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言讲话区委书记:织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双面绣”
收藏文档

区委书记:织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双面绣”

下载文档
/ 6
全屏查看
区委书记:织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双面绣”
还有 6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6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名城“双面绣”

01聚焦“最江南”,打造近悦远来的魅力古城

XX领导XX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提出要“突出地方特色,多选择‘微改造’的‘刺绣’来处理历史文化街区。”
姑苏古城一直是世人看苏州、读苏州、品苏州最重要的窗口,是江南水乡的一张美丽名片。近年来,我们坚持古城整体保护,苏州历史文化城市保护规章等地方法规,“吴第一景区”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取得突破,“中国历史文化街”山塘街保护修复进展一半以上,平江地区重点功能区保护修复最具古城魅力,张家巷河成为古城第一条恢复河流。大力推进“美丽姑苏”违法建筑专项治理,今年第四季度仅拆除3万平方米,有效推进了古城风貌保护和安全隐患清除。继续开展清洁卫生综合整治、征收、搬迁、清理等专项整治。城中村、后街小巷等顽固环境疾病得到有效治理,主要道路正常达到“就地坐下”标准,黑臭河道全部消除。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整体保护和活态保护,全面借鉴上海、北京等先进城市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照亮“东方水城”和“人间仙境”的金字招牌

一是以传统风格的质感勾勒出“古城之韵”。有效完善集整体保护、多元化投资、项目储备、绩效评价、考核奖励于一体的“一揽子”制度,积极推进古城有机更新。平江区保护整修、七里山塘全线贯通、虎丘区综合改造等重点项目计划在2-3年内全面完成。同时进一步开展名人故居整理保护、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展示、绿化景观改善三个项目,建设一批苏联传统住宅、吴水乡特色街道,实现架空线路全面改造,背面街道整体改善,实现“街道特色、品牌”,保护古城传统景观和空间纹理,高标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建设管理,尽快实现古城景观“旧貌换新颜”。
二是以亮丽的城市品质突出“古城之秀”。按照“城市客厅”标准,巩固和扩大“两扫”、“两小”综合整治工作的成效,实现5年以上征收搬迁项目的清理。全面推进“美丽姑苏”违法建筑专项治理行动,争取三年内拆除全部存量违法建筑,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筑。继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围绕10多个重点区域、5条主次干道、120多条街道试点,全面实施危房改造、旧区交通安全、居民家庭“厕所改造”、加快农贸市场、垃圾亭、城市公厕升级,逐步提高古城质量。
三是以优良的生态环境诠释“古城之美”。贯彻落实“美丽江苏”、“美丽苏州”各项工作部署,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定期开展餐饮经营、废料回收、五金加工、农副产品交易等“四类产业”重点综合整治,挤压清理不适合古城发展的低端落后商业形式。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分类交付、收集、运输、处理的良性循环,确保年内全覆盖。做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斗争,认真落实“河流系统”,加快水污染控制重点项目进程,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水质清澈,空气清新,使姑苏“美”无处不在。
02聚焦“最现代”,打造充满活力的古城
XX领导XXX在调查江苏时强调:“我们应该坚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围绕产业基础的先进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优势。”
保护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古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关键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型路径。近年来,我们根据姑苏自身特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中国贸易中心、中信出版、中国电子等一批辐射重点项目,建设蓝芳华等一批主题特色产业园,成功开展三届苏州国际设计周,荣获“中国商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中国新文化经济发展标准试点区”。加快古城文化旅游融合,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等多个品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评为“中国古城旅游示范区”和“省级全球旅游示范区”。我们打造文化旅游消费盛会,率先启动“姑苏8:30”夜经济工作,积极融入“双12苏州购物节”。观前、石路、南门三大商业区同时启动,各大超市、综合体单日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50%。观前地区被评为“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群区”。姑苏区GDP今年、在疫情影响巨大而深远的背景下,公共预算收入和固定投资预测正在增长,这对于服务业占90%以上的主城区来说并不容易。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亩产英雄,质量资源,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利用上海城市水平、示范作用和产业驱动能力,创新传统产业转型,改革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加快产业与城市一体化,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促进文化资源“创新转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累深厚的优势,推出“江南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科技”“文化” “旅游”“文化” 商业协调发展,力争在明年年底实现文化产业占GDP比例的双倍贡献。围绕动画游戏、影视传媒、创意设计等数字文化产业的细分领域,大力发展IP经济和授权经济,创造新的文化经济生态。加快全球旅游发展,开发一批交互性强、体验性强的特色文化旅游融合产品,策划一批话题性强、视觉性强的“网络名人爆款”和“流量活动”。进一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姑苏段建设,全面完成苏州“运河十景”中“姑苏六景”建设,探索发扬滚仙、吴地端午、石湖串月等运河民俗风情,努力把姑苏段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髓的一段”。

二是推动产业群“能级跃升”。继续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围绕产业载体优化升级、新产业创新发展、古城协调发展等条件。依托旧厂房、古建筑等优质资源,加强新业态、新经济的培育,加快星辉20xx等工业园区的改造升级,加强科技赋能和项目引领,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设计、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为主的新型城市产业。系统整合和有效激活产业基础和空间资源,准确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和总部项目,努力打造数字经济、港口经济、总部经济、信创经济等四个产业功能园区,促进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帮助古城传统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三是推动传统商圈“蝶变新生”。看国内外顶级水平,积极借鉴上海黄浦区在商圈建设、数字化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传统商圈转型,推动旧商圈和传统商业升级,促进石路商圈现代文化紧密结合,加快南门商圈“苏精品生活”元素规划建设,积极吸引一批第一家店、旗舰店、品牌店、网络名人店、特色餐厅,加快建设更多兼顾文化特色和产出效益的现代化商圈。深化与喜马拉雅、小红树、比利等多家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合作,引导商圈传统产业向品牌化、定制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推出一批特色网络名人品牌和“拳头”产品。
03聚焦“最舒适”,打造和谐美丽的宜居古城

XX领导XX在考察江苏时要求:“要加强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投入,促进便利共享。”
姑苏古城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仍然是苏州的城市核心,发挥着完整的政治z*、现代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功能。只有始终以人为本,将古城保护效果与当地宜居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打造出“活古城”。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建设指导,聚集群众,“苏联教育”、“虚拟养老”等民生服务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我们着力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星级美丽社区建设,创新网格化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执法力量和服务资源贴近基层和群众,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被评为“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试验区”和“全国和谐示范城区”。
下一步,我们将贯穿“人民城市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积极探索具有姑苏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真正实现人民生活更加整洁、有趣、方便、温暖、安全。

一是比较社区建设水平的“尺码”。继续深化“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试验区”建设,客观衡量社区整体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美好指标”指标体系,比较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以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社区服务精准供给为重点,开展社区居委会、网格联动工作站、各类服务媒体、社区联合工作站、卫生服务中心等“五大支柱媒体”建设。扎实推进社区公共事务“民事民事”,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改革,进一步减轻负担、权力、授权,加快建设简单、高效、方便的基层管理体系,让居民获得更强、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幸福。

二是增强民生保障能力的“砝码”。坚持就业、基本民生、市场实体等“六稳六保”重点项目,积极采取措施减轻负担,加强失业监测和形势预测,准确支持困难弱势群体,发挥社会援助保障作用,加快分层援助体系建设。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观、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建设基础、基础民生实际项目,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应,探索新模式,拓展新的教育服务引擎、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新地标等方面的新出路。

三是解锁社会治理效率的“密码”。继续推进党建领导服务中心“一线争先、一体化行动”任务,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统筹资源,联动攻坚,构建“大党建” 大融合 “大治理”工作格局。完善网格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网格、联动站、数据库、平台建设,运营区域城市运营联动指挥平台,推进社会治理数据资源集成收集、网络共享和一站式服务,将社区网格打造成收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触手”,解决矛盾、预防问题的“第一阵地”,便利人民,解决问题的“第一窗口”,群众自治、多元化参与的“第一平台”。积极开展交通秩序改善,以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的道路交通管理,提高城市运营秩序和效率,使人民更加安全和收益。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