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政军民怎样写好事迹材料?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怎样写好事迹材料?
还有 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8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怎样写好事迹材料?


所谓事迹材料,实际上就是典型材料。典型有集体的,有个体的。集体典型称“单位事迹材料”。个体典型称“个人事迹材料”。当然,事迹材料有正面的和反面的。正面的谓“先进事迹材料”;反面的谓“反面典型材料”。无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事迹材料都要注意有以下几点:


一是层次安排要严谨。层次是事迹材料内在思想结构的反映,直接制约着材料的质量。结构不严谨,布局不合理,尽管有了正确的主题,丰富的材料,也可能使主题反映不出来,或者反映不准确,从而使典型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典型事迹材料的层次结构一定要合理、严谨,眉目清晰。


一般来说,典型事迹材料大的层次结构包括导语、主体(正文)、结尾三部分(也有的没有结尾部分)。导语主要是提纲挈领地讲清典型经验的主旨,为展开正文做好准备。主题部分是材料的主干和中心,其层次结构的安排,主要根据经验材料的具体内容而定,应力求准确地反映典型经验。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第一是横式结构,也称并列结构。这是单位典型经验材料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形式。它把这个单位最突出的几条基本经验并列安排,分头阐述。


第二是纵式结构,也称递进连贯式结构。纵式结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思想认识的发展,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把典型经验介绍出来;另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按时间,或按方位、次序阐述事迹,点明经验。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这种纵式结构,按人们思维活动的规律来介绍典型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基本事迹、基本经验,便于人们学习和接受。


第三是纵横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兼有前两种形式的特点,它在介绍典型事迹经验时,并不完全按基本经验安排层次结构,而是先介绍经验产生的前因后果,然后集中介绍几条基本经验。


这几种结构形式,在一些较大的典型经验材料里,有时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但不管采取哪种结构形式,都要围绕主题,根据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决不能用“开中药铺”的办法,把材料罗列起来了事。


二是选择事例要典型。事迹材料,顾名思义,主要写典型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无论单位还是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往往很多。这些事例有的与主题密切相关,有的则关系不大;有的能强烈地表现主题,有的则差些;有的具体生动,有的则比较平淡。因此,写作过程中,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精心筛选那些最能说明主题、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也就是选择那些最能反映典型特点、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用在材料中,自然就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是使用语言要生动。语言是构成典型材料的细胞。感人的典型事迹材料,要靠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谓“生动”,是指语言具体、形象、有感染力。在材料写作中,有的对主题的提炼及对事例的筛选往往比较重视,下得功夫比较大,而对语言的运用却不大讲究。语言呆板、公式化,写出来的经验不吸引人,不感动人,就会直接影响典型的推广效果。为了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典型材料写作中,要注意多使用比喻和群众性语言。贴切地用比喻,不仅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还能使干巴的文字形象化。很多群众语言新鲜活泼,时代感强,而且富有哲理,在材料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是写作形式要新颖。典型事迹和经验材料的写作形式同样需要创新。只有适应形势和读者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在典型材料的起草过程中,既要把内容写好,又要把形式写活,就要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怎样说明问题,怎样有利于充分反映典型效果,就采取怎样的写作形式。



附例:


情况不明人不走 问题不解决不撒手


——记济南部队77师原政委张万春的事迹




注:我从26军战友群里得知,张万春政委6天前(20xx年xx月xx日)在烟台病逝,享年xx月xx日】【第1版头条】


【作者】黄群文 张传禄 张寿锦 军报记者 董祥起 饶洪桥




除夕,某师的军营内充满节日气氛。刚从军里学习归来的政z*部于副主任,把行李一搁,就奔向政委张万春的家。谁知一进门,家里只有政委的老伴和孩子在忙活。政委呢?说是一大早就没见人影儿。“准是又到连队去了。”于副主任心想。一问,果然,张政委正在几十里外的线路维护站,同四个战士包饺子呢。


“不到连队去,说话舌头短”


这些年xx月xx日用品统统留下,说:“九连的事还没完,参观完我再来。”二十天后,他又到九连来了。这一次,他整顿调整了连队领导班子和骨干,解决了老乡观念等问题。九连开始有生气了。


为了巩固九连整顿后的成果,张万春第三次在连队住下,看看被处分的两个干部改的如何,换上来的干部干得如何,又帮助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就这样,张万春在九连前后住了五十天。


张万春曾经四下防化连、六访转运站,从来没有给别人留下什么残局,都是问题不解决不放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经验是:第一次抓不好,第二次就会变成“不好抓”,所以宁肯多费点劲,再硬的骨头也要一次把它啃下来。自己插了手的事,没抓出个结果来,就摆给别人,这个来抓一下,那个来摸一下,只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