资农业项目的合作博弈中的利益诉求。社区合作社来组织农户生产,有利于提高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与普通专业合作社相比有独特优势:首先,社区合作社有助于强化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夯实了合作社的组织基础;其次,社区合作社的形式提升了基层农户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便于争取政策扶持;最后,利用社区合作社组织农户投入相关项目,能促进合作社与外来企业的合作更平等,农户的利益更有保障。总之,要将产业资本的技术、市场等优势用好用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社区合作社的能动性,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




(六)加大产业宣传力度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成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和黏合剂,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一方面,可组织相关从业人员,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地方电视台等渠道宣传各地特色产业,结合追根溯源、故事宣讲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讲述,既能更形象地宣传当地产品,又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加知名度。另一方面,尝试组织各种特色农产品外宣推广,举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等节庆活动,打响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增加产品曝光度;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全国各类农业(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强与电商产业园对接或者自建电商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协调推进,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产业化、景区化、休闲化为目标,以当地产业基地、生产中心等为载体,挖掘产业特色,融入企业文化,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和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电商、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特色景区。在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重塑乡村文化,带领广大村民在致富道路上奋力前行。




根据各地特点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XX领导XXX在延安考察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新时代以来,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落地与顺利推进,广大农村地区正在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进行各种富有成效的农村改革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