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5 页
- 大小:23.52K
为您推荐
- 2023-09-20 09:23:15 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进入体制?
- 2023-09-18 08:19:26 巡视组巡视调查问卷
- 2023-09-27 23:56:23 20xx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二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 2023-10-01 06:33:35 超实用的12条社交箴言,早读懂早受益!
- 2023-09-17 22:57:02 疫情应对措施100条
- 2023-09-18 07:11:10 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 2023-09-12 22:10:47 原创;《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辅导讲义
- 2023-09-13 00:30:58 为人处世“二十忌二十悟”
- 2023-09-13 15:31:31 开会时你会坐哪里?选什么位置其实大有讲究
- 2023-09-17 08:31:22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 2023-09-14 02:02:25 巧释一次君子,解开三个心结:浅谈与领导的沟通技巧
- 2023-09-29 21:07:43 工程项目采购合同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体制内是抑郁症的重灾区
1
周末跟朋友吃饭,席间聊起一件事,大家都感慨颇深。
朋友说,他有个同事,公务员,前段时间跟领导请假,说是自己长期失眠,白天精神萎靡,无法继续坚持工作。然后把医院开的失眠诊断证明拿给领导,领导就批准他休假两周。两周时间到了,可他还没来上班。然后单位里有人就猜测,他可能不仅是失眠这么简单,应该是一种更严重的病。
说着说着,就有人提到了郁郁症。
这还真不是瞎猜。那人最近半年上班都没什么精神,每天就坐着,也不爱说话,工作也是各种应付,质量很低。还经常跟同事抱怨,工作压力大、上班没意思、啥都不想干,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是处。
当然,我们无法确切地判断那人是否有抑郁症。不过在体制内,抑郁症确实是一个不能明说,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不能明说是指一旦表露出来,会影响个人的前程,至少领导会觉得此人不堪大用、难担大任;无法回避是指这个问题其实已经非常普遍了,体制内人群是抑郁症的重灾区。
这些年,由于抑郁症自杀的官员不在少数。《新京报》一则报道显示,自20xx年以来我国共有243名官员自杀,其中约半数被明确诊断为抑郁症。
还看过一则报道,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许毅,他所属的科室一年要接诊7万人次的患者,其中被确诊为抑郁症的大约占60%,其中约一半是公务员。
公安部专家、浙江心理学专家赵国秋说,他每周大约接诊15位病人,患者中有一半是公务员,这些人中有一半是外省市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不在少数。
当然,以上这些事例并非指公务员系统内有一半的人都有抑郁症。之所以抑郁症诊断比例这么高,其实跟中国人不爱看心理医生有关系。很多人总觉得只有神经病,才会去看心理医生。以至于现在许多看心理医生的人,基本上症状已经非常严重,到了不得不看的地步了。
2
看心理医生就是神经病,这种观点很落伍。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看心理医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跟感冒去医院看病差不多。统计数据显示,平均50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心理医生,30%的美国人会长时间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美国人会间歇不定时的看心理医生。
人的身体会生病,会感冒,心理上也是如此。如果发现自己最近精神状态不对,就应该早点去看心理医生,跟他们聊聊天、吐吐槽,听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议,会有很大好处。
我就看过几次心理医生。话说,现在中国这个领域的好医院、好医生太少了,我每次都得赶到杭州去看,自己这座城市根本没有靠谱的医生。
我也没啥严重的心理问题,就是感觉好像有强迫症,有段时间总是担心门没锁上之类的奇葩问题,老是想着,很烦。后来跟医生聊了一下,他告诉我是工作压力太大了,一定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后来我有意识地减轻个人的工作量,效果确实不错。
另外,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跟医生聊天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发泄的过程。你可以噼里啪啦地说一大堆话,医生一般也是在一旁听着,然后疏导几句可有可无的空话。即便是这样,你也会感觉很爽。
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心理医生大多也没干什么事,主要就是听你吐苦水、帮你分析原因、梳理问题的脉络等等。到最后想想,他们其实什么都没说。
但这不重要。我觉得可以把看心理医生的情况,理解成花几百块钱,请人听你吐槽,把心中不爽的事情都说出来,大致就是这么个过程。很多时候,把事情都说出来,把情绪都发泄出去,就会发现自己又恢复正常了。
3
好,继续说回抑郁症的话题。
抑郁症是目前职场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但大家也没必要太过担心,因为多数人感觉的抑郁,只是一种抑郁情绪,离抑郁症还差得很远。
抑郁症是一种病,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脑子里少了一个可以产生激情动力的东西,导致一个人什么都不想干。这种病必须得吃药,什么劝人要看开啊之类的,都是废话,完全没用。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抑郁的反义词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如何评判是否有抑郁症,一定要去正规的大医院的精神(卫生)科看专家门诊,心理咨询师也没有资格对抑郁症进行判定,网上的那些自查自测就更是瞎扯了。
另外,多数人自我感觉的抑郁,根本不是抑郁症。什么悲伤、痛苦之类的,跟抑郁症相差十万八千里。抑郁症的人没有什么悲伤,他们甚至不会不开心,只是觉得什么都懒得去做,内心接近停滞,和他人以及世界隔绝,如沉深海,变成一个没激情、没动力、没欲望的人了。
当然,很多人还是存在抑郁情绪的,这个要是严重起来,也可能变成抑郁症,所以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
4
假如觉得自己很不开心,甚至有点抑郁、焦虑,该怎么办?网上心理类的文章很多,那些套话空话我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跟大家聊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解决途径。
(1)你周围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工作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这些都没问题,但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就是绝对不能事事都追求完美,特别是对完美主义者而言,这是导致一个人“心累”的重要因素。就是说,你要容忍自己的一些小差错、小毛病,相信我,很多东西根本无伤大局,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别的不说,我写材料经常有错别字,这么多年了,屡教不改,领导貌似也没有放弃我。我觉得有缺点没关系,只要能有更大的优点来掩盖这个缺点就可以。当然,写错别字是很不好的坏习惯,千万别学我,有些领导还是很重视这个的,只是我的领导不在乎罢了。
(2)在体制内的工作,“做人”和“做事”的重要性是相当的。“做事”还好说,但这个“做人”,就包括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是长期处在那种环境中,很多人就容易变得敏感,变得心思缜密,严重的还会患得患失。这是工作性质导致的,谁都无法避免。我的体会是,一方面,很多事情别想太多,你没这么重要;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必要时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3)要有自己的工作节奏,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明白自己最高效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在这个阶段就多做点事。当很累的时候,可以请假休息。没有什么假是请不了的,可以问问自己,你到底在担心什么呢?请假真的很严重吗?是不是自己想太多了?我有时候觉得太累了,没啥病都会请一天假,然后晚上状态来了,再去单位工作到12点多。事情能干完就行,过程不重要。这个度自己要把握好,调整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
(4)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来自《增广贤文》。也许很多四五十岁的老同志会跟你说这个。这绝对不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是一种精明的处世之道。对于这句话,我是这么理解的:很多时候,要专注于眼前的事,而不要老盯着远方的那个目标,有些东西,急是急不来的,只能徒增烦恼。体制内最大的尴尬就在于判定一个人是否成功,只有晋升这一个标准。老盯着这个,真的会很累。我们要专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而不能盯着目标让自己痛不欲生、无法自拔,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是一种境界,我远远达不到,只能与大家共勉。
都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人,别对自己过于残忍。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