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4 页
- 大小:10.99K
为您推荐
- 2023-09-25 22:14:2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研报告
- 2024-02-02 19:12:21 关于躺平式干部调研报告
- 2023-09-30 19:43:21 紧贴巡察干部队伍特点加强巡察干部教育管理——全市巡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 2023-09-26 14:44:11 政法系统城管工作调研报告
- 2023-09-11 21:03:18 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调研报告
- 2024-01-19 07:43:34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 2023-09-23 14:25:51 X公司意识形态风险隐患调研报告
- 2024-03-10 15:58:48 关于推进机关党的自我革命的调研报告
- 2023-09-11 17:43:57 工会帮扶服务工作转型发展的调研
- 2023-09-22 13:56:48 关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2023-10-04 04:22:42 20xx年主题教育活动调研工作方案
- 2023-09-16 10:39:04 关于加快发展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调研报告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XX领导XXX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大及XX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共**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督导考核,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居全省第二位,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个、先进乡(镇)×个、示范村×个。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
二、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脱贫成果巩固,乡村全面振兴基础不断夯实。一是争取并落实×年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亿元。二是确定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个,明确了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全覆盖持续联系帮扶全市×个重点村。三是全面完成了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工作,选派干部×名。四是开展集中排查,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
(二)强化产业振兴,现代农业质效不断提升。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积极构建品牌运营体系,打响擦亮晚熟芒果、冬春蔬菜、早春枇杷等“金字招牌”。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全市申报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个,争取扶持资金×万元。四是积极发展“康养+农业”新业态,建成休闲农业景区×个、产业基地景区×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个。
(三)强化人才振兴,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一是深入推进“引智”“育才”“提能”工程,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用、管、激”全流程政策体系。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成中国热科院×研究院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三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每年投入培训资金×余万元。
(四)强化文化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一是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做好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工作,切实发挥自治组织优势。三是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为×.×%,创成全国文明村镇×个、省级文明村×个。四是深化农村移风易俗,集中力量整治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五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农村文化业态不断丰富。
(五)强化生态振兴,乡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达标村超过×%。二是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超额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三是扎实推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四是森林草原防灭火、河长制等有序有效开展。
(六)强化组织振兴,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建立了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二是实施支部带村、实业兴村、依法治村三项计划,实现农村党建工作、治理工作、经济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年全市×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益×万元。四是做好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优化涉农领域发展环境。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有短板;二是乡村建设和治理有弱项;三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四是乡村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四、工作建议
(一)着力“三治”并举,促进乡村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扎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
(二)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更加有效。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创新举措持续发展壮大脱贫产业,促进脱贫家庭劳动力持续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三)着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围绕打造区域现代农业“一品牌两中心”,进一步做强做响“攀果”牌等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引领,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健全建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协调争取“引水上山”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扎实推进我市江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
(四)着力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宜居宜业。统筹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乡村风貌和民俗文化。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教医卫文体”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强化乡村精神文化建设。
(五)着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完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有序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农村“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三资”改革,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
(六)着力加强乡村人才工作,促进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能力持续增强。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乡村社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激励各类主体培养培训乡村各类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