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3 页
- 大小:18.26K
为您推荐
- 2023-09-29 15:36:49 开门写稿的正确姿势
- 2023-09-20 17:54:56 保管合同
- 2023-09-20 00:07:57 如何与单位里的恶棍相处(精辟)
- 2023-09-10 20:24:30 发根为树 化本为纲——如何从无到有地拟制写作提纲
- 2023-09-26 23:51:56 基层治理五个部
- 2023-09-12 15:01:08 办公室工作“吃一堑”后如何“长一智”?
- 2023-09-26 22:01:07 政z*生态七抓
- 2023-09-16 16:19:51 问题线索分析研判常规方法
- 2023-09-16 01:52:20 如何成为“材料达人”
- 2023-09-22 23:44:23 公司办公会议管理制度 (2)
- 2023-09-14 09:50:05 办公室主任顺口溜
- 2023-09-22 21:27:16 约饭局的讲究,长知识了!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一字之差避雷指南
现在的新闻在网络上动辄就是千万阅读量,同纸媒时代相比,意味着每一个字都要面对放大千倍万倍的检视,这对新闻产品的“合格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是严谨的,多一字少一字一眼看上去大差不差,但有时就是这一个字,藏着汹涌暗流。
先看一例。20xx年xx月xx日常工作经历,总结了易出现“一字之差”的三种坑。
第一坑:口语化表达&习惯性表述
遇到“小字”,眼睛睁大。字义、用法相近,口语易说错,放到语句里乍一看仿佛也没错的“小字”,经常有坑。比如,将“文物外交”错述为“文化外交”、“(III)号”错述为“(II)号”等,其中不乏涉重要人物引语、重要史实、重要文件名称,对采编工作具有一定迷惑性、隐患性。
惯性表达的错误及时“刹车”。有些表述口头说惯了,落到纸面上可能就有问题。例如,“北朝鲜(北韩)”“前苏联”“孟加拉”“蒙古”应规范表述为“朝鲜”“苏联”“孟加拉国”“蒙古国”。又如,“中印尼”“中印”、“祖籍国”“祖国”、“华侨”“华人”“华裔”等词混用、错用。
对“专家说”要审慎。有时专家接受采访并不那么讲究一些小字小词,容易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不规范。
第二坑:新旧称呼
在一些人物通讯稿中可能会不经意涉及到新旧称呼的问题。例如某篇稿件在讲述受访专家奋斗经历时,直接引用专家口述,说其研究成果曾得到某某总局肯定。经核查,“某某总局”已更名为“某某局”,最后编辑在“某某总局”前加上了“当时的”三个字,使表述更为严谨。
笔者在其他书籍中也曾见一例,颇为生动。该例原句写道:“20xx年国民党将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管的部分历史文物、图书资料和档案文献迁运台湾……”
此表述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但盯住重要时间节点,即原句中所提的20xx年,结合史实可知:国民党迁运档案是20xx年9月以前的事,当时还是“北平故宫博物院”。故将此处的“北京”改为“北平”更为严谨。(该例出自《说文解错700例》)
一般来说,新称在正式投入使用后便不再用旧称。而在一些具体的稿件内容里,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是否用旧称、怎么用旧称更妥。在采编稿件时需把握好两者的合理使用。
第三坑:高光区域
此处高光区域多指涉政z*法律等表述。此区域虽然高度敏感,但同时在方法论层面也较易规避——多查多核。
例如,职务头衔。在表示原任职务时要加“原”字,不能漏掉;关注职务中出现的叠字,容易漏写,比如“中国国务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省委书记的正确表述应为“××省委书记”。
又例如,机构名称。尤其是涉及到高层级机构时,要注意有的机构是带“总”字,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的不带“总”字,像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
有的高层级机构在表述时“国家”二字不可去掉,同时注意叠字。比如,“中国卫健委”“中国乡村振兴局”的正确表述应为“中国国家卫健委”“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
再例如,专业词汇。以“监察和检察”为例,监察权归监察机关所有,包含监督、调查职权,一般纪委监委的通报中都会写到“…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的案件进行侦查。
对待稿件,要保持文字洁癖,不放一字。正如总理在前述笔者提到的讲话中所说,“这么点小火星,搞不好就能燃起大火。”
作者:段世炜 李梦
来源:庖丁解news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