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大全20xx年关于XX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收藏文档

20xx年关于XX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下载文档
/ 6
全屏查看
20xx年关于XX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还有 6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6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XX市节能减排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联动XX、XX、XX、XX、XX、XX、XX等地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通过代表联络站组织深入研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能源局等部门的情况报告XXXXX“综合数智应用等平台载体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一、20xx年节能减排工作总体情况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完善管理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节能监督,有效促进经济社会优质发展。20xx年扣除原材料能耗、可再生资源消费和国家单列能耗后,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5%,减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比提前减少3.4%年度目标任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目标管理。制定《XX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XX市推进绿色低碳能源发展、保供稳价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项目和实施路径。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和能源消费现状,科学确定降低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将目标完成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依据。跟踪评价区(县、市)政府、功能区管委会、市重点能源相关部门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促进目标任务的实施。




(二)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坚持对新项目进行评估,否认多个不合格的“两高一低”项目,节约能耗指标15万吨标准煤。认真落实能耗等量置换要求,完成8个能耗强度超过0.52吨的标准煤/全能耗平衡127.7万吨标准煤,总能耗平衡1万元。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双随机”和重点节能监督,对158个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监督,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17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完成129家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报告审查。




(三)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挖掘节能潜力。20xx年,通过对高耗低效公司(1452家)的整治,促进工业节能、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公司(451家),整顿升级“低分散污染”公司(20xx家),空用能空间44.6万吨标准煤;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20家,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全省第一。促进建筑节能,20xx年新建民用建筑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77%%,现有建筑节能改造141.5万平方米。推进交通节能,新建公共(专用)充电桩6500多个,主城区公交车辆1000辆。%新能源化。推进交通节能,新建公共(专用)充电桩6500多个,主城区公交车辆1000辆。%新能源。促进公共机构节能,探索公共机构节能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降低城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8.16%、4.29%。




(四)坚持多措并举,完善供给体系。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20xx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58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比例的24.4%,比20xx年提升4.3%,其中,光伏装机477.2万千瓦,居全省首位。截至20xx年底,直接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工业电力比例已超过86%。面对去年夏天历史性极端高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电力需求侧响应”由有关部门提供,科学调度,确保经济社会运行稳定有序。




(五)深化创新驱动,提高治理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能源交易市场建设,创新碳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金融应用试点。加快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建立XX市能源大数据管理办公室,建设全市智能能源服务系统。截至20xx年底,集成了1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和3239家高能耗行业重点企业的能源数据。实施能耗预算管理试点,将7个高能耗行业和348家企业纳入能耗预算管理,总能耗2285.8万吨标准煤。支持XX炼制、万华化工等企业参与编制国家和省级行业能耗标准,积极争取能效标准的“话语权”。




二、节能减排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效果,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




(一)能耗目标管理与硬需求的差异依然突出。根据《浙江省“十四五”节能降耗综合实施方案》,对各区市“十四五”节能降耗实行目标管理。我市“十四五”期间能耗强度降低的目标是16%,年均需要减少3.4%,20xx年和20xx年,我市能耗强度年均仅下降1.999年%,要完成目标任务,无疑需要在未来三年承受更大的压力。就能耗总量而言,在扣除中国550.89万吨标准煤单列能耗后,“十四五”期间,全市三大产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的新能耗需求预计为1310万吨标准煤。根据“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7吨%、年平均GDP能耗降低3.4%据估计,标准煤只有728万吨,供需缺口达到582万吨。




(二)面临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的双重压力。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我市具有明显的重型产业布局特征。八大高能耗行业的能耗强度(1.57吨标准煤)/全社会平均水平为0.38吨标准煤/4.1倍),8个高能耗行业的能耗占全市工业总能耗的76.5%,产值仅占工业总值的33.9%,“产值与能耗”倒挂现象在重点耗能行业比较突出。基于这一背景,从节能边际效应的角度来看,由于近年来我市高能耗产业技术转型的不断进行,大部分产业单位的产品能耗已达到国内产业的先进水平,扩大节能空间的成本越来越高,节能减排的边际效应也逐渐下降。比如我市某重点用能公司计划从20xx年到20xx年实施2个重点改造项目,总投资约7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只能节约能耗0.2万吨标准煤/年。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了解到,8个高能耗行业的32个小能耗水平低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目前,高能耗行业未选择项目审查控制和有序用电的“分类分类”,不利于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20xx年居民生活用能增长11.7%,预计刚性增长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效率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公共机构在公共节能领域的能源设备老化,节能项目推广缓慢,示范主导作用发挥不好。




(3)需要巩固控制力量的配置和基础工作。区(县、市)节能监督人员力量配置、专业素质与节能监督繁重任务不匹配的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工作的深入发展。如果某区能源监督大队实际在职检查员只有一名非专职人员,20xx年“双随机”监督企业数量仅占全区重点用能单位的5.1%。基层调查反映,部分关键能源单位存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体系不完善、能源计量设备配置率低、验证率低、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兼职,不能满足《关键能源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的需要。此外,农业和农村地区节能概念培训、节能产品推广、节能工作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城市照明照明项目仍有严格控制亮度、实施智能控制的空间,需要引起重视。




(四)引导激励和宣传教育仍需不断加强。我市绿色环保专项资金的整体管理和使用相对标准化,但在制度建设、绩效评价、分配合理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开放式节能服务市场体系尚未有效形成,节能服务专业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不够明显。需要不断努力,支持和引导大型能源企业和大型重点能源用户建立专业节能服务机构。还需要加强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宣传教育规范化存在不足,全社会节能观念有待提高。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和公众的问卷调查结果,1853名参与者认为“大力宣传节能知识”的比例为17.4%,认为应该“增加法律法规解释”的比例为25.3%。




三、加强节能减排意见和建议




财政经济委员会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节能低碳优质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A生态文明思想,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共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XX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促进主要目标和任务的有效落实。科学确定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完善节能目标管理模式,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完善节能减排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跟踪评价重点节能任务的落实情况。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机构、权威认证、产业协会、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等参与的节能标准化联合推进机制。




(二)坚持创新引领,提高节能效率。加强节能科技资源整合,加强源头治理和绿色制造全过程技术研究,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要深入实施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构建节能低碳产业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现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进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推进绿色低碳运输转型,发展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加快新能源和绿色能源运输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风景倍增计划”+“专项整治,协调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布局。




(三)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能耗预算管理体系,探索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率高的项目倾斜。探索促进能源市场化交易,完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能耗监控诊断技术,建立跨行业、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深化节能审查制度改革,加强节能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对高能耗行业小类行业“分类分级”审查控制和有序用电政策措施的研究和部署,促进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巩固基层执法力量,加强对检查人员和能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工作能力。




(四)夯实基础工作,做好节能保障。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完善资金奖励补贴方法,提高使用效率。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能力建设,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加强对重点能源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优化鼓励引导政策,大力培养领先、复合、专业节能领域人才和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加快节能服务业市场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平台载体,深化绿色节能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政策法规和节能知识的意识和普及率。加强对节能领域热点事件、最新政策和常见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读,正确引导舆论,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