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政军民公文:“浓妆”“淡抹”要相宜
阅读:576 下载:58
  • 总页数 7 页
  • 大小:35.86K

为您推荐

下载文档
/ 7
全屏查看
公文:“浓妆”“淡抹”要相宜
还有 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7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公文:“浓妆”“淡抹”要相宜


我国公文历来尚简,视简为文章之极则。


但繁简是相对而言的,并非一概而论。因为公文写作是多因素度量的结果,有很强的灵活性。


我一直有个观点,写文章如同解数学题,在底层遵守着数学函数y=f(x)规律,写法随人、文、物、事、时等变量变化,甚至笔法的繁简等问题,也遵循着这个逻辑。


所谓繁简,即表述的详略问题。


如何度量这种关系?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四把尺子”,供“笔杆子”使用。


1、以事为尺:文随事走


所谓“事”,是指文稿描述的客观事物,即表述的内容本身。


文稿是客观事物的反映,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写作中何时详写,何时略写,我觉得关键要服从内容安排,随事而制。


怎么做到这一点?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五条原则,供大家参考。


1.多则繁,寡则简


比如,一个科室的工作总结,一两千字就可以说清楚,若是一个单位的总结则不然,涉及面广、方方面面都要兼顾,没个几千字下不来。


2.实则繁,虚则简


对于言之有物的真材实料、言之有理的真知灼见、言之有情的肺腑之言,可以深入细致地分析,反之就尽量从简,甚至略而不谈。


3.难则繁,轻则简


对于背景复杂、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可多分几个层次、多换几个角度,对于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问题,可概括性地表达,只要让人看得懂就可以了。


4.重则繁,轻则简


对于重点、难点、亮点,以及各方关注的焦点、热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意义重大的问题,浓墨重彩地写,无关紧要的问题,一笔带过也是可以的。


5.新则繁,旧则简


对于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措施、新方法,取得的新成绩、新进展,有必要重点写、详细写,而众所周知、老生常谈的情况,就不要过度展开。


2、以文为尺:量体裁衣


所谓“文”,即文种、文稿的体例范式。


在党政机关中通用的十五种“法定文种”中,每种都有特定的体例,有的简略,有的相对复杂。


像不像、三分样。一篇得体的文稿,首先要学会量体裁衣,让形式更符合文体特征,让人一看,就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


如何才能量体裁衣?我的经验是看两方面情况:


首先,看文种类型。


不同文种有不同特点,有不同表述方式。


有些文种结构简单、语言简洁、篇幅简短,如请示、批复、命令,多的几百字,少的只有十来个字。


比如,20xx年xx领导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仅660余字,精炼至极,堪称学习的经典文本。


而一些综合性文稿,如讲话稿、工作报告则不然,结构相对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字数少的一两千字,多的上万字。


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共分为十三个部分,长达320xx多字,篇幅非常宏大,绝非通知、批复等文稿可以比拟。


其次,看文稿的内部结构。


文稿的内部有不同的表意模块,有的用来谈认识、谈理念、讲意义,有的用来讲措施、讲方法、提要求,有的讲面上,有的说点上,模块不同,表述要求也是不同的。


比如,起草工作指导意见,对于目标、任务、措施、要求等核心板块,一般要写深写细,不厌其精、不厌其实,而对于认识、思路、原则等板块则不用过度展开,点到为止即可,对于点上的情况,可以详尽一些,而面上的概括,则要尽量归纳概括,抽象简洁。


3、以时为尺:审时度势


所谓“时”,指的是文稿在某个时代所应该体现的特征,或在某种场合对问题提出的时间要求。


一篇文章到底该详写还是简写?我的观点是,审时度势,把文稿放到具体的“时间”背景下来考虑,做到因时而变。


要理解所谓的“时”,需从两个维度切入:


第一,“时代”维度


我感觉,好文章要体现时代性,古人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讲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一篇与时代风格格格不入的文章,很难算得上是好文章,至少不会是受欢迎的文章。


时代,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是大背景,是底色,是基本盘,因为一个时代所具备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文稿写作的。


比如说,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写作的场景已经不再是用笔写,而是用电脑“打”,素材收集越来越丰富,信息获取的越来越容易,想把一个问题写通、写透,在单位时间内就变得容易了。


而在古代就不同了,在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书写成本高、效率低,行文就力求简约,如曾巩在《南齐书目录序》就说:“号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设,其言至约,其体至备。”


1942年,xx领导在延安干部会上讲:“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


可见,高明的写作者在写作时,都会站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写作,让文稿符合时代要求,彰显时代精神。


第二,“时间”维度


我觉得,识时务的文章还要符合具体场合的时间要求。


时间,在写作中算是小背景,比如,这篇稿子多长时间要报出去、汇报时给几分钟的汇报时间,等等,时间充裕的可以多写,时间紧迫的则必须少写。


拿汇报材料来说:在某些场合,汇报的时间是以分钟来计算的,讲的复杂了会超时,挤占别人发言时间,讲简略了,时间用不完,浪费了可惜。


这就需要写作者在写作时把握好这个度,充分考虑时间的因素,做到看菜吃饭,根据时间长短来确定表达繁简。


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如发生了遇到自然灾害或安全事件,要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事件情况,汇报材料就要尽量求简,长话短说,简明扼要,不要纠结与细枝末节,让上级在最短时间内把握实情原委,作出最及时的应对。


若是时间较为宽裕,汇报稿就可以适当增加篇幅,把工作汇报得尽量详尽。


4、以人为尺:用户为上


所谓“人”,在这里主要是两种对象,一种是文稿的审核使用者,另一种是文件的执行者,或受众。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文稿繁简的主导因素,一篇文章到底该如何表述,关键要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需求,做到柔性化写作。


对公文而言,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文件的审核者,通俗说就是领导。


领导往往是文稿的最初“消费者”,往往要考虑他们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写讲话稿,必须围绕领导者要求来写,同时还要考虑领导职务特征、身处何处、目的意图等因素。


以汇报材料为例:


若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一般直奔主题,要言不烦,讲结果,讲成效;若作为上级安排工作,则可以适当展开,从谈认识、讲思路,到讲方法、提要求,既体现思想性还体现可操作性。


即便是同一个场合的汇报材料,意图不同,各部分的繁简详略也不同。


比如,为了汇报成绩,稿子则尽量少谈认识,多讲成绩;若是研究工作,则要少谈成绩,多讲下一步如何做、具体措施是什么;若是请求解决问题,则要多讲事由、请求事项,少讲道理。


另一方面,来自受众。


受众是文稿的最终消费者,对文稿有“逆向塑造”作用,要看受众喜欢听什么,密切关注什么?


拿汇报材料来说,有三方面需要考虑:


1.考虑受众的时间宽裕度。若时间相对充裕,可以适当增加内容和篇幅,越是全面系统和透彻,效果越好;若时间紧迫,就要控制篇幅,越简短越好。


2.考虑受众的工作熟悉度。如果对方对情况不太熟悉,可以考虑增加篇幅,把工作的来龙去脉、基本情况作适当铺垫,然后再切入正题;如果对方对情况已经很熟悉了,则要开门见山、直陈其要、不绕弯子。


3.考虑受众的风格特点。比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知识背景和工作履历等,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主动考虑对方感受,对方喜闻乐见的事情,要多写,对于对方不想了解的事情,最好不写。


正是基于这种洞察,xx领导才说:“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这就是所谓的“用户思维”,写文章,就要有用户思维。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