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4 页
- 大小:22.56K
为您推荐
- 2023-09-21 14:11:44 在体制内工作,要时刻注意自我保护
- 2023-09-22 22:21:43 中共中央政z*局召开会议
- 2023-09-23 01:54:49 公文写作的“五宜五忌”
- 2023-09-27 12:44:56 笔杆子领会领导意图4法
- 2023-09-24 21:28:27 这份高效工作指南,都是经验总结!
- 2023-09-15 02:14:44 体制内有哪些常识其实是错的?
- 2023-09-21 15:38:07 “清廉村居”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县)
- 2023-09-27 12:14:48 年轻干部要学会堵枪眼
- 2023-09-27 15:04:14 品悟基层工作的深浅之道
- 2023-09-28 21:45:48 领导讲完后,如何补充发言?
- 2023-09-16 06:16:54 必看!20xx全国两会报道易错点全收录!
- 2023-09-14 13:11:14 镇党委关于巡察组反馈意见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的通报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新闻导语写作十大妙法
1.抑扬顿挫法
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旋律,新闻中的抑扬顿挫讲究的是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或名贬实褒,或名褒实贬,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案例】美联社20xx年xx月xx日发了一条关于中国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
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
先说任丘“地面上燃料奇缺”,显然是抑。后说“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燃气”,显然是扬。先抑后扬,一抑一扬,“任丘油田”就是在这种抑扬顿挫中受到了人们的瞩目。
2.特写镜头法
拍电影离不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特别吸引人。导语写作也可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或截取有特点的片断、情节,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牢牢吸引住读者。
【案例】《湖北日报》20xx年xx月xx日电奥运会乒乓球进入决赛阶段后的第一天便风云突变,在分组赛中表现较佳的中国选手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在单打中均被淘汰,未能进入前4名。
【案例二】法新社汉城9月29日电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xx月xx日消息《如此奇怪的“进出口”贸易》的导语,就是用的这样的手法:
去年xx月xx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如此之大,写来更是具有人情味。
5.小中见大法
常言道:“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芒。”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案例】还在80年xx月xx日《光明日报》为此作了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
10月28日,记者在湖北省京山县高湖街村的信用社前,看到一张因日晒水淋而褪色的广告,内容是县政府关于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30条规定。该村农民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20天前在这张布告跟前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争相阅读,一片欢腾。
“我早就说,共产党不会亏待我们种田人,这不是县委心里有我们!”一位老农这样发表评论。该村有些农民本来因负担过重曾要求退责任田,现在都已收回要求,安心种田了。
京山县抓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是从今年xx月xx日报》20xx年xx月xx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
“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xx月xx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突然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
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显然,这条“今日新闻”是过去被耽误了的“旧闻”翻“新”,是采写者有意“等”出来的。由于有了鲜活的“今天”,发霉的“不久前”、“日前”终于没了踪影。这就是聪明记者的高明之处。
8.提问作答法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是新闻的一大功能。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案例】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
6月9日到12日8时至8时30分,记者到中央国家机关8个部委门前作了一番观察,发现各部委迟到人数最多的竟有371人,最少的也有124人。
难怪一位外地来京的同志说:“如果你早上8点准时到中央一些部委办事,保准办不成!”
这是20xx年xx月xx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这条消息当时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消息至所以成功,关键就在于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假若平铺直叙地写来“×日×分据记者观察,一些中央国家机关上班迟到现象严重……”读者就绝不会这么关注。
9.有意重复法
重复可以产生旋律,重复可以产生美感。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导语相反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20xx年xx月xx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这是一条信息量很大的导语,除“85秒”表达的是同一信息外,其余三句,每句都是一条信息。然而,在这些信息当中,唯有“85秒”这个纪录,让人震惊。因为这是当今两大拳王之间的较量,85秒钟获胜,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正因为如此,聪明的编辑在处理这条稿件时,特意重复使用了三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10.化整为零法
人有阅读习惯,文有审美要求。虽说目前还没有一本教科书硬性规定一篇新闻导语只能写多少字,但拉拉杂杂、黑糊糊一大片的导语肯定不受读者欢迎。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案例】20xx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
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
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