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页数 4 页
- 大小:12.8K
为您推荐
- 2024-01-31 00:06:15 人大副主任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暨专题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
- 2023-09-14 03:07:31 向老干部通报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23-09-23 19:31:52 追风赶月莫停留 胸怀理想当自强——在20xx级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2024-02-12 18:37:14 纪委书记在全县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 2024-01-29 21:51:10 在全县农村退役军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上动员讲话
- 2024-01-14 17:37:01 交流发言材料:突出党建引领,激发内在动力,扎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 2023-12-11 09:12:51 2022年民主生活会会前研讨交流材料
- 2023-12-18 01:15:15 党课:共产党员的奋斗是什么?
- 2023-10-03 16:16:55 20xx年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市委巡察反馈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 2023-10-10 02:24:12 20xx年在全县营商环境全域观察员座谈会上的发言
- 2023-11-04 11:49:56 主题教育发言提纲: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
- 2023-09-28 05:18:41 xx市委书记在洛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中共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阐述了全面的法治,强调公平和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并明确部署了严格的公平和司法。强调规范司法权力的运行,加强对司法活动的限制和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司法部门有着光荣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只有以更强的政治责任,忠实履行职责,严格公平地保护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才能不辜负时代和人民。
一是充分了解司法权的政治特征,正确行使职权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司法部门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柄”。主要定位为政治z*机关,主要属性为政治z*特征,必须旗帜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核心特点是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司法部门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XX领导的法治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坚决捍卫“两个建立”,坚决实现“两个维护”,始终以“国家大人物”为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理解力和执行力,坚决防范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想。确保以XX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司法工作的政治定位,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司法活动的各个方面,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切实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体现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政治z*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必须受到重视。司法部门负责维护国家政府的安全,确保整体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司法案件不能机械司法,坚持法律、案件、事务,必须考虑自然、国家法律、人类;不仅要关注法律的逻辑判断和方法正义,还要关注法律背后的价值观和实质正义,公平司法,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可追溯性治理,促进人民根本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司法在引领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稳定、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化党的执政基础。
必须敢于进行自我革命。铁必须是硬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20xx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部署下,全国政法机关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刀刃向内、刮毒疗伤的自我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筑牢了政治忠诚度,消除了害群之马,整顿了顽疾,显著改善了政治生态,显著改善了纪律作风,显著提高了执法司法信誉。继续深化和巩固来之不易的教育整改成果,注重问题整改措施,促进长期常治,编织牢固的制度笼,使司法标准化成为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新时期严格执行“三条规定”和政法警察“十条禁令”,避免非法干预司法活动,规范“三条规定”和重大事项,严格纪律,规范案件行为,使人民对司法活动更加自信,更加信任司法人员。要落实《关于建立健全禁止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制度机制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法院和检察院离职人员从事律师职业的意见》的有关规定,规范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整顿“司法经纪人”等突出问题,共同维护司法诚信和司法公正。
二是始终遵守司法为民的理念,站稳人民的立场
牢固树立司法为民观念。司法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本质特征。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司法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它是由代表全体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授予的。人民始终是司法部门“权力来自哪里,谁是司法,谁是司法”的唯一答案。这就要求所有司法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本,以“反映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加人民福祉、促进人民全面发展”为司法工作的起点和立足点。
坚持司法为民初心。司法为民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司法工作发展中形成并始终践行的优良传统。这是不忘为人民谋幸福初衷的必然要求。它是司法领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与其他司法制度区别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司法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争取新的征程,以更暖的措施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认真处理群众周围的“小案件”,积极响应群众需求,继续实施“群众信访回复”,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准确开展司法援助,使大多数法治关怀造福最需要的群众。
坚持严格公正的司法。以公平司法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是人民感知法制建设的统治者。进入新时代,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处理人民的问题和难点,解决公共安全、权益保护、公平正义、司法理念,坚持法律平等,坚持实事求是,纠正错误,让公平正义永不缺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充分发挥监督制约作用,规范权力运行
完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确保权责统一。司法权利关系到人民的自由、资产、人格、生命等权利。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就会造成不公正、虚假和错误的案件。坚持用制度管理司法权力,约束司法人员,是保证司法权依法正确行使的根本原因。必须明确各司法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实行终身质量责任制和错案责任制,确保案件处理能够承受法律和历史测试。抓住司法活动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各岗位、各环节的规章制度,明确司法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什么程度,形成严格的司法制度,努力使各种司法行为遵循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承担法律监督职责,行使法律监督职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这是历届党代表大会报告中的第一次,也是继20xx年党中央首次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期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意见》后的又一次“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检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赋予了检察机关更重的责任。检察机关应当充分发挥司法活动的“专项责任”监督优势,深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依法规范备案、侦察、审判、执行和有关行政执法的权力。通过建立调查监督合作办公室,扎实开展巡回检察工作,大力推进民事诉讼的准确监督,加强对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调查和处罚,努力解决执法松懈、司法不公平的问题。坚持“双赢、双赢”的理念,努力实现监督、监督、准确监督,全面提高法律监督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外部监督。司法公开要不断深入。以公开促进公正,以透明保洁,打造开放便捷的阳光司法机制,让人民群众以可见的方式感受公平正义。根据“开放为准则,不开放为例外”的需要,加强积极开放和接受监督的概念,及时披露案件信息和法律文件,全面提高司法透明度。同时,在办案过程中,要及时响应社会关注,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避免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要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和指责司法活动监督的有效途径。人民参与司法是维护和促进人民民主的整个过程,确保人民参与司法调解、公开听证、诉讼投诉等司法活动,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人民调解制度,积极响应人民参与司法活动,提高人民对司法工作的认识。全面自觉接受全国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委员会、新闻媒体、当事人、律师等监督,积极咨询各行各业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批评意见,发现案件质量效率、警察能力风格、内部控制管理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改和改进工作。
四、积极构建数字时代新的司法模式,加强科技赋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和促进法治中国的目标,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通过数字变革促进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是司法部门实施新发展理念、适应信息时代新趋势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建设的创新和深化。
构建智能辅助办案新模式,规范司法行为。通过OCR图像识别技术,将图片转换为文本,然后通过NLP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将文本清理、分类、结构化,成为法律检索和法律分析的文本库。根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管理制度,结合法官、检察官的经验和习惯,在计算机中设置案件审查规则、结论规则、文件规则和监督规则,建立案件模型和辅助框架,一键生成法律文件,推动案件参考和量刑建议,不仅用机器处理大量的重复劳动、过程事项,解决“案件少”造成的司法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统一工作标准,解决办案程序、证据、事实标准不同、随机性大、规范性低造成的办案质量参差不齐问题,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强制规范司法行为。
探索新的智能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检察机关依托政法大数据共享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与其他政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数据共享、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通过简化优秀检察官办案经验,发现规律性问题,特点和要素,构建监管模式,从大数据中选择批量监管线索,人工审查后监督,分析执法司法、制度机制、管理衔接等系统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检察建议,促进社会治理,实现被动监督转变为会动监督。处理监管线索发现难、核查难、内部统一管理弱等问题,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并促进监管机构转变观念,提高执法司法水平,实现双赢、双赢、双赢。实施新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司法责任。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授权“案件”管理,充分利用司法部门案件处理系统中积累的案件处理流程数据,进一步加强案件流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数据研究判断,完成司法案件处理的全面、标准化、准确、高质量、高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授权“人”管理,整合司法人员案件处理、办公、工作数据,建立人员工作质量分析判断模型,准确分析法官、检察官,提高司法团队选拔、培训、管理、使用的科学水平,促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实施。
建立新的在线服务机制,畅通便利渠道。推进司法便利智能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案件信息披露、在线预约、在线审判、在线报告、投诉、司法援助功能,实现线下司法部门,增加司法披露范围,加强与当事人的信息互动,提供高质量、高效、精细、个性化的司法服务,提高司法信誉。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