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10 页
- 大小:54.62K
为您推荐
- 2024-01-31 13:35:44 乡村振兴视域下党员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 2023-09-23 16:23:52 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 2023-11-07 09:36:33 县委书记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调研报告
- 2023-09-14 06:20:56 州统计局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 2023-09-10 19:51:26 调研报告: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的几点思考
- 2023-09-18 02:52:04 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韧性城市的调研报告
- 2023-10-14 00:21:08 20xx年关于XX乡镇人大主席团关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报告
- 2023-10-01 14:42:06 20xx年关于全市融入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调研报告
- 2023-09-24 00:41:18 县委统战部关于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2023-10-04 03:37:59 20xx年卫生行业作风建设调研报告卫生健康局系统
- 2023-09-15 03:17:00 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 2023-09-11 10:57:09 领导讲话:在×县调研时的讲话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x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贯彻落实XX领导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推动问题整改,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x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是全面贯彻落实XX领导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治本之策,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千秋事业和生存发展。中央和省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特别是今年XX领导XXX在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x县发展的基础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也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对x县来说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战略性地位。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就不能真正惠及人民群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就不可能具有持续性。县委、县政府对加强环境保护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政策措施也是持之以恒的。对标“美丽x”建设,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底线,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盘活生态资源,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变,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增值,把x县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x县。
二、回顾成绩
今年以来,x县紧紧围绕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确保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
一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一方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编制《x县多规合一一张图规划》《x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xx-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已完成《x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规划》。截止目前,全县环保投入x元,增长x%。另一方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严把项目准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xx年降低x%(目标值x%),20xx年用水总量控制约为x立方米(低于控制目标x立方米),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xx年下降x%、x%,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x,耕地保有量x亩,建设用地总量x公顷,均已完成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总量均达到目标要求。
二是坚持改善环境质量。一是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x个小流域考核断面,有x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水质达标率为x%,未出现劣Ⅴ类水质和“牛奶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主要湖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水质极差比例小于x%。二是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环境空气x项污染物指标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x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x微克/立方米,达到考核要求。城区臭氧滑动x小时均值为x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三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分别减少比例为x%、x%。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x亩,利用率x%。依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x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收集、转移处置医疗废物x吨,处置率100%。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方面,加大保护力度。x座水电站生态泄流设施整改和在线监控安装任务达标率均达x%以上,完整率达到x%以上,生态下泄流量数据达标。自然保护区已达到x公顷,森林覆盖率x%,森林蓄积量x立方米,林地保有量x公顷,自然岸线保有率x%,均已完成目标任务。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完成改水改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通过市级验收。“绿盈乡村”累计占比达x%。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质和水量检测设备安装,并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x%。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进度达x%。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覆盖率达x%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x%,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四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清四乱行动,加强河道管护,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实施碧水攻坚“三巩固”专项行动,全县小流域达到或优于Ⅴ类水质比例为100%。制定《x流域整治方案》,拆除x家养x场的x座空置养殖池;排查畜禽养殖场x家,已完成整治x家,剩余x家尚在整治中。完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完成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察定界。县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尾水排放稳定在一级A标准。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x个。严格贯彻落实工业园区规划制定,实施经济开发区废水集中处理,并按要求集中开展污水治理。二是实施蓝天保卫战。完成蓝天保卫战和柴油货车攻坚目标任务。制定印发《x县20xx年大气环境强化提升工作方案》,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从20xx年的x提高到目前的x,优良天数比率已连续两年达到100%。完成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无组织排放排查治理。依法依规整治辖区内“散乱污”企业x家。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开展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排查出x家企业排放重金属,按照省下达任务,企业通过减少生产量、错峰停止生产线、新上含铬排放口中水回用装置及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已减排x公斤/年,达到削减x%的目标任务。
五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一是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完成x家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和许可证核发任务。开展“清水蓝天”“执法大练兵”等系列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妥善处理信访投诉件x件,处理率达100%,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x件。组建网格员队伍,网格巡查、事件录入和中督件巡查均完成考核要求。完成各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二是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建立生态环境治理“x”工作机制,实现部门常态化联动协作,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20xx年巡查、保洁队伍全面入驻x个乡镇,入驻率达x%,巡查工作已进入常态化运行。截至目前,累计发现巡查问题x件,已处理x件,处理率达x%。三是解决突出生态问题。省市生态环保督察转办的x件信访件,已整改到位并通过市级验收交账销号x件,办结率和销号率均达x%。印发实施《x流域整治工作方案》,小流域消除劣Ⅴ类水体,重点河口、海湾水质进一步提升,近岸水域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三、发现的问题
一是生态文明思想还未形成全社会共识。部分单位对生态文明思想和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配合不够;部分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的环保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还保留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老旧观念,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保的问题依然存在;公众环境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仍然不强。
二是提升环境质量压力持续加大。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源头管控,关闭落后的小企业,淘汰落后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二是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控制、餐饮油烟污染治理还不够到位,环境监管能力不能适应现有形势。三是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四是一些乡镇(街道)养殖业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问题整治了,过段时间又出现反弹苗头,没有得到根治,陷入“污染-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治理怪圈。
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理能力仍然不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严重缺乏,规模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少,导致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不规范。
四是生态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旅游业的产业链不完整,大多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不能最大限度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制定措施
一要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蓝天保卫战成果,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四大结构”为抓手,持续开展涉气“散乱污”企业等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餐饮油烟、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等专项整治,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严格控制VOCs和NOx排放项目建设,加大垃圾焚烧发电、钢铁等行业以及燃煤锅炉(炉窑)和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促使能耗、环保、安全和技术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以优化能源结构为目标,有序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电能替代。以优化运输结构为目标,加快推进“电动x”建设,实施重型车辆绕城行驶措施,加强柴油货车治理。以优化用地结构为目的,持续开展施工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和渣土车治理等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统筹协调和联合执法,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碧水保卫战成果,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推进护城河等生态水系治理和农村小流域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污染源治理,持续改善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进护城河黑臭水体整治,继续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及水源保护工程,加大乡镇河道的整治力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强化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的建设与改造,推进现有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加快建设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力争20xx年建成污水管网x公里,处理规模x吨/天。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敏感区域和中型灌区内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规范完善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设施建设,建设乡村集中供水工程,确保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三是加强土壤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净土保卫战成果,以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评价和风险管控、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土壤治理修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管控除草剂的使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理,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地力提升工程,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高效药械替代,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严格涉重金属行业准入,优化涉重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实施涉重金属产业技术升级,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加强水土流失监督性监测,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整治,重点推进x、x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坡耕地、崩岗、滑坡治理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强度。逐步探索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二要增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一是落实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以保障生态空间、提升生态质量、改善生态功能为主线,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生态脆弱区域为重点,优化和保护国土生态空间,实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功能,保持生态功能稳定。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以x自然保护区x县片区为重点,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监管与保护,加强沿海岸线潮间带海滩、浅海水域及内陆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二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加强x自然保护区、x自然保护区、x自然保护区、x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和管理,对x、x、x、x、x、x等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加大x自然保护区、x自然保护区以及自然保护小区等的管理力度,加强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和矿山生态环境管护,综合运用土地复垦、边坡整治和植被修复等措施,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三是持续推进“绿盈乡村”建设。大力开展“三带一区”造林绿化行动和森林抚育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进生态公益林集中连片,对x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制定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协同推进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构建多层次的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
三要推动形成绿水生产生活方式。一要建设清洁生产体系。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实施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加快推动x、x、x、x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二要建设循环经济体系。推进x、x工业园区x、x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化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加强工业园区景观绿化设计,建成一批生态型园区。强化能源消费强度控制,加快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持续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创建。强化建设用地强度控制,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统筹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强化用水强度控制,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水效“领跑者”等机制,完善高耗水工业企业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定额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再生资源网络分类回收体系,继续支持再生资源回收示范企业、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三要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宣传推广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形成全民参与、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实行绿色能源消费,推进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等能源消费模式。鼓励绿色出行,加快推进“电动x县”建设。提倡家庭节约用水用电,提高阶梯电价、阶梯水价、阶梯气价的收费标准。全面推行绿色办公,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完善绿色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深入实施低碳节能全民减排行动,组织开展绿色家庭、商场、景区、饭店、校园、医院等创建活动。
四要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一是推动生态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生态改革机制系统集成和改革典型经验共享共用。全面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分类管理,稳步推进“生态银行”的探索实践。探索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补偿制度,完善流域内纵向、县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完善生态治理责任体系。以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为重点,建设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健全领导责任体系,建立完善以绿色GDP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积极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健全企业主体责任体系,加快排污许可证核发,强化企业信息强制性披露,加快推进排污企业安装使用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健全全民行动体系,鼓励公众践行环保义务,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公民的环境自觉。健全监管体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全覆盖管理。健全维护市场体系,积极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的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固体废物处置、污水垃圾处理、节水节能、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信用体系,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违法企业严惩重罚制度,加快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长效机制。健全法规政策体系,鼓励开展各类涉及环境治理的绿色认证制度,健全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好现行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金融机构对生态产品授信贷款机制,创新建立“生态信用存折”。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立足x县发展实际,充分用好生态环境“x”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以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应急能力建设、大数据技术助力环境治理与环保队伍建设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开展生态综合治理。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水平,通过整合优化、改建新建设施等方式,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辐射环境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质量立体监测网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综合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按县、乡不同层级工作职责配备相应工作力量,确保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相匹配。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开展突发环境应急演练,分类推进城市备用水源/应急水源、供水管网建设。提升环境信息智慧化水平,加快科技创新,依托大数据技术,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生态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以镇、村为主战场,以城乡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能力。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