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调研报告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xx04262154001
下载文档
/ 4
全屏查看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xx04262154001
还有 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4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我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文化宿迁”建设两步走的目标:




即到 20xx 年建成“文化设施齐备、文化特质鲜明、文化生活丰富” 的文化大市;然后跟上全省步伐,建设文化强市。在基本实现文 化大市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初,我们做出了 “十二五”向文化强市迈进的总体安排。围绕“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的新 任务,就加速全市文化建设做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一、当前现状近几年来,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宿迁文化 建设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 化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至去年底,省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部达标,全面实现了“县有三馆、镇(乡)有一站、村有一屋”的目标。五年累计投入 1.5 亿元,建成了 16 个市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104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 1330 个村级农家书屋, 尤其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苏北率先达标。引导建设了农家大院 65 个,建成了博物馆、雪枫纪念馆、文化名人馆等各类特色文化场馆 60 余个。二是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持续举办创业文化节、西楚文化节、




骆马湖渔火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我市被命名为 “中国创业之城”, 西楚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负盛名文化艺术节”。以广场文化市民乐、民间文化乡亲乐、节庆文化大家乐的“三乐”为主抓手,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 3300 余场,完成送戏 2400 多场,送电影720xx 多场,送图书近 40 万册。三是文艺创作成效明显。设立了政府文艺作品楚风奖。电视 剧《美丽的中国结》、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大型音舞诗剧《虞 美人》荣获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历史 性突破。四是文化产业逐步兴起。率先在全国、全省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市歌舞团、县(区)剧团影院等 44 个文化单位全部改制到位,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组建了报业传媒集团和广播电视集团。设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20xx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0.83 亿元,同比增长32.9%, 占GDP 比重 2.05%。我市文化建设虽然不断取得进步,但与党中央文化建设的要求、与宿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产业落后于事业发展。 由于经济欠发达,加之观念上存在简单的事业性文化思维误区,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不足,基础薄弱。二是文化设施落后于服务需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服务质量和普及率较低。影院、


剧院等各类文化场馆、文化综合体仍然较少。三是文化创作落后于文化活动。文化人才队伍短缺,领军人才严重匮乏,文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四是文化特色落后于发展要求。对于宿迁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弘扬缺乏深度, 还缺少富有鲜明地方特色及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三、对策建议目前,我市的文化建设正处于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步, 文化普及向文化提升进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的发展时期, 文化在于内容,内容依靠特色,特色需要发掘、生产和传播。为此,提五点建议:1、在文化生活内容上创特色。着力抓好“三个提升”: 一是在特色文化的主题上提升。以培育创业文化、发掘西楚文化、展示运河文化、放大酿酒文化、兴起创意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宿迁的地域文化不断增加浓度、积淀厚度、提高亮度。对现有的主题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进行优化整合,现阶段尤其要丰富和创新西楚文化节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挖掘和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现象,今年将举办全国性的象棋和举鼎大赛。不断提升古徐文化、虞姬文化、酒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




以更多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二是在特色文化的创作上提升。围绕五个重点文化内容,建立全市文艺作品创作题材库,每年编制文艺精品项目创作计划,确定项目资助经费。在文学、戏剧、影视、 书法、摄影、美术等各个门类,抓好重点作品和优势项目,每年扶持推出 1—2 部在全省有影响、有创新价值的优秀作品,冲刺全国“五个一工程”。今年重点做好虞美人乐坊、少儿京剧和影视作品的制作生产。三是在特色文化的传播上提升。以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社区文化家庭为依托,推进“文化开放户”建设,构建社区、乡村“文化长廊”,每年新发展文化开放户 200 个以上。结合传统习俗和民俗节日,定期举办各类地方文化竞赛和特色文化文艺汇演。不断丰富创新 “三乐”工程内涵,使之成为宿迁特色的大众文化生活常态。2、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创特色。“十一五”期间,在市县乡村 四级基本文化设施建设上,基本解决了“有”的问题,下一步将重 点在“完善布局、形成特色”上下功夫,不仅要设施全,更要功能 齐、特色明。一是以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为重点,健全文化基础设 施网络。市、县城区以建设居民 15 分钟文化圈为重点,编制文化设施布点规划,分批分类组织实施。“十二五”期间,县(区)图 书馆、文化馆均要达到国家二级以上的标准,其中一级馆占 60% 以上,今年启动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乡村两级以建设“半小时文化 圈”为重点,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管理和效益。按照“一


站、一校、一会、一馆、一舞台”的要求,丰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特色。发展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流动演出车等新型文化设施。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特色文化大院,建设文化小戏台。 二是以挖掘和展示地方文化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设施。 围绕建设“百馆之城”目标,着力抓好洋河酒博物馆、知青馆、粮食博物馆、花卉博物馆、项羽纪念馆等建设。推进东大街、皂河古镇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三是以适应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为重点,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县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影城、 书城和文化综合体,推进网站、动漫园等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借助民营文化资本力量,发展设施先进、内容丰富、安全时尚的综合性文化游乐项目。到“十二五”末,全市加入主流院线的影院不少于 10 家、600 座以上演艺广场 5 家以上、文化主题公园和大型游乐场馆 5 家以上。3、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创特色。实施文化产业“快进计划”, 重点在文化项目、文化企业、文化园区上实现突破,形成富有宿迁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体。做到“三个重抓”:一是重抓文化项目。立足已确定的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品生产和休闲娱乐业等产业重点,编制《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手册》,加大招商力度,招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文化项目落户宿迁,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新兴特色产业优势。年内以“文化产业发展年”活动为抓手,文化产业“8210”工程为龙头,推进拟建的 102 个




项目建设。二是重抓文化企业。把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泽达文化创意产业园、安阳工艺品、沭阳画材等企业,并争取上市。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市广播电视集团在做优新闻主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网站、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网络培训、出版发行等新业态, 到 20xx 年,两个集团业务总收入分别达到 5 亿元。推动西楚网、楚凤文化、中创恒晖动漫、东方文体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年产值超亿元文化企业达到 30 个以上。三是重抓产业园区。着力抓好四大基地建设,即以运河文化城为主体,集历史文化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影视创作拍摄等为内容的文化旅游基地;以宿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为依托,动漫研发、制作、交易为主导的网络动漫基地;以泽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 艺术展览、产品研发及创意生产制作为内容的文化创意基地;以沭阳画材、工艺礼品等重点企业为基础,集世界工艺礼品研发和销售中心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基地。4、在文化人才培育上创特色。文化人才特别是优秀文化领军 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市文化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 将重点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十百千”计划,即每年培养引进 10 名文化企业领军人才、100 名文化经纪人才,并通过五年努力,培育1000 名文化创作和表演人才。具体采取三个途径:一是招引一批。将文化人才尤其是经营性人才和创意性人才纳入全市创新创业人


才引进计划,编制文化人才引进需求名录,吸纳优秀文化人才。 鼓励支持文化企业以项目聘任、客座邀请、兼职、定期服务等形 式引进或使用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文化 企业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激励机制。二是发掘一批。对现有 文化人才队伍和民间艺术人才进行选拔培养,建立文化艺术人才 库,在文艺创作、文化经营等领域确定一批带头人,力争每年有8—10 名优秀人才进入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行列。支持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做好传统文化项目传承点和传承人的扶持 工作。三是培训一批。扩大市艺术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增 设文艺创作、影视表演等专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学校年招生规 模达到 1000 人,并独立办学。在市属院校、职业学校开设相关文化专业,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等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依托泽达创意产业园等建立 2-3 个学研产相结合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5、在文化机制建立上创特色。努力营造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不断形成富有宿迁特色的文化建设机制。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搞好文化规划。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宣传文化部门初步制定形成了《“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特色文化培育方案》和《文化设施布点规划》,近期将进一步完善,并做好衔接和实施。在《特色文化培育方案》上,市县(区)都将明确重点培育内容和项目。 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以项目、产品和活动为支撑的、覆盖全




市城乡、特色鲜明的宿迁文化体系。二是制订文化政策。在 20xx 年我市《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基础上重新制订完善促进政策,尤其加大对特色文化在资金引导、税收、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 三是健全文化体制。将文化发展纳入全面小康建设体系,建立起文化发展量化和物化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着重考核县(区)文化发展、政府投入、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四大类指标,目前,正在与市统计局开展调查统计工作。设立县(区)文化产业办,建立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筹备建立宿迁市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融资平台。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