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材料解读《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解说词(第1——12集)
收藏文档

《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解说词(第1——12集)

下载文档
/ 165
全屏查看
《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解说词(第1——12集)
还有 16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65 页,简单易用,下载后可编辑
2、范文仅供自身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直接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范本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我们不对文本的观点及权威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如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点击“违规举报”!我们会立即处理!


《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解说词(第一集)


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光明日报》( 20xx年xx月xx日 01版)


内容提要


本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展开,分三个段落。


第一:什么是为民?主要内容以XXX所引用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切入点,通过讲述XXX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阐释XXX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


第二:为什么为民?主要内容以XXX引用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切入点,通过讲述XXX弘扬焦裕禄精神,阐释如何做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第三:怎么样为民?主要内容以XXX引用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阐释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要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各位。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当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XX领导XXX也曾经强调,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这方面,XX领导XXX本人率先垂范。我想大家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在他一系列重要讲话,还有文章当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抑或是在基层和干部群众倾心地交谈,XXX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经史典籍当中的华章佳句。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而这些华章佳句,又和XX领导XXX朴素的大众化的语言,鲜活地融合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百家讲坛》的这个系列节目,就是想邀请大家,来重温XX领导XXX重要的讲话和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每一期节目我们会邀请一位思想解读人,一位经典释义人,和大家一起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


每一期的节目,都会有一个主题,这期节目的主题,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XX领导XXX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


那么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XXX有过哪些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体现着怎样的治国之道、文化精髓?XX领导XXX又是怎样身体力行、切实为百姓做实事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期节目要解读的内容。


好,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本期的思想解读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教授。


思想解读人郭建宁:


大家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有许多关于“为民”的精彩论述,XX领导XXX不仅很熟悉也经常引用,而最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20xx年xx月xx日子是他执着的坚守。XX领导书记一系列关于“为民”的论述,集中起来就是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个思想的内容特别丰富,它的要点大概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什么是为民;第二,为什么要为民;第三,怎样为民。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XXX是怎么说的。


第一段落


微视频一:


清代郑板桥,以画家、文学家著称于世,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担任知县。他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室无贿赂、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成为千古流传的爱民心声。


主持人康辉:


刚刚XXX的这段讲话,是在20xx年xx月xx日,XX领导XXX回到陕西延川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那时候我离开了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我的心留在那里。那时候我就想,以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那是20xx年xx月xx日,XX领导XXX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大家看,一个是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一个是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就是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我们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


那么这样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怎么具体贯彻落实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呢?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XXX是怎么说的?


第三段落


微视频三: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就是说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主持人康辉:


在这段讲话当中,XXX也有一处用典,就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两个利(厉)字不一样,那么接下来做的也就截然不同。那这句话又出自哪里?又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我们请我们的经典释义人王立群教授为大家讲解。


经典释义人王立群:


这两句话出自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万斯大。万斯大有一本书叫《周官辨非》。其中《周官辨非·天官》讲到了这两句话。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就是说一个要兴,一个要去!


下面呢,我们可以举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来说明这个观点。这个人号称“一钱太守”,叫刘宠。刘宠也是一个官员,他做官的时候,非常爱民啊。所有利民的事都去办,所有害民的事,他都要把它废掉。所以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做会稽太守的任上,由于他干得很出色,升官到中央政府去任官。听说他要走,有五六个头发胡须都花白的老人,一个人拿了一百钱来送他。


这老人见到刘宠以后就说,他说我们过去的那些官员来到这儿以后,你只听见半夜,甚至于通宵狗叫。为什么呢?官员专等着晚上老百姓在家休息的时候,到你家逮住你,找你要钱,找你收租。他说我们过去的官员,在这儿为官期间,整夜都是狗叫,现在你在这儿为官几年xx月xx日报》( 20xx年xx月xx日 02版)


内容提要


本集旨在阐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选取了XX领导XXX在讲话中使用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典故,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XXX的思想,解读了“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教民以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论述,展现了XXX对古代仁政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就是爱人,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xx月xx日三省吾身”。“省”其实就是自我检查。不断地内省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那么这句话还有第三重的意思,就是说“见善则迁”,当你发现比自己更好的人和事的时候,你究竟应该抱持着怎样的态度,做到见贤思齐。所以我们看到的古代那些最优秀的读书人,他们是能够把书读进生命里、读进血液里来,把读到的道理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并且作用于社会。古代那些最优秀的读书人,是非常善于自省的,是勇于改过的,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不断取得进步的。那么在科学技术上、在物质上、在知识上,我们可以傲视古人,我们也应当傲视古人,我们应当比古人强。但是在精神上,古人所指示的这些进步的路径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是永远都不过时的。


主持人康辉:


如果我们善于内省、勇于改过的话,就会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人们向往、追求美好的生活、有道德的生活是古今一致的。正所谓道不远人、德必有邻。那XX领导XXX关于兴民德还有哪些重要的论述。


思想解读人王杰:


“兴民德”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有大德,也有小德,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民共同认同、遵循和恪守的核心价值观。


20xx年xx月xx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讲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咱们谁都离不开高科技了,对不对,咱们的智能手机、咱们的人脸识别、咱们的共享单车、咱们的电动汽车、咱们的高速火车,这都是靠高科技的结果。我们都已经在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所以高科技,不能够只看到自己眼前的这点事情,把这个事情把它放大,就是高科技与我们的民生,可能暂时它看不到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呢,随着它的发展,它一定和我们的民生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的回答。


观众:


谢谢老师。


思想解读人王杰:


刚才谈到了民生。要赢得民生,就必须不断地改善民生。XX领导同志早年xx月xx日常的行政工作,同时还和村里的老百姓一起打土坝、修梯田、植树造林,XX领导同志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主持人康辉:


是的正像王杰老师讲的那样,XX领导同志当年xx月xx日子。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持人康辉:


谢谢今天的思想解读人和经典释义人给我们带来的深入浅出又生动的讲解。今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仍然在吸吮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xx月xx日 02版)


内容提要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


本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XX领导XXX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XXX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XXX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来到今天节目现场的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我们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立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您看,我们说到选人、用人,一定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我们说到个人也好、家庭也好、国家也好,一定是“德不孤,必有邻”。那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围绕着“立德”这个主题,通过深入地解读XX领导XXX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学习和领会他的关于新时代立德、修身的讲话。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XX领导XXX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XXX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个什么德?XXX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该怎样立德呢?XXX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给大家简单地讲讲。


先说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要立德,我们所说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是什么意思呢?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里面它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有的甚至相互之间还是矛盾、冲突的。比如说爱情观、钱财观等等。但是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和谐、要发展,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此,XX领导XXX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那“人无德不立”又讲的是什么呢?它讲的是道德对每一个个人的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早在20xx年xx月xx日常生活当中,其实也可以从很多人的身上感受到、学习到这种强大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继续请艾四林教授为大家解读。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我想在解读之前问一下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心目当中的道德楷模是个什么样子?哪位观众来回答这个问题?


观众:


我认为道德模范,应该不仅仅是我们以前学习中,还有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伟人。它更多情况可能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普通人和平凡人,因为这样的一些平凡人身上也有我们可以去学习的一些道德闪光点。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谢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回答?


观众:


说到楷模,我想楷模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我们学校都会有志愿者服务团,他们每年xx月xx日理万机,为什么会去关心党员干部的私事、私德呢?其实对党员干部来讲,私德不是私事,它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也不是小事,它事关个人的荣誉和他的发展进步。


上面我从为什么要立德、立什么德两个方面讲了一些看法。那么关于立德的问题,XXX又有哪些深刻的论述呢?


第三段落


微视频三: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主持人康辉:


这一段话也是20xx年xx月xx日积月累的结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何?因为下面还有一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XX领导XXX在多个场合也引用这句话,来告诫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善小要常为,恶小不可为。


道德的养成贵在坚持。xx领导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


谢谢今天的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为我们带来的讲解。勤学、明辨、笃实,以此修德,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呢?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按照XX领导XXX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今天的一种大德。立此大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就有了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强大力量。


在今天节目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关立德的一些经典篇章。


经典诵读环节


《爱莲说》节选·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解说词(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


作者:《光明日报》( 20xx年xx月xx日 02版)


内容提要:本集集中阐释XX领导XXX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XX领导XXX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全文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讲到重视家风,凸显了XX领导XXX对家庭建设的重视,阐释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成为子女的表率;家风好坏,关乎家庭的兴衰荣辱,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等内容,充分展现了XX领导XXX关于家风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XX领导XXX在20xx年xx月xx日报》( 20xx年xx月xx日 02版)


内容提要


本集以孝道为主题,选取了XX领导XXX在讲话中提到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古典诗词,从孝道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展示了XX领导XXX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以及在执政中把养老、孝老、敬老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就使“孝”体现为大孝、大爱、大义,为孝道美德注入了丰富内容和新的活力,开辟了新时代孝道观念的新境界。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我们中国人常说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如此强调孝的重要性呢?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性。所以今天新时代我们仍然讲孝道。XX领导XXX在大力地倡导孝老爱亲的思想观念。


今天我们这期节目就以孝道为主题,我们通过解读XX领导XXX一系列相关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领会和学习新时代的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论述。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思想解读人王杰:


大家好!这一集我们谈孝道。


XX领导XXX孝敬父母,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并且在十九大报告中大力倡导,激励人们要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一个“孝”字写尽了天下儿女对父母孝养、孝敬的真挚感情,写出了对社会上所有老人的关爱与帮助,一个“爱”字道出了千万父母对儿女的真挚感情,也道尽了千万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真心回报。


关于孝道我想谈两个问题:


第一呢,就是孝老爱亲。


第二个问题就是尊老敬老。


关于孝老爱亲,下面我们看一看XX领导XXX他是怎么谈的。


第一段落


微视频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主持人康辉:


这是XX领导XXX在20xx年xx月xx日子还有很长很长,可是他能够留在祖母刘氏身边陪伴老祖母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他还发自肺腑地这样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xx月xx日新月异,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不但没有丢失,不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扎根了。它在咱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在XX领导XXX的大力倡导下,我们要重新地唤回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社会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让我们这个传统的美德永远在中华大地上能够熠熠生辉,能够扎根,能够开花,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同时,孝老爱亲不仅仅只关乎我们家人,关乎我们社会上的人,也关乎我们个人,关乎我们每一个人,XX领导XXX指出,要把弘扬孝老爱亲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在十九大报告中,XX领导XXX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就从国家治理的层面把孝老、养老、敬老落到实处,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xx月xx日 02版)


内容提要


本集主要围绕“共产党员的修身”这一主题展开。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什么是修身”。主要内容以XXX引用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严以修身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来阐释中国共**人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


第二:“为什么修身”。主要内容以XXX引用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为切入点,通过讲述XXX的两张伙食费收据的故事来阐释党员干部严以律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无愧于人民。


第三:“怎么来修身”。主要内容以XXX引用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为切入点,通过讲述领导示范、用人导向、制度保障来阐释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修身。如何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XX领导XXX和新一届中共中央政z*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XXX在讲话当中,引用了这两句诗。那这两句古诗的作者是元代的画家、诗人王冕。诗中说梅花从来不以鲜艳的颜色,去博取别人的赞美,而只愿将缕缕清香,散播在天地之间。XXX引用这两句诗是以诗言志,彰显的是一个大党、一个大国自信的气质,传递的是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人严以修身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那这两句古诗也就带出了我们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修身”。XX领导XXX关于修身有哪些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当中又有哪些用典?这就是本期节目我们要解读的内容。


好,现在我们掌声有请本期的思想解读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教授。


思想解读人郭建宁:


大家好,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修身的民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也特别重视和强调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摆在首位的。修身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社会发展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十八大之后,我们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以修身也是摆在首位的。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古代讲的修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


XX领导XXX这一系列论述,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要求、时代内涵。它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修身”,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第一,什么是修身;第二,为什么要先修身;第三,怎么做到修身。现在我们就来看XXX是怎么说的。


第一段落


微视频一:


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途径方法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


主持人康辉:


刚刚XXX的这段讲话,他用了一句成语“见贤思齐”。这个成语就出自《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XXX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引用过《论语》当中的这句话,那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它对于我们现在说到的,新时期中国共**人的修身来说又是怎样强调的?


好,下面我们就请出本期的经典释义人,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


经典释义人王立群:


XXX引用的这句话,大家应当非常熟悉,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讲的是道德修养的问题。


见贤思齐,它实际上强调的是,在修身中间,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向有贤德的人看齐,向有贤德的人去学习。那么看见那些德行不好的人怎么样呢?要反省自身,是不是有类似的自己的这样的表现。所以这个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反省自身,这实际上是修身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先举一个例子。明嘉靖五年xx月xx日,XX领导XXX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的时候,他指出政z*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会受到污染。而一旦出现问题想再恢复,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使我想起王阳明有诗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这里的“心”是良心、良知,也是人品、人格。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就是今天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共产党人的底座和基石。没有这个底座和基石就会意志薄弱、迷失方向,失去天地良心,甚至导致学术、心术不正。做人先修身,我们要把修身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要义、人生的第一步。


严以修身是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有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比如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比如说,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巡视组、回头看。而要做到这些,第一步的要求就是从修身做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修身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而且是必须修好的第一门课。


严以修身也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修身为第一步,从修身开始。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来凝聚社会共识,来引领社会风尚。


讲到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修身它不是虚幻的、抽象的,它是具体的、实践的,它要体现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李万君。他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一名焊接工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辉煌业绩。凭着超一流的焊接技术,他被称为“高铁焊接大师”,并当选为中央电视台20xx年xx月xx日,XX领导XXX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到,领导干部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这就对我们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一点,那就是要注重领导示范。


第二点,注重用人导向。用了一个公道、正派的人,就能形成好风气,凝聚正能量。反之,用了一个不严不实的人,用了一个贪图私利的人,那就凉了老百姓的心,败坏了我们党的风气。


第三点,那就是要落实制度保障。经过这些年xx月xx日 03版)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进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赢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本集《绝知此事要躬行》集中阐释了XX领导XXX的实践观,选取了XX领导XXX常用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典故,从尚行——言胜于行、敏行——明辨善行、力行——身体力行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讲明了,XX领导XXX关于笃行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清华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是“笃行”。行是什么?行就是实践,笃行就是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XX领导XXX关于实践有很多重要的论述,那今天我们就通过解读XXX在这些论述当中的一些用典,来深入地学习、领会XX领导的实践观。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我们中国有句古语:“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XX领导XXX多次引用过这句古语。在青年xx月xx日知录》当中。“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昔之清谈谈老庄”,他讲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清谈之风。谈老庄,谈玄学,完全不切实际。所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事情一律不谈。


“今日之清谈谈孔孟”,孔子、孟子他(们)后来这个学问的体系,形成理学和心学的体系。宋以后,理学、心学有一批人专门谈性和命,向人的内心去寻找真理,去寻找答案,他们已经成为另外一种玄学,把实学给抛弃了。造成什么结果?“股肱惰而万事荒”。股肱,像大腿、胳膊,是人的最重要的躯体,对于国家而言,“股肱”是国之大臣,掌握大政方针的。“股肱惰而万事荒”,大臣不干实事了,他也去清谈,所有的政务全荒废了。“爪牙亡而四国乱”,具体各级办事人员,他们不再从事具体工作了。“四国乱”就是各个地方的政事也荒废了。“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的灭亡。


这句话出自顾炎武的口中,顾炎武他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人,他眼见明朝灭亡这样一个惨剧,他在反思明朝为什么灭亡,他得出一个结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崇尚清谈。所以,这种清谈误国是一个千古的教训。实干才可以兴邦,空谈误国。


主持人康辉:


我想任何时代都不需要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新时代,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XX领导XXX已经把实干这个道理讲得非常透彻了。


那接下来我们继续请艾四林教授为大家解读XX领导XXX关于实干的三句话。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的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干”,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变成乌托邦。力行,下面我想用XX领导XXX的三句话来讲一讲。


第一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出一个社会主义,不可能从理论逻辑中推演出一个社会主义。那靠什么?只能靠干。一部电影,叫做《我们村里的年xx月xx日里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在当天的会议上,人们看到了一个面容凝重的XX领导,看见了一个沉默不语的XX领导。谈起占地建房的问题,许多干部就说,这个问题并不是起于今日,由来已久,当地的许多干部都牵涉其中,都是既成事实了,最好的办法是新官不理旧账。


还有一些干部说,治理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且不说法不责众,占地建房的这些人还都是同事,你收了别人的房,收了别人的地,势必是把别人得罪了。在这一片纵容、推诿和无原则的理解的氛围中,年xx月xx日主持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讨论研究通过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


主持人康辉:六条规定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嘉宾张素钊:这六条规定主要的内容:一个是总揽全局抓大事。第二个是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第三个是搞好“一班人”的团结,维护县委领导班子的统一。第四条,就是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第五条,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第六条,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


主持人康辉:从当年xx月xx日报》( 20xx年xx月xx日 02版)


内容提要


本集通过三个部分阐述XXX的人才观,对什么是人才、怎么培养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分别阐释。


第一部分:什么是人才,即人才的标准问题,选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用XXX的用典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然后进一步阐释,爱国爱民、理想信念、实干肯干、改革创新、责任担当,这五条选拔人才的标准。


第二部分:怎么培养人才,提出了怎么培养人才的问题。选用XXX的用典是“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然后进一步阐释,成才离不开读书学习、成才离不开锻炼、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


第三部分:如何使用人才,提出了怎么使用人才的问题,即人才的任用问题。选用XXX的用典是“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然后进一步阐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三个任用人才的要素。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各位同学,欢迎你们。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当中,像这样的讲人才的经典句子有很多很多,而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人才是治国的基础,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人才,XX领导XXX有很多重要的论述,在这些论述当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用典。我们通过解读XXX的这些用典,来深刻地领会他的人才观。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今天的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思想解读人王杰:


大家好!


那么咱们这一集讲“用贤”。“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里讲的人才的重要。那么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千百年xx月xx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实就讲改革创新的重要。


XXX也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都是讲改革创新的重要。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可以说是当今改革创新的一个典范、一个榜样。几十年xx月xx日报》( 20xx年xx月xx日 02版)


内容提要


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中国共**高度重视的工作,也是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集《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讲述了XX领导XXX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通过围绕XX领导XXX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运用的古代典籍,如“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位卑未敢忘忧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典故,从“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怎样坚持理想信念”这三个问题出发,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生动案例,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激励大家树崇高理想信念,抱满腔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工商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清代的郑板桥有一首咏竹石的题画诗,是这么写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借咏竹子的顽强生命力来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


XX领导XXX很喜欢这首诗,早在当年xx月xx日报》( 20xx年xx月xx日 02版)


内容提要


为了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良好的和平环境,构建新的人类社会治理体系,XX领导XXX从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理念。


本集以“天下”为主题,通过三个部分:广交朋友、“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分别阐释XX领导XXX的外交思想。


第一部分:广交朋友——选用XXX的用典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释我国广交朋友之理念。通过搭台促进交流,促进人类文明互鉴。


第二部分:“一带一路”——选用XXX的用典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阐释我国“一带一路”之初衷。“一带一路”旨在为世界其他国家分享中国机会,使得沿线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一起发展,共享繁荣。


第三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选用XXX的用典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阐释我国世界大同之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XX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东方智慧,是中国古代天下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XX领导XXX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今年的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在青岛峰会最后发表的《青岛宣言》当中,写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这也是XX领导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一次被写入国际决议。那之前它已经被写入了联合国大会的相关决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社会发展委员会、人权理事会,包括国际劳工大会的相关决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非常具有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它当然承继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关于“天下”的思想精髓,同时又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们一起来解读,XX领导在谈国家交往、谈全球治理时的用典,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来学习他的历史观、国际观。


好,现在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思想解读人王杰:


大家好!中国自古以来,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咱们中国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天下观和世界观。《尚书》讲的“协和万邦”,《周易》讲的“万国咸宁”,《论语》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讲的“天下为公”,一直到李大钊、xx领导讲的“大同世界”,XX领导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赓续不断。


古代的大同理想,在今天的最新表达就是中国梦和世界梦,中国梦和世界梦是息息相通的;古代的“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在今天的最新表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XX领导主席高度重视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那么这一集,我想谈三个问题,第一就是广交朋友;第二,“一带一路”;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谈第一个问题:广交朋友。下面我们请看XX领导主席是如何论述的。


第一段落


微视频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孔子说的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朋友到来的愉悦之情。我们邀请中外朋友相聚一堂,就是要感谢大家为中外友好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回顾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峥嵘历程,畅谈长期合作结下的深情厚谊。


主持人康辉:


这段话是20xx年5月,XX领导主席在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的纪念活动的时候他讲的。讲话当中,习主席引用了大家特别熟悉的《论语》当中的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前不久举行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因为举办地就是孔孟之乡、齐鲁大地,所以这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成了大家最常用的问候语。这句名言言简而意深,现在我们就有请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为大家详细地解读这句名言。


经典释义人康震:


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这一段话当中的一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朋”实际上就是人群的意思。我们知道,有一句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这句话的本意是说,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从各个方向、从各个地方会聚到自己的身旁,难道不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吗?所以我们说,在孔子的时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要做成一件事,特别是要做成一件大事,必须要有志同道合的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和自己在一起,做起事情来那才是幸福的,做的事情才是有价值的。


孔子他的弟子据说有三千之众,这些弟子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年龄差异也都比较大。年龄最大的弟子,可能是年龄最小的弟子父亲一辈的人。那么这么多的学生,情况很多元,类型也不一样,孔子采取的方法是有教无类。通过有教无类的方法,通过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气魄,孔子把他们聚拢在自己的杏坛周围,形成了当时教育的一种盛况,也为当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所以我们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既是一种对朋友的呼唤,一种对朋友的欢迎,也更是孔子在当时召唤人才的一种气派。


孔子不仅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且他对具体交什么朋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说,他认为,交朋友要多交益友,少交损友,要多交那些对自己真诚相待的人,要多交那些对自己在知识、道德和品格方面有帮助的人,而不是去结交那些走歪门邪道,同时心术不正的人。孔子还认为,交朋友应该以诚相待,要有信用。他的学生子夏就说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事实上,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当大家谈到交朋友的时候,使用的很多成语和俗语,都是当初孔子和学生们使用的。孔子还主张交朋友要重义轻利,以友辅仁,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什么意思呢?真正的君子交朋友,靠的是道义,靠的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小人交朋友,只是以利益来作为衡量,以功利来作为衡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一句孔子的名言,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待朋友,对待与我们友好的国家,对待与世界各国和各个民族之间的一种交友的价值观。


那么XX领导主席用这样一句话,实际上就是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摆明中国和世界人民交往的立场和价值观。世界各国的人们来到中国,与中国合作,与中国交流,我们要敞开我们的大门,和世界各国人民交朋友,只有在这个过程当中,才能够真正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也让我们更加地了解世界。


思想解读人王杰:


古人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说的是交朋友要交那些生死相托的朋友,交那些真心的朋友,交莫逆之交,交刎颈之交。其实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诚实相待,不能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种交往应该是超越了利益、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时空,更拥有长久的这种价值,更有这种持久力。


主持人康辉:


《论语》当中还有一句话,大家也非常熟悉,就是“德不孤,必有邻”,那么康震老师,在您看来,国家是不是也真的和人一样,只要你有德的话,就会必定有邻有友?


经典释义人康震:


对,古人讲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国与国之间交往肯定是有利益的。但是在利益之上,如果失去了这个道,我们古人说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如果没有了这个道,没有了这个德,没有了价值判断,没有了价值准则,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利益的关系,那这个关系是混乱的,而且也将失去秩序,也难以持久。


主持人康辉:


我们现在正在推动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就是要让我们的益友、诤友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大。那接下来,我们继续请王杰教授,来给大家讲中国的主场外交,我们这个朋友圈是如何做得越来越大的。


思想解读人王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了中国人民敞开宽广的胸怀、广交天下朋友的一种良好的愿望。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家。唐朝时期的中国当时实行科举考试,它允许外国人在中国科举考试。这样的话就吸引了很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求学、为官。在新罗国,有一个叫崔致远的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崔致远12岁来到中国求学,经过科举考试,考上了进士。你想想在当时,多少中国的学子想参加科举考试,想考个进士都不容易,但是一个外国人考上了,非常不容易!那么崔致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崔致远在28岁那一年回国了,那么他回国以后,他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不断地传播中国的文化。崔致远可以说,在唐朝和新罗国这两个国家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友好的桥梁,为唐朝和新罗国之间的友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那么其实咱们翻看我们的历史,像崔致远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多很多,这就是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热情好客,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种友情。那么还有一个故事,20xx年,XX领导主席访问非洲的坦桑尼亚。XX领导主席在演讲中,还举了一对新婚夫妇。这对新婚夫妇,把度蜜月的地点,没有选在旅游胜地,而是选在了遥远的非洲的坦桑尼亚。


主持人康辉:


今天在节目现场,我们就把这个动人故事当中的女主人公请来了。我们掌声欢迎,中国联通的工作人员李玲。李玲你好,请。你先生今天没来,是去非洲了吗?


嘉宾李玲:


没有,今天他派我做代表。


主持人康辉:


XX领导主席在那次演讲当中,讲到你们故事的时候,最后他说这对年轻人是真心爱上了非洲。那你觉得你们是真心爱上了非洲的什么?


嘉宾李玲:


我觉得去非洲之前是因为野生动物,然后去了非洲之后,我觉得我爱上了那儿的自然风光,爱上了那种纯粹的自然,然后爱上了那儿的一草一木,也爱上了那儿非常淳朴、非常可爱的人。对。


主持人康辉:


有什么故事能跟大家讲一讲吗?


嘉宾李玲:


我当时,第一次到非洲的时候,是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然后下飞机以后,我打了一个车去酒店。那在路上的时候,那个司机知道我是中国来的,然后就特别兴奋地说,我告诉你,那条路,中国人修的。你看那个楼,中国人盖的,特别棒!然后我当时就觉得是,在异国他乡遇到了久违的朋友,那种天然的亲近感,就特别喜欢那种感觉。


然后还有一次,我是在埃塞俄比亚,20xx年2月,我和老公去埃塞俄比亚旅行,然后在机场的时候,我们办当地的电话卡。办完入网的手续之后,埃塞俄比亚电信工作的工作人员,他就把卡递给我,然后就有点抱歉地跟我说,不好意思,我们这儿的3G网络容量饱和了,所以你上网可能会有一点慢。然后他在说完这个以后,我还没接话,他马上就一脸灿烂地跟我说,不过没关系,华为来了,很快就会好的。


我当时真的,我作为一个通信人,那种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那我们的企业就成为非洲人民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世界的希望。


我记得习主席在讲述我们的故事之前,他当时说,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的发展应更多地面向人民。那他在讲完我们的故事之后,他又说,这个故事说明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要不断地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中非人民的友谊就一定能够根深叶茂。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众多热爱非洲的中国青年的一个幸运的代表,我觉得我也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去真正让中国和非洲的人民之间,去增加这种交流,为中非友谊去添砖加瓦。所以在那次事情之后,我也就更加频繁地在一些杂志、在网络上面,去发表自己在非洲的摄影作品,去讲述自己在非洲旅行中的一些见闻。当时也写了中国的第一本坦桑尼亚旅行书《一生一次的假期》。那我希望通过这些,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非洲、认识非洲、走进非洲,和我一样爱上非洲,让中非友谊真正能够根深叶茂!


主持人康辉:


特别棒!


下一步去非洲的计划做好了吗?


嘉宾李玲:


我们家小孩现在已经去过两次非洲了,我想下一次的时候,我可能会在明年七八月的时候,再带他去肯尼亚看角马过河,看动物大迁徙,看真正纯粹的自然。


主持人康辉:


也让他的幼小的心灵当中,就从小种下中非一家亲这样的种子。


嘉宾李玲:


是的是的。他现在就很喜欢非洲人,因为我们家挂了很多的照片,是我们和当地非洲朋友拍摄的,所以他从小就知道,我们和非洲是朋友。


主持人康辉:


你看今天我们在座的这些年轻朋友,刚刚听你讲和非洲的故事,听得特别入神。我觉得他们是把这个节目,当成一个旅游节目来看了。在座的年轻朋友,你们有没有对非洲感兴趣的,有没有问题要问李玲,你们要想去的话,可以跟她取经。


这个女同学。


观众:


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姜卓君,那么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旅行。听过您也去过非常多的非洲的不同的国家,那您最喜欢哪一个国家,那您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玲:


最喜欢肯定是坦桑尼亚,因为实际上那是我们度蜜月的地方,所以我现在已经去了四次坦桑尼亚,每次在那儿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且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大草原是据说80%的《动物世界》拍摄地,我们特别喜欢动物,那大迁徙的大多数的时候也是发生在坦桑尼亚。


主持人康辉:


谢谢。听了李玲一家人和非洲的故事之后,其实我们会有很多的感触。我们会想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其实真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人民之间的交往就是国家之间交往的一面镜子。好,接下来我们继续请今天这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王杰教授,来为大家做讲解。


思想解读人王杰:


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好戏连连,精彩不断: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博鳌亚洲论坛以及20xx年6月份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敞开胸怀、广交天下朋友的最好证明。XX领导主席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在当今世界,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正是在体现中国的方案。那么在中国与世界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怎么样的理念呢?XX领导主席又是如何论述的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第二段落


微视频二:


中国古代圣贤孟子说:“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主持人康辉:


刚才的这一段话是20xx年1月21号,XX领导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其中的一部分。在那次演讲当中,XX领导主席阐述了,中国愿意同阿拉伯国家,共同开创美好未来这样的立场。在讲话当中,XX领导主席引用了孟子的那一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那么什么是“天下之正位”,什么又是“天下之大道”呢?我们现在请康震老师,为大家做讲解。


经典释义人康震: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这两句话有一个背景,在当时,与孟子同一时代,有一个人叫景春,他是所谓“纵横家”的信徒,他跟孟子探讨关于大丈夫的问题。那么在景春看来,当时所谓公孙衍和张仪等人,这些纵横家,他们便是大丈夫。他们只要发怒,天下就动荡;他们只要平静,天下就安宁。那么孟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孟子认为,这些人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他指出,真正的大丈夫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这一段对于大丈夫的论述,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的确确代表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对于那些行光明正大之道的大丈夫的歌颂。


孟子的这个大丈夫的理论、大丈夫的气节,也成为我们现在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像XX领导主席所说的,我们不搞代理人,我们也不谋求填补某些所谓的“空白”;我们愿意跟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互利共赢;我们愿意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得大家在互利共赢、彼此互信的前提基础上,共建世界美好家园。我想,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文化的自信、制度的自信、理论的自信、道路的自信。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


谢谢康震老师的讲解。现在整个国际的格局在进行着大调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之下,我们要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必须要把握准确当前的国际趋势。在前不久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XX领导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那么换句话说,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更需要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好,接下来我们还是把时间交给王杰教授,请他来为大家做思想解读。


思想解读人王杰:


下面我谈第二个问题,“一带一路”。咱们中国文化历来追求美美与共、计利当计天下利、合作共赢的外交目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做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才能够收到1+1大于2的效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那么在咱们中国的历史中,也有一个这样的案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彰显的就是一种和平友好、和谐相处的文化精神。今天在泰国境内,还有一尊郑和的镀金雕塑;在新加坡的海事博物馆,还有一艘复制的郑和宝船。这些都是中国和外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友好交往的有力见证。


计利不应只计自家利,计利当计天下利。郑和下西洋,就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最好的案例。


XX领导主席指出,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当今世界谁都不能够独善其身,哪一个国家也不能够脱离相互交往而独自发展。


主持人康辉:


中国现在在努力地践行着合作共赢、和合共生,在努力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今天在节目现场,我们请到了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位专家,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来给大家好好地讲一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我们掌声欢迎。


江教授您好。


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XX领导主席也说过,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我们也愿意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那从这个角度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不是我们提供给国际社会非常重要的公共产品?


嘉宾江瑞平:


主持人讲得非常对,我们都明白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要致富,先修路。在“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依然贫穷落后,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重地滞后,高度地落后,严重地阻碍了沿线国家的发展致富。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XX领导主席在20xx年向国际社会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就提出了要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来筹措基础设施资金。那么从20xx年1月,亚投行正式启动之后,在认真地筛选一些重要的投资项目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网络化、成体系地在推进,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也包括了机场、港口,也包括了通信设施,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共同发展致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持人康辉:


其实您说到的亚投行的建立,包括它现在能够发挥的这种重大的作用,其实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一定不是一个独角戏,是一个大合唱。谢谢江瑞平教授来到我们节目现场,谢谢您。


嘉宾江瑞平:


谢谢。


主持人康辉:


接下来我们继续请王杰教授为大家做解读。


思想解读人王杰:


XX领导主席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切中了时代脉搏,契合了时代需要,为解决全球化挑战指明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那么下面让我们聆听XX领导主席的一段讲话。


第三段落


微视频三: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主持人康辉:


这段话是今年的5月4号XX领导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的。讲话当中他再一次强调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是在这个讲话当中,XXX有一处用典,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那这句话出自哪一部经史典籍,有怎样的含义?我们请康震教授为大家讲解。


经典释义人康震: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两句话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中庸》。是什么意思呢?世间万物都共同在成长,共同在发育,各自成长各自的,虽然在同样一个环境里边,但是,我并不因为我的成长而妨害你;你也并不因为你的成长,而阻碍我的成长。我们要并行不悖。


在《论语》里边有这样一段话,说“礼之用,和为贵”。什么是“礼”呢?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这个“礼”指的就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所谓“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大家共同遵守某种规则,共同遵守某种观念,共同维护某种秩序,那么就能够形成一种和谐共赢、和谐共存、和谐共同发展的这样一种局面。这就是我们的先祖了治国理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规律之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


XX领导主席提出,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说,“和为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样一个准则,运用到当代国际关系当中、运用到当代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培育当中,这真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


谢谢康震老师的讲解,特别给我们谈到了,中国文化当中的这个“和”的理念。让我也想起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各种各样、不同字体组成的“和”字,其实就是在向世界传达着这种非常独特的中国文化理念。我们说“和为贵”、“和而不同”,但是刚刚也提到了,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那么不同就意味着会有利益的不一致;有利益的不一致,就难免会有纷争。那么今天我们谈“和”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不争呢?对这个问题,王杰教授是怎么看的?


思想解读人王杰:


在咱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讲家庭之间“和”的一个案例,就是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张英、张廷玉父子在康熙朝做官,因为家里宅基地和邻居发生了矛盾。那么家里人修书找张英、张廷玉,希望能给当地的官员打个招呼,或者是来警告一下他的邻居。那么当他收到这封信以后,给他的家人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大家很熟悉,“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么家人收到这封信以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那么另外一家也让出了三尺,最后留下了一个六尺巷,被传为佳话。


人与人之间要和,家庭与家庭之间要和,国与国之间也要和。和不是一团和气,和是在承认有差别基础上的和。所以和还需要互相地帮助、互相地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和。


就像刚才王老师说的,古人特别强调和关注“和”。中国古代的很多的典籍里边都对于和、对于成长、对于和谐有很多的论述。《中庸》当中还提到,人们无论在情绪上、无论在欲望方面都要有所节制,要达到一定的度。


所以在做事情方面,要适度地把握度。这个度要达到一个健康态,这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所说的中庸之态。


人与人之间交往,国与国之间交往,就像刚才王老师说的,就这么一条巷子,我非得全都把这六尺占了,这就叫过。过了之后就不是健康的状态。那么只有把握了健康的状态,大家共同协商,共同协商来解决这个矛盾当中发生的问题,使双方的标准、双方的利益达到最大的一个契合度,也就是达到一个可能达到的最健康的、双方都能接受的状态。这个时候,那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尺度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和”。


主持人康辉:


谢谢两位老师对于“和”,我们中国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这个字,进行了这样的解读。那接下来我们继续请王杰教授,来为我们解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的内涵。


思想解读人王杰:


下面我谈第三个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XX领导主席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


在天安门城楼有两幅非常醒目的标语,那么有人知道这两幅标语是什么吗?“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那么这两幅标语,为什么放在中国最核心的位置、放在天安门城楼上,它背后的意蕴是什么?


“世界人民大团结”不就是中国古代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一家思想的接续吗?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赓续吗?XX领导XXX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理性的思考。中国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追寻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愿景,中国将对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有信心,中国更有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


谢谢今天我们这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给我们带来的深入浅出、生动翔实的解读。中国文化当中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这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巨大的贡献。而今天XX领导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是具有宏大的历史视野的,也在为解决人类未来自身发展的问题提供了具有中国智慧,也充满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治理方案。历史、现实、未来,历史的长河是绵延不绝的,但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大道是古今一致的。


在这期节目的最后,让我们再一起重温过去的那些经典篇章,我们再一次感受XX领导XXX用典当中,蕴含的新时代的全球观的深邃内涵。


经典诵读环节


经典诵读人于芳:


《送朴山人归新罗》·马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孟子·滕文公下》节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档评分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0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

问题反馈

联系客服