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54 页
- 大小:247.02K
为您推荐
- 2023-09-10 15:47:11 《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
- 2023-09-09 18:30:11 珍藏-十九大以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理论文章合集_3★★(2)
- 2023-09-17 03:14:32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 2023-09-18 13:26:15 解读报告:进入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四)
- 2023-09-14 11:27:10 例谈如何学习借鉴人民日报文章写作技法
- 2023-09-18 01:32:25 机关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检视剖析材料
- 2023-09-18 10:45:17 推动“六稳”工作落地见效的若干意见及含解读(范文)
- 2023-09-14 17:30:36 领导班子20xx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2023-09-11 14:12:13 X市优秀共产党员XX现实表现材料
- 2023-09-14 06:00:27 意见建议关于促进农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 2023-09-19 18:56:44 纪检监察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检视剖析材料
- 2023-09-20 11:04:46 人民日报摘要20xx年4月 (1)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材料汇编
目录
一、心得体会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6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50
向着治理现代化不断迈进53
一切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56
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59
五、传达提纲
十九届五中全会传达提纲 162
十九届五中全会传达提纲 267
十九届五中全会传达提纲 382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网络
心得体会十九届五中全会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29 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这是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xx月xx日新月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
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必由之路。XX领导XXX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20xx 年xx月xx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xx月xx日至 29 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这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是第一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网上留言有 100 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
了 1000 多条意见建议。7 月至 9 月,XX领导XXX先后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可以说,这次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议》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第三,规划《建议》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规划《建议》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根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着眼于我们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规划
《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在社会民生领域的新内容
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收入方面,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文化体育方面,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
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健康方面,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时期将按照《建议》的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 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 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 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 事业。还将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消费向绿 色、健康、安全发展,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 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 费健康发展;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改 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 性作用,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
三、关于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
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 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知道,
科技创新历来都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 和今后这个作用将会更加凸显、更加重要。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 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所以五中全会在《 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 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 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 是以XX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历史地看,从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的。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摆位和重大部署,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在党长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把握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持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只有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新的发展
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说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前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 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国家 安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创新的自信 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 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国家战略科 技力量,提升科技攻关和应急攻关的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基础 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科技创 新体系,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 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自立自强是能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进行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始终强调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当前,中国的
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 要中国。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 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 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面向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 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就科技政策、发展规划、科研伦理以及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开展对话交流,在开放合作中求同存异,努力形成更多国际科技治理的共识。同时,聚焦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进一步优化中国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来华工作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平等机会和便利条件,努力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青睐的一片热土。
四、关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XX领导XXX和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这在规划《建议》当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我们看到,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是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内经济
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同时,大国经济一个共同特征是国内可循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其他的大国经济是一样的,国内供给和国内需求对于经济循环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在 20xx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比如经常项目顺差占 GDP 的比重已经由 20xx 年时候大约 10%下降到 20xx 年的 1%左右。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也就是外贸进出口总额与 GDP 的比例,也由过去的 60%以上下降到目前 30%多一点。所以,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
大家应该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 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 100%。所以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因此可以说,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 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需要说明的是,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要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样就既能够拉动国内经济,又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大市场机会。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市场是全球的稀缺资源,我们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托国内强大市场,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这也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五、关于 2035 年的远景目标
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 15 年的时间,3 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
作为重点,同时对 2035 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20xx 年,中央制定“九五”计划《建议》的时候,也曾经对 20xx 年远景目标作过展望。
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确实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当前,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严峻性、挑战 性的一面在上升。但是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是人心所向。经济全球化虽然遇到逆流,但是今后还会在曲折中 深入发展。在“地球村”越来越小的当今时代,中美作为全球最 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 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对于 中美两国来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没有好处。其实,真正想 脱钩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今年第三季度,在疫 情冲击的背景下,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
16%。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 共赢的旗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 极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当然我们要办的事很多,千头万绪,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就是改革、开放、创新。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
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使 14 亿中国人民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
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XX领导XXX多次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启示。所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绝不动摇。通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这既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在这些方面已经作了全面系统部署。我们相信,只要做好改革、开放、创新这几件关键大事,就一定能够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
五、关于文化建设
近些年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很快,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不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指标都跃居世界前列。比如新闻出版 、影视创作的规模居世界首位,影响力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提到 了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将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凸显。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对于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XX领导XXX在前不久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 上,用“四个重要”作了精辟概括,这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所以,我们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 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 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全会《建议》还专 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今后 5 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我 们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影响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关于“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
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六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这里都包含了您关心的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的特点。这“六个新”主要目标的提出,在指导原则上充分体现了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充分体现了强化系统观念,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
效益、安全相统一。
这“六个新”主要目标的设定,在方法论上体现了综合考虑 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要求;体现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 结合,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导向,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 更为突出的位置;体现了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做好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为设定“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重要准绳。
七、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高原则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大家知道,一个好的乐队、好的合唱团,是需要有一个指挥的。只有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有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有 XX领导XXX领航把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这就要求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z*上 行动上同以XX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完善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发挥党的强大政z*优势、思想 优势、组织优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z*功能、组织功能,把党 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到实处。
XX领导XXX经常讲,“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坚持党的领 导,首先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 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党的政z*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 政z*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 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 责任、监督责任,以党的初心使命激发全党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 ,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 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洁的政z*本色凝聚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
党的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领导力量的建设。五中全会强调
“十四五”时期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只有党的建设做到高质量,才能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九届五中全会传达提纲 3
网络
传达提纲十九届五中全会
按照会议安排,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如下:
一、深刻把握我国“十三五”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 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XX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 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举世瞩目的发 展奇迹,之所以能够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阔步前进,靠 的就是XX领导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领航掌舵, 靠的就是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 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拼搏、苦干实干。迈向新征程,我 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 加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奇迹。
二、深刻把握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
深刻把握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始终将“四个放在”作为谋划上海未来发展的工作基点,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加敏锐把握趋势变化,更加主动抓住新的机遇。要看清时与势的变化、危与机的转化,在短期波动中把握长期趋势,在危机挑战中创造发展先机,在外部变局中塑造发展新局。
三、深刻把握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
深刻把握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化为切实行动,让“五个人人”的美好愿景成为这座城市的生动图景,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四、深刻把握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
深刻把握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紧密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 进一步巩固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地位,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五、深刻把握我国“十四五”发展的重大部署
深刻把握我国“十四五”发展的重大部署,奋力走在新一轮 发展的最前列。把《建议》提出的与上海直接相关的重大举措作 为战略重点,集中力量、全力突破。以更加强烈的大局意识、全 局观念,坚持立足全局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以落实 国家战略为牵引,以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抓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为载体,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更好为 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六、深刻把握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
局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深刻把握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的要求,着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不断推动思想大解放、理念大更新、能力大提升。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敢闯敢试敢突破,不断走出新路子,积累新经验。进一步强化全球视野,全面提升战略运作能力,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要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全力做好第三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各项工作,统筹抓好“十三五” 收官和“十四五”谋划开局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