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17 页
- 大小:61.01K
为您推荐
- 2023-09-18 12:19:37 抗大精神永放光辉
- 2023-09-23 09:12:42 领导干部要善用微信群
- 2023-09-11 02:56:04 20xx年大学生党员最新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 2023-09-17 05:53:00 工会主席关于国有企业思想政z*工作内容及方式的思考
- 2023-09-29 12:44:01 20xx年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意见实例集锦(70例)
- 2023-09-29 11:54:14 20xx年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意见实例集锦(34条)
- 2023-09-23 05:59:50 抓落实要念好“四字真经”
- 2023-10-01 15:41:20 20xx年XX银行关于文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思考服务案例
- 2023-09-25 21:22:56 市工信局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
- 2023-09-27 20:41:03 新的一年,让自己越活越好的3个习惯
- 2023-09-24 22:40:50 市局关于做好20xx年国庆假期各项工作的通知
- 2023-09-17 04:06:33 干部入党申请书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养成写材料的八个好习惯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好的生活习惯,有助身体健康;好的工作习惯,可以提高效率、受到赏识;同样,好的写作习惯,对写好材料、个人进步也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好的写作习惯因人而异,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独到、独特之处,但以下八个习惯,对写材料是大有裨益的。
一、善于学习积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xx月xx日常生活的敏感性,从细微琐事中发现万事万物的大义。
二是要把握规律性。为什么牛顿能从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可绝大多数人却对这一现象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根本原因就在于对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可循,皆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笔杆子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练就火眼金睛,善于去发现、去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根源,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这样才能在写作中顺藤摸瓜、庖丁解牛。比如,在写党的建设方面的材料,除了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上级的部署、领导的要求外,还要领悟琢磨党建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党建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党建面临的形势是什么,党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党建工作的规律是什么,今后党建工作要把握的关键是什么,等等,把这些问题一层层展开、一层层追问,抽丝剥茧,领悟透了、琢磨透了,就知道该怎么写了。
三是要注重发散性。在领悟琢磨中,发散性思维十分重要。发散性思维就是不拘泥于现有条件、现有模式,能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路径去思考、去设想,寻找各种办法,探求多种可能,最终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作为笔杆字,在领悟琢磨时,绝不能将视野、思维局限于一隅,一定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大担设想、小心求证,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很多时候,我们写作中遇到瓶颈,怎么都突不破,往往就是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在固有的框框里打转转,有点当局者迷的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人一点拨,往往幡然醒悟、豁然开朗。别人的点拨为什么有这样的功效?实际上就是其视角、思维不受材料的影响,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所以,写作中遇到困境的时候,不妨完全放开,“跳出五行看五行”,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于沟通协作
不要单打独斗,而要发挥团队作用。有句话说得好: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还有一句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两句话都强调了团队的重要,很有道理。古往今来,无论是军事、政z*、商业,还是科学、文化、体育、艺术,各个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无一不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写材料同样如此,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之所以写材料特别是大的材料,需要团队协同作战,是因为完全靠个人来完成既没必要,而且效率低、风险大。相反,有了团队,写作的思路就更加开阔,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量更加大,准备更充分,错误出现得更少,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当然,不是说有了团队就一定高效,就一定能成功。如果团队大多数都是职场新手,知识面比较单一、雷同,彼此互不买账、相互拆台,想不到一块、写不到一块,可能效果反而不如一个经验丰富的笔杆子独自完成的好。要想在材料起草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团队的作用,还要求做到人员搭配合理,组织调度有方,团队精干协作,作风顽强过硬,这样才可能打造一支写材料的“铁军”,产生1+1>2的效果。
不要闭门造车,而要吸取多种营养。有的喜欢封闭自己、关起门来埋头写,不管懂与不懂,不管问题有多难,不与他人讨论,不向他人请教,不向领导汇报,只管自顾自地写,结果完全是自说自话,或者走了错路、弯路、偏路,或者陷在里面出不来,结果不但出不了活,还耽误了时间,严重者甚至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的智慧、认识都是有限的。闭门造车,实际上是把自己和外界封闭、隔绝,缺乏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外界信息,不能得到好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不能拓展视野和思维,导致一条道走到黑,不但效果差,甚至前功尽弃、白费功夫,给领导带来不好的印象。
杜绝闭门造车,就要做到开门写稿,多沟通交流。要多向同事请教,对于一件事情,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往往可以开阔思路、提供启发,自己原本不熟悉、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可能就通过交流迎刃而解。特别是对于写作新手,更需要多向同事请教,同事的一席话、一个指点或许就可以帮助你解决大问题。要多向领导沟通汇报。很多同志害怕向领导汇报,担心领导批评。其实,遇到问题,如果靠自己实在无法解决,向领导汇报,寻求支持和帮助也是可以的。当然,领导如果比较忙就不要去打扰,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去。要积极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必要时寻求专家帮助。有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靠内部的力量解决不了,也可以邀请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听专家意见。
四、善于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研究就没有话语权。XX领导XXX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传家宝。调查研究可以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笔杆子要想写出好材料,也要养成善于调查研究的习惯。毛主席对此曾说过: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对笔杆子来讲真的是说到了心坎上。
要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一线,是最原始、最新鲜、最营养的资料,是材料起草最可靠、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深入调研,就是要深入到最底层,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进乡村,走进车间,直接与群众交流、谈心,从访谈中获得需要的信息。那种旅游观光式的调研绝对不可取,不但掌握不到真实的、可靠的、有用的信息,收获不大,而且还给干部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在这方面,中央专门出台了相关规定,对调研进行了规范,那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调研是很难行得通了。
要科学调研,达到预期的效果。调研,绝不是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这么简单,而是有其科学的方法。事前的准备,调研对象的选取,调研方式的确定,调研方案的设计,调研过程中,如何让调研对象说出真情,调研结束后,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要讲方法的。调研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客观、真实、全面,摸到实情,取得真经。既要听取成绩、亮点,又要听取问题不足、矛盾困难;既要听取干部意见,也要听取群众意见;既要到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单位去总结经验,又要到矛盾困难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和单位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对调研获取的信息,要科学地甄别、辩证地分析,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不真实的,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哪些是片面的,要筛选出来之后再写入到调研报告之中。
要经常调研,善于发现新情况。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不能这次调研了,以后就很长时间不调研。也不要以为调研过几次就对情况很熟悉了,不用再调研了。作为笔杆子,要坚持调研,把调研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常态性地开展。要制定调研计划,一年开展几次定期性的调研,同时遇到紧急、特殊任务,随时开展专项调研。当然,经常调研,要以不影响、不干扰基层干部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为前提,三天两头去一个地方,过于频繁了也不好,要把握好调研的节奏。总之,通过经常性的调研,使笔杆子能够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找到新办法、解决新矛盾,为材料起草提供鲜活的素材。
要问题导向,开展针对性调研。调研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为调研而调研。要以正在开展的工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为中心,带着目的去调研,带着任务去调研,带着思考去调研。要注重调研的实效性,通过调研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写出有价值的材料,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支撑。
要深入研究,形成高质量成果。笔杆子不光要会写,还要会研究,为领导在决策方面提供服务支撑,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通常,笔杆子需要开展软课题研究,既能够自己独立地进行,又能够组织别人共同研究。与专业课题相比,软课题更侧重宏观层面,侧重于研究一些意义重大、影响广泛而且带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现实问题,更考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笔杆子要真正起到参谋助手、决策智囊的作用,就要围绕本单位、本地区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高质量、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多经历一些重大课题研究的考验,将极大地帮助笔杆子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对个人的发展也极为有益。
五、善于构思谋划
写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表达思想、表达一套成体系的思维结构和思考内容,思维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往往决定文章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相反,不经思考、不做认真细致的构思和谋划,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从一开始就陷入误区、迷失方向。
构思谋划是写好材料的前提和基础。郭沫若曾说:“你总先要有思想和方法,然后才能用适当的形式和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告诉我们,写之前要把该想的想清楚,该谋划的谋划好,这个基础工作做得越扎实,写起来就越轻松,也越容易成功。如果不做思考、不做谋划,提笔就写,实际上是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的,就算写作经验很丰富的“老手”,也很难做到这一点。所谓“倚马可待”,出自一个典故,说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虎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线,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一会儿就写了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这些都不过是形容写作者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而已,而不是不做思考。
构思谋划也是写好材料的核心和关键。与一般文章相比,笔杆子所写的材料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不是写文字,而是写思想、写工作,不考虑清楚、考虑成熟,更难以动笔。如果把写重要文稿当作修桥建楼,那么思考就是在做设计图,设计图设计得好,建起来就放心、省事得多。一定要明白,写是想的延伸和具体化,只有把这一关键抓住了、突破了,才能按图索骥,把文章的架构、观点、内容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最终成为一篇得到认可的好文章。实践证明,那些在写之前喜欢思考、善于谋划的人,因为思虑成熟,所以写的时候就能少走弯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如何做好写前的构思谋划呢?个人认为:
一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种类用途。一方面,要明白所写材料的种类是什么,种类不同,写法也不一样,所以,接到任务,笔杆子首先要清楚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材料,为其定性。如果定性不准,文章就可能四不像,甚至闹闹张冠李戴的笑话,比如把报告写成了请示,把讲话写成了汇报。定性准了,才不会跑偏。文章的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明白,只要学习了解各种公文的标准和要求就行。另一方面,要明白所写材料是干什么用的,是向上汇报,是对下讲话,是经验交流,是祝贺,是请示,是函告,等等,每一篇材料都有其特定的用途,用于特定的场合。如果对所要写的材料用途不清楚,就会无的放矢,没有针对性。对用途的思考很简单,知道文章干什么用就行。把用途搞清楚了,写的时候才能更聚焦,内容和行文风格才更规范和独居特色。在构思谋划材料种类用途方面,尤其是写作新手需要特别注意。
二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主旨核心。好的材料不是文字、素材的堆砌,而是有灵魂、有思想的。写之前,就要思考这篇材料的主旨核心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主旨核心如何来体现呢?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题目,一篇好的材料,首先有个好题目,让读者、听众从标题就能想象文章要传达什么信息、表达什么内容。如果题目取不好,材料的主旨核心体现不出来,不清晰、不突出,看的人一看题目或者失去看下去的兴趣,或者直接退回重写。要思考好材料的主旨核心是什么,关键是用最精炼、最精彩的语句把题目亮出来,通过题目就能浓缩出材料的精髓、精华。
三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框架布局。好的材料必须有好的结构,好比建房子要有个框架一样。写之前,要考虑材料围绕主旨核心,应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标题怎么写,每个部分里要写哪几点,部分与主旨核心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点与部分之间,点与点之间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把这些理清楚了,从而形成一个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材料架构。思考材料布局,就是要设计好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达到凤头、猪肚、豹尾的目的。
四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需要哪些内容来支撑,素材从哪找,这些写之前也要好好想想,以便及时动手、早做准备,否则可能遇到找米下锅的难题。这好比厨师做菜,做菜之前得把各种原材料备齐,这样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对内容的思考谋划,就是要想好需要什么、来源在哪里、如何搜集、怎样取舍。
五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重点难点。一篇材料,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重难点应该怎么去突破,在写之前也要想好、谋划好,否则,可能出现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难点写不清楚。对重点的思考谋划,就是要清楚在材料中希望突出哪些、对突出部分如何着墨;对难点的思考谋划,就是要明白文章最难写的部分在哪里,怎么样去突破它、攻克它。把重点和难点找准了、想明白了,为后面的起草无疑扫清了障碍。
六要构思谋划好材料的亮点特点。所谓亮点,就是打动人的地方,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地方。所谓特点,就是独特之处、独具的魅力。写材料之前,也得考虑如何打造亮点、形成特色,既要有整体的美,也要有夺目的美,既符合通常的要求,又具有迥异之处,这样的材料无疑更让人难忘。构思谋划亮点,就是要在思想上、结构上、语言上、逻辑上、风格上下功夫,需要在哪些方面有亮点就在哪些方面打造,而且亮点不宜过多,过多了就不是亮点了。至于特点,多与材料要求、领导个人风格有关,或激情洋溢,或稳重平实,或文采飞扬,或思维缜密,等等,这需要执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把握。
当然,做好构思谋划不是把各个方面都想清楚了才写,而是在写之前对材料做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思考,有一个较为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磨刀不误砍柴工,少走弯路。事实上,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事先的思考不可能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清楚,写的时候依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思考和认识也得及时调整跟进,以适应写作的需要,这正好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六、善于精雕细琢
写材料,不仅在写,更在于改。写完了,不等于写好了,不等于任务完成了。大的材料,不改过九遍十篇是过不去的,有的甚至改过十遍数十遍。小的材料,虽然不至于这样“折腾”,但一稿就成的也十分罕见,改过几遍的比比皆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初出“熔炉”的稿子还只是半成品,还不完全成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笔杆子对文章主题的拿捏、内容的安排、遣词造句、风格的把握等往往很难一步到位,还需要时间去斟酌、去修饰、去锤炼,甚至还要多方征求意见,只有经过无数次锻造、打磨,方能璀璨夺目、耀世登场。所以,对笔杆子来讲,一定要养成对材料精雕细琢的习惯,反复修改,反复完善,反复打磨,努力把材料打磨成精品、艺术品、珍品,虽然不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也至少要达到领导的要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能让人看了、听了之后觉得粗枝大叶、粗制滥造、平淡乏味、了无新意,听了当没听,看了当没看,那就后果严重了。
善于精雕细琢,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笔杆子而言,一定要有遇事较真的原则和底线,把好材料的出口关,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那种差不多就行了、基本可以了的想法和意识坚决不能有。如果自己对待材料就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写出来的材料怎么可能好得了,极有可能是错漏百出、粗制滥造。工作当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干部员工材料写完后,自己不做检查就直接交给领导,结果张冠李戴、词不达意、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屡见不鲜,有时候批评重了还接受不了,不批评吧又不行。一次两次还可以,如果次数多了,就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发展。所以,笔杆子对凡是经过自己手出去的材料,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把好自己这一关。
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差距。精雕细琢的前提,是要知道材料哪里还存在不足,和领导的要求、受众的需求相比差距在哪里。如果找不到问题差距,就不知道从何改起。要发现问题差距,首先,自己要反复看、反复读,如果不习惯在电脑上看和读,可以打印出来,先粗看粗读,再精看精读。反复看读几遍之后,如果自己实在发现不了问题差距了,可以让别人看,对别人指出来的问题要审慎接受,觉得说得对的、有价值的才改,否则没必要改。通常情况下,大的、重要的材料,还要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通过征求意见,也能够发现材料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三是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要有古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执着精神。要对材料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内容细节、内在逻辑、语言表达等方面反复斟酌,反复思考,看看哪里还不顺,哪里还不够协调,哪里表达还有问题,哪里语言不够精彩,哪里素材还不够支撑,哪里观点还不够鲜明、准确……逐段逐段地过,逐字逐句地抠,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如果在推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改的第一时间改,改不了的该找资料的找资料,该研究讨论的研究讨论,直到把每一个毛病都解决掉、每一个瑕疵都处理好。推敲修改完成之后,如果有时间,可以暂时放一放,各自分头看,若发现新问题再集中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经过几轮,材料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七、善于总结反思
写完材料,特别是大的材料,就好比经历一次战役、一次大考。有的笔杆子心想,终于完成任务,可以松一松气、歇一歇脚了。实际上,要是有心人,一定觉得事情还没做完,因为还没有对此次材料起草进行总结反思,经验教训还没有得到系统地梳理分析。而事实上,每一次总结反思对笔杆子来讲都十分重要,对下一次材料的起草和别的同志从中学习借鉴都很有价值。
一是要及时组织召开总结交流会。一个大的、团队共同起草的材料任务完成后,应该及时组织大家进行总结讨论,听听大家的想法、感受,对大家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表示感谢,对大家既是鼓舞,也是鞭策,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与友谊。
二是要梳理出好的做法和经验,找到问题和不足。总结反思,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哪些做得好,可以继续保持和发扬,哪些做得不好,原因是什么,下一次如何避免和克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位参与者懂得材料起草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改进和提高的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升写作的本领,增强进一步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要对领导修改的手稿反复理解、领会。有的笔杆子材料任务一完成,就把修改过的过程稿全部销毁,孰不知领导修改过的手稿此时还不能处理,因为这对笔杆子理解把握领导的思路、风格是非常有帮助的,应该留下来进一步分析,反复理解、领会,想想领导为什么要这样改,背后的出发点是什么,自己写的跟领导改的差距和区别在哪里,今后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领会,才能对领导的意图把握得更准,与领导的思路想法才能更接近,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是要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提高。总结反思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笔杆子的能力素质,起草高水平的材料。因此,总结反思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不能不起作用、没有效果,而要务求实效,把总结反思中得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推动工作的改进、提高,推动效率的提升,实现个人的成长。
八、善于经受挫折
写材料,既是一个学习研究、文字起草的过程,又是一个磨练心智、锻造品性的过程。
相信每一个笔杆子,多多少少都经历过材料起草中的至暗时期。虽竭尽全力,写出来的材料自以为很满意,却不被领导认可,而且领导没有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虽绞尽脑汁,但文思枯竭,无从下笔,即便写出来,也是苍白乏味,了然无趣。于是,挫败感油然而生,迷茫、无助、失望、怀疑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滋生和困扰着我们。这个时候,对笔杆子而言,无疑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能否过得了这一关,至关重要。这一关过得去,迈过了,任务完成得好,证明心理素质好、能力过硬,可堪重任;这一关过不去,任务完成不好甚至没有完成,证明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稳定,不成熟,扛不起重任,还需要继续锻炼和考验。
这告诫笔杆子,在写材料过程中,一定要能够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把挫折当成磨刀石,愈挫愈勇,在挫折中成长、成熟、成功。
一是要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每逢大事要有静气,写作中遇到困难,一定要沉得住气,稳得住心神。如果一遇到困难和挑战,就六神无主、自乱阵脚,那肯定写不好材料。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情绪平稳下来,相信天不会塌下来,努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独坐钓鱼台”。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没有什么好担心、好害怕的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见招拆招。
二是要从失败中分析原因。领导为什么会不认可,原因在哪里?自己先认真地分析、思考,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实在想不明白,可以向同事请教,听取意见,从中得到启发。如果是团队作战,可以组织大家研讨,听听大家的意见,从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启发甚至灵感。只要把症结找准了,把原因搞清楚了,后面就知道该如何寻找解决的办法了。
三是要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一定要坚定必胜的信心,相信自己,相信团队,绝不能灰心丧气、举手投降,更不能相互埋怨、相互指责,而要永葆斗志,相互打气,彼此鼓励,群策群力,共同想办法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只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就没有什么挫折战胜不了,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四是要突破瓶颈,打破定势。材料起草中的至暗时刻,说明笔杆子遭遇了写作中的“天花板”。如果突破了,材料起草和事业发展就可能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如果突不破,材料起草和事业发展就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笔杆子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敢于向过去告别,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求变,另起炉灶,另辟蹊径,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一条新路,让材料焕发出新的光芒,重新获得领导的认可,从而实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逆转。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