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3 页
- 大小:10.47K
为您推荐
- 2023-09-24 20:57:37 司法局巧用加减乘除法优化营商环境
- 2023-09-12 20:17:52 公考练笔:请简述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如何弘扬延安精神
- 2023-09-25 04:55:52 入党申请书(新版)
- 2023-09-25 07:52:00 一网打尽重复标题打尽重复标题
- 2023-09-20 15:29:39 劳务合同模板
- 2023-09-27 01:23:37 从严从实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工作
- 2023-09-11 16:08:24 好公文的四要素
- 2023-09-11 21:41:17 国有企业重大项目调研论证及风险评估办法
- 2023-09-17 13:40:03 文章深浅的五个层次——以一篇领导讲话稿的修改为例
- 2023-09-28 23:36:33 20xx年重庆市忠县春季事业单位村干社干考编面试真题及解析
- 2023-09-30 16:29:21 写稿宜有这三种思维
- 2023-09-17 08:05:02 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关键四招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奋进新时代 建设新延安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xx月xx日,随着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宜川实现脱贫退出,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20xx年以来,延安市干部群众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z*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xx年的13.2%下降到20xx年的0.66%,19.5万人告别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安贫瘠荒凉,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延安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以油煤为主的特色工业、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步入历史最好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目前,全市原油生产、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1000万吨,煤炭、天然气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00万吨和50亿立方米,累计向国家贡献原油2.6亿吨、煤炭5.5亿吨、天然气201亿立方米。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80万亩,产量300万吨,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苹果收入占到农民全部收入的60%以上,农业产业后整理让农民在全产业链上增收。20xx年来延安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6344万人次和411亿元。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58.9亿元,是20xx年的4585倍;财政总收入达到425.9亿元,是20xx年的9950倍。
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积聚
依托石油资源,延安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但同时,因为产业结构单一,造成了“油主沉浮”的发展困局。
延安市委、市政府在更高层次上重新审视和定位延安的发展,大力实施“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
延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资源转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入21世纪以来,延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增长新动能;坚持园区承载、项目带动、集约发展,“三区九园”工业框架基本形成,14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6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17个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加快建设,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481户,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
开拓创新促高质量发展
苹果产业是延安市种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过去,果品销售大多是沿路叫卖或果商在田间收购,好苹果卖不上好价钱。
自20xx年起,延安市委、市政府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加快建立分级分选、冷链物流、包装储藏、精深加工和营销推介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增收。
“十二五”之后特别是进入“十三五”,延安非常重视推进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近两年出台100多项改革措施,累计改革举措达到700多项;组建教育联盟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等改革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
延安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但延安人民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坚持按要求推进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改革,主动承担中央和我省改革试点,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稳妥推进投融资体制、财税管理、国资国企、农村集体产权等改革,累计完成732项改革任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延安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双试点”,工程建设领域“六个一”集中审批“延安模式”在全省推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达到16.9万户,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42家,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全省“三个经济”发展格局,启动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举办了首届世界苹果大会和连续11次的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与国内外32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
老区面貌焕然一新
吴先生家住宝塔区师范路,他习惯每天吃过晚饭后到延河边散步。这两年,他眼看着延河边上大批棚屋和成堆的垃圾渐渐消失,河岸越来越绿、河水越来越清。延河从以前印象中的“一道水沟”变成了家门口的“生态公园”。
自20xx年被住建部列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试点城市以来,延安市逐步实现10多万山体居民下山。一大批“双修”项目的实施,让城市生态不断得到恢复。
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安94%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工业化推进,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城镇化率提升到62.3%。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按照“革命圣地、历史名城”城市定位,实施了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山体居民搬迁、沟道治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景观提升六大工程,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1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5.3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积极构建“一主两副”“一城三区”大延安,安塞撤县设区,子长撤县设市获批。
过去的延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20xx年,延安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退耕还林,20xx年,又自筹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25度以上坡耕地应退尽退,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77.5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9.4%,占全省退耕面积的26.7%、全国的2.1%,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5%,植被覆盖度达到81.3%。三北防护林工程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样板。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实施了延河等主要河流治理和治沟造地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5.2%,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年降雨量由300多毫米增加到550毫米以上。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圣地蓝”成为延安一张亮丽名片。延安荣获“20xx中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全市17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清洁村,5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25%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延安成功入选“20xx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70年风雨兼程,70年接续奋斗,走过艰辛的岁月历程,延安人民谱写了一部恢宏的奋斗史诗,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告别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繁荣、民生殷实、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延安步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