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言讲话人大党组书记在全市人大学习教育研讨座谈会上的讲话
收藏文档

人大党组书记在全市人大学习教育研讨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文档
/ 6
全屏查看
人大党组书记在全市人大学习教育研讨座谈会上的讲话
还有 6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6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这次研讨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集中学习研讨百年党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XX领导法治思想及XX领导XXX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二是对当前一些主要工作进行探讨,确保本届人大常委会工作圆满收官。刚才,参会的同志畅谈了学习心得,交流了工作情况,谈得很好、很深刻、很到位。常委会党组成员、主任会议成员对党史学习教育和做好人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完全赞同。大家对全市人大工作,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请办公室、联工委、研究室逐条梳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用以指导人大工作实践。

一、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安排,向世人宣示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坚定决心,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人不忘来时路、走好前行路的奋进姿态。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务必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市区委的统一部署,紧扣目标要求,履行主体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学习实效,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聚精会神学党史做好地方人大工作,一是要坚持学习党史与提高政z*站位相贯通,确保人大工作正确的政z*方向。讲政z*,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人大常委会作为重要的政z*机关,政z*性是第一属性,讲政z*是第一要求。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把讲政z*植根于思想、落实到行动、体现在效果。政z*上的敏锐源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要坚持用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善于从政z*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从政z*上把握和推动工作、从政z*上衡量和检验成效,胸怀“国之大者”,做到心有定数、行有担当,始终做政z*上的明白人。特别要强调的是,人大常委会的每一项工作不仅要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且要注重政z*效果,把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起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也要看是否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更要看是否有利于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只有立足政z*站位看,把握政z*逻辑办,注重政z*效果干,才能不断提升政z*判断力、政z*领悟力、政z*执行力,才能确保常委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不断实现新的发展。二是要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相贯通,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根本政z*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是党的历史的重要内容,人大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建立什么样的政z*制度,如“罢工工人代表大会”、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根据地建立统一战线性质的“参议会”、在解放区建立以贫农团和农会为基础的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等等。直到20xx年9月中国人民政z*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共同纲领”正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z*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xx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内涵。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z*的显著优势。XX领导XXX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说:“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z*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近代以后中国政z*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各级人大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一定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作为学习重点,精准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理解XX领导XXX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z*制度独特而巨大的优越性,认清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的虚伪本质,始终保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z*道路的战略定力,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政z*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三是要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XX领导法治思想相贯通,充分发挥人大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中的重要作用。20xx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XX领导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XX领导法治思想是XX领导XXX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z*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创立和发展的法治理论体系,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创新力、引领力,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为我们深化法治XX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无论哪个方面都离不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发挥,并且这个作用不是补充性、辅助性的,而是基础性、支撑性的。只有立良法,才能夯实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法治基础;只有实施刚性监督,才能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只有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工作,推动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才能促进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发力,努力实现本届人大常委会工作圆满收官

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将满。按照党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市、县、乡三级即将启动换届选举工作。越是这个时候,越能考验各级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特别是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干部的政z*定力和政z*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依法履职尽责,对照人代会表决通过的工作报告,按照时间进度,逐项工作抓落实。一要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增加民生福祉中发挥助推保障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XX领导XXX考察XX时关于“三高四新”的重要指示被省委确定为战略部署,市委提出围绕“双引擎”“四个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大及其常委会一项重大使命,就是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工作大局和目标任务来履职尽责、开展工作。如在立法工作上,要更加注重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高质量立法助力高质量发展;在监督工作上,要更加注重跟踪问效,以强力度监督推动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落实落细;在重大事项决定上,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以科学决定统一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富裕、公平公正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和标志。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为人民履职,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一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不到位、有偏差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坚决纠正一批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在打造具有XX辨识度的人大工作品牌方面有举措有作为。一方面,要将年度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是省、市、县、乡共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年度要实现乡镇全覆盖,并扩大县级覆盖面。但从前段调研情况看,一部分乡镇在年初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仅仅是表决通过了实施办法,还没有真正进行项目票决。下半年召开的又是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如何有效衔接,请市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认真研究,年内乡镇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一定要完成。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建设要与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双联”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带头进站,与人大代表一道接待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每个县市区要有针对性地培育示范站点,以点带面,推进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人大代表“进网格、听民意、办实事”活动,是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也是贯彻XX领导XXX考察XX时关于“人大代表要更加紧密联系群众”指示精神的重要措施,方案已下发,请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这里,我再强调三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所有代表都要明确到网格,都要到网格进行登记报到;二是所有代表都要到所在网格进行1次以上的全面走访,既宣讲政策,又听取民意;三是方案中提到的“五个一”,即听一次代表或群众的意见、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反映一个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写一份高质量的民情报告,要建立台账,做到有“账”可查。之所以提这3个要求,就是避免活动流于形式,请联工委加强督查。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促进人大工作常做常新。XX领导XXX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之际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人大工作虽然具有很强的政z*性、法律性、程序性,但同样需要在确保正确政z*方向的基础上,在法律框架内,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推动视野格局、思维理念、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的活力来自基层,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基层勇于探索、创新实践,特别是乡镇人大,要以贯彻《XX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为契机,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履职行权,不断夯实民主之基。三要认真做好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今年5月份开始,将进行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z*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全市人民政z*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要求高,政z*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及早行动起来,着手开展调研,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拿出新办法,准确把握法律规定、政策界限、时间节点、代表关口、纪律要求,保证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选举全过程。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选举法进行了修正,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法律中体现坚持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二是适当增加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数量。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严格按照选举法,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首要政z*原则和坚强政z*保证,换届选举工作情况及时向党委汇报,换届选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及时请示党委研究解决,始终保证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正确的政z*方向。要严格把好人大代表“入口关”。代表数量增加了,代表素质必须保证。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认真做好代表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审查工作,特别是做好连任代表提名推荐工作,切实把好代表“入口”的政z*关、素质关、结构关、身份关、考察关,确保代表人选经得起检验。要严格执行中央“十个严禁”的换届纪律要求,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圆满成功。要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严格按照省委、市委及省、市人大常委会下发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及操作规程等,依法精心组织好换届选举各环节工作,选出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开好新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三、切实加强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建设,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根本政z*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如同志们提到的“三会”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问题、县级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问题、编制普遍不足的问题、乡镇人大副主席的政z*待遇问题、街道和开发区人大工作问题、人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共同发力,逐步加以解决。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绝不允许有半点动摇和丝毫含糊。我们在开展任何工作时,都要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市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切实维护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要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在人大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确保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决完成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要以政z*建设为统领,强化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五化党支部”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政z*三力”。二是保持昂扬斗志不松懈。做好换届之年的人大工作,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刘非书记提出的“讲党性、站好岗”的指示精神,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进得坦然、退得愉快、留得安心、转得踏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干好当前的工作,做好眼下该做的事情,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特别是常委会领导和委室负责人,面对进退留转,更要以平常的心态,进取的精神,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站好最后一班岗,不因换届而减退工作的激情和劲头,不因换届而分散精力和心思,不因换届而放慢工作的节奏和步伐,真正做到慎终如始,为我们的事业传递好手中的接力棒,同时也为我们的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笔。这应是换届之年我们应有的精神状态。三是推进问题解决要主动。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中问题较多,要一揽子解决肯定有难度、也不现实,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推动有关重点问题得到解决。我认为,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契机,我们要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有针对性地向各级党委提出意见建议。中央和省委、市委有明确规定的,要在换届选举中抓好落实,比如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问题,相关文件都有明确要求,关键是要不折不扣抓落实,把人选准配强。工作确有需要而上级没有具体明确的,要主动争取党委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如配齐配强乡镇人大主席、人大机关与党政司法机关干部双向交流等问题,人大常委会党组要统筹考虑,抓紧汇报,积极沟通。对于机构设置、政z*待遇等需要上级来推动解决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将积极向省人大常委会和市委进行汇报和建议。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